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晉愍帝建興元年。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言于睿曰:“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鳖K責o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給千人廩,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祖逖將韓潛與后趙將桃豹分據(jù)陳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余人運上臺,又使數(shù)人擔米息于道。豹兵逐之,棄擔而走。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豹宵遁,屯東燕城。逖使?jié)撨M屯封丘以逼之。馮鐵據(jù)二臺,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甚多,境土漸蹙。
      先是,趙固、上官巴等互相攻擊,逖馳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jié)度。詔加逖鎮(zhèn)西將軍。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nóng)桑,撫納新附,雖疏賤者皆結以恩禮。河上諸塢先有任子在后趙者,皆聽兩屬,時遣游軍偽抄之,明其未附。塢主皆感恩,后趙有異謀,輒密以告,由是多所克獲,自河以南多叛后趙歸于晉。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石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門童建殺新蔡內史周密降于后趙,勒斬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將軍之惡,猶吾惡也?!卞焉畹轮?。自是后趙人叛歸逖者,逖皆不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九月,壬寅,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
B

A.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
B.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
C.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
D.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主簿,古代官職名,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簿籍及印鑒的佐吏。
B.互市,中國歷史上中央或地方朝廷與外國或異族之間貿易的通稱。
C.壬寅,壬為天干,寅為地支,干支相配以紀年、紀月、紀日,文中用以紀年。
D.立祠,即建立祠堂之意。祠堂,后世建立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祖逖積極備戰(zhàn),讓后趙王石勒擔憂,石勒寫信給祖逖請求通商,祖逖沒有回信,但聽任雙方貿易往來;石勒送還晉朝逃叛者的首級,使祖逖感激,緩和了雙方關系。
B.祖逖部將與后趙軍隊對峙,祖逖設下計謀,用布袋裝土偽裝成大米,成功地威懾了敵人;后來又派軍人截獲了敵人的糧食,迫使敵人逃竄。
C.祖逖與將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發(fā)展生產(chǎn),待人平等;他因對黃河流域的塢主有恩,獲得回報,使得黃河以北很多人歸順晉朝。
D.祖逖從小志向遠大,不愿茍且偷安,他義正詞嚴地提出收復半壁河山,拯救中原的強烈要求,“聞雞起舞”“中流擊楫”等歷史典故與他有關。
(4)把以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以逖為奮威將軍,給千人廩,不給鎧仗,使自召募。
②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
【答案】B;C;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9/22 1:0:8組卷:9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之善,故民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r />(《孟子?齊桓晉文之事》)(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俯足以妻子 蓄:供養(yǎng)
    B.明君民之產(chǎn) 制:限制
    C.百畝之田,勿其時 奪:耽誤
    D.樂歲終身苦 樂歲:豐年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故民從之也輕 ②雞、豚、狗、彘
    ③然后從刑之 ④然后驅之善
    A.①②兩個“之”字相同 ③④兩個“而”字也相同
    B.①②兩個“之”字相同 ③④兩個“而”字不同
    C.①②兩個“之”字不同 ③④兩個“而”字也不同
    D.①②兩個“之”字不同 ③④兩個“而”字相同
    (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在文章的這個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張,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孟子在談話中首先從“養(yǎng)”“教”兩個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內容,這二者的關系是在施“教”的基礎上有“養(yǎng)”。
    C.為了進一步說服齊宣王,孟子在談話中提出了從田宅桑畜直到禮義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圖。
    D.孟子的這一番話,充分體現(xiàn)了善于論辯、富有氣勢的特點。
    (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發(fā)布:2024/10/17 16:0:2組卷:1引用:3難度:0.5
  •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燕子之【1】為王三年,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攻子之。齊王令人謂太子曰:“寡人聞太子將飭君臣之義,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黨聚眾,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構難數(shù)月,死者數(shù)萬人,百姓恫恐。齊王令章子將五都之兵,因北地之眾以伐燕。燕士卒不戰(zhàn),城門不閉。齊人取子之,醢之,遂殺燕王噲。
          齊王問孟子曰:“或謂寡人勿取燕,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夭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諸侯將謀救燕。齊王謂孟子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千里畏人者也?!稌吩唬骸畯形液螅髞砥涮K。【2】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3】止其重器,謀燕眾,置君而后去之,而猶可及止也?!饼R王不聽。
          已而燕人叛。王曰:“吾甚慚于孟子。”陳賈曰:“王患焉。”乃見孟子,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标愘Z曰:“周公使管叔監(jiān)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將畔使之與?”曰:“不知也。陳賈曰:“然則圣人亦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取材于《資治通鑒》注釋:【1】子之:姬姓,戰(zhàn)國時期燕國權臣?!?】本句意思是“《尚書》說:‘盼望我們的君主,他來了我們就可以獲得解救’”?!?】旄倪(máoní):老人和幼兒。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子之位 明:申明
    B.五旬而 舉:攻克
    C.王患焉 無:沒有
    D.及其 更:改正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使市被攻子之 周公使管叔監(jiān)商
    B.取之燕民悅則取之 周公知其將畔使之與
    C.簞食壺漿迎王師 未聞千里畏人者也
    D.民以為將拯己水火之中也 燕眾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謂寡人勿取燕,或謂寡人取之
    有人要我別攻占燕國,有人卻要我乘機攻占它
    B.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假使新統(tǒng)治下的水更深,火更熱,百姓只有轉而心向別國罷了
    C.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各地有很多謀劃來討伐我的人,我該怎么對待他們呢
    D.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
    古代的君子,有錯就改;現(xiàn)在的君子,有錯聽之任之
    (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王有意幫燕太子整飭君臣大義,卻造成燕國內亂,百姓恐慌。
    B.孟子用周文王的事例告誡齊王應該以仁義為重,不要攻占燕國。
    C.孟子勸告齊王應該改變施政策略,推舉新國君,然后離開燕國。
    D.燕人反叛令齊王后悔沒聽孟子建議,陳賈則去找孟子調合關系。
    (5)根據(jù)文章內容,分條概括孟子所說的施行仁政的方法。
    發(fā)布:2024/10/19 0:0:1組卷:2引用:1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頃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燒先王之墓,王徙東北,保于陳城。楚遂削弱,為秦所輕。于是白起又將兵來伐。
          楚人有黃歇者,游學博聞,襄王以為辯,故使于秦。說昭王曰:“天下莫強于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斗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聞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翊髧匕胩煜?,此從生民以來,萬乘之地未嘗有也。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辭讓之誡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王若負人徒之眾,仗兵甲之強,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对姟吩疲骸也挥谐?,鮮克有終。’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何以知其也?智氏見伐趙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禍也;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也。此二國者,非無大功也,沒利于前,而患于后也。吳之信越也,從而伐齊,既勝齊人于艾陵,還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信韓、魏,從而伐趙,勝有日矣,韓、魏反之,殺智伯瑤于鑿臺之上。今王姑楚之不毀也,而忘毀楚之強魏也。臣為大王慮而不取。從此觀之,楚國,援也;鄰國,敵也。今王中道而信韓、魏之善王也,此正吳信越也。臣聞,敵不可,時不可失。臣恐韓、魏之卑辭慮患,而實欺大國也。此何也?王既無重世之德于韓、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百世矣。社稷壞,宗廟隳;首身分離,骨草澤;父子老弱系虜,相隨于路。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是王攻楚之日,則出兵?王將藉路于仇讎之韓、魏乎?兵出之日而王憂其不反也。王若不藉路于仇讎之韓、魏,必攻隨陽、右壤。隨陽、右壤,此皆廣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是王有毀楚之名,無得地之實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悉起應王。王破楚以肥韓、魏于中國而勁齊,是王失計也。”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四?頃襄王二十年》)(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王若能持功A守威B省攻伐之心而肥C辭讓之誡D三E王不足四F五伯不足六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出兵”中的“惡”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羞惡之心”的“惡”讀音不同,含義也不同。
    B.“然”,文中為“這樣”之義?!爸淙?,而不知其所以然”中的“然”字,義為“對”“正確”。
    C.文中“而易患于后也”中的“易”字,與文中“敵不可易”中的“易”字含義不相同。
    D.“首身分離,暴骨草澤”一句中的“暴”同“曝”,可以翻譯為“暴露”。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段點明黃歇出使秦國的背景:楚國西陵被占,楚王祖墳被燒,被迫遷都,國勢日衰,此時秦軍又來伐楚。
    B.黃歇認為,秦、楚兩強相爭,猶如兩虎相斗,得不償失,反而會讓其他國家坐收漁翁之利,實在是不可取。
    C.為使秦國退兵,黃歇表面上時時處處站在秦國的角度勸說秦王,這與《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如出一轍。
    D.黃歇提醒秦王,如果秦軍執(zhí)意要攻打楚國,那么,韓、魏等四國勢必都會響應秦國攻打楚國,從中漁利。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吳之信越也,從而伐齊,既勝齊人于艾陵,還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
    發(fā)布:2024/10/18 14:0:1組卷:1引用:1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