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1課 短文二篇 答謝中書書》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4)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閱讀。
-
1.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射者中,弈者勝 射:這里指投壺,古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 B.頹然乎其間者 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形容醉態(tài) C.曉霧將歇 歇:消散 D.五色交輝 輝:光彩
A.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兒開放而散發(fā)出微弱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形成濃密的綠蔭。
B.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山上的野味,胡亂地擺放在前面,原來是太守在宴請百姓。
C.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和水的美麗,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談?wù)摗?br />D.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傍晚太陽落山之后,潛游水中的魚兒競相跳出水面。
(3)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了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甲文表現(xiàn)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dá)情懷,正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币椅膫鬟_(dá)作者與自然相融合的志趣,體現(xiàn)了莊子“天人合一”的思想。
B.甲乙兩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點進(jìn)行描寫。同是寫山水,甲文用“蔚然而深秀”寫山之“秀”,用“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表現(xiàn)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下來的氣勢。乙文用“高峰入云”寫山之“高”,用“清流見底”表現(xiàn)水清水凈的特點。
C.甲乙兩文體裁不同,表現(xiàn)的主旨也不同。甲文是一篇“記”,突出表現(xiàn)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悶的心情以及“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乙文是回復(fù)朋友的一封書信,表達(dá)的是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信。
D.甲乙兩文都具有語言凝練生動的特點。甲文的“翼然臨于泉上”,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亭子像鳥展翅、凌空欲飛的形狀和態(tài)勢。乙文的“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用筆洗練,從時空兩方面呈現(xiàn)出大自然的絢爛與生機(jī)。組卷:26引用:2難度:0.7
二、對比閱讀
-
2.閱讀古詩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乙】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1)【甲】題目“渡荊門送別”的意思是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都描寫了壯闊、奇麗之景。
B.【甲】【乙】都運(yùn)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
C.【甲】【乙】都表達(dá)了作者的得意之情。
D.【甲】【乙】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dá)情感。
(4)選出【甲】【乙】中任一畫線句,結(jié)合其加點詞,分析其妙處。組卷:112引用:3難度:0.4 -
3.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醉翁亭記(節(jié)選)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甲】文題目“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
(2)解釋下列加點詞義。
①四時俱備
②晦明變化者
(3)將【乙】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4)對【甲】【乙】兩文中四時之景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表達(dá)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抓住了各自的景物特點。
C.【甲】文中四時之景在于不變,而【乙】文中的景在于變。
D.【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表達(dá)領(lǐng)悟美景后的自豪。組卷:27引用:4難度:0.6 -
4.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各題。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與施從事書
吳均 故鄣①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青川萬轉(zhuǎn)。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被徑。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
(選自歐陽詢《藝文類聚》卷7)注:①鄣:zhāng。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項是A.清流見底 真知灼見 視而不見 B.與其奇者 與日俱增 與世無爭 C.曉霧將歇 將功補(bǔ)過 行將就木 D.與其奇者 出奇制勝 不足為奇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3)文章結(jié)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毕胍幌?,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4)這兩篇文章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相同之處?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組卷:90引用:3難度:0.6 -
5.比較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小題。
(甲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用“/”為文中畫線句子標(biāo)出停頓。
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曉霧將歇
②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③懷民亦未寢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沉鱗競躍。
②相與步于中庭。
(4)填空。
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組卷:7引用:1難度:0.5 -
6.比較閱讀甲文《答謝中書書》和乙文《記承天詩夜游》,回答以下各題。
【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五色交輝 (輝映) B.念無與為樂者 (想念) C.曉霧將歇 (消散)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
A.自康樂以來/以我酌油知之
B.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擇其善者而從之
C.相與步于庭中/山門圮于河
D.念無與為樂者/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耶
(3)對下列語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
B.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的亂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C.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D.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
(4)下列對于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寫“月色之美”。
B.甲文以感慨收束,愉悅之情、自豪之感溢于言表;乙文以議論結(jié)尾,直抒胸臆,于凈明快。
C.甲文表達(dá)了作者熱愛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
D.乙文表達(dá)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組卷:39引用:2難度:0.6 -
7.閱讀《短文兩篇》,回答后面小題。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多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正確的一項是A.五色交輝:輝映; 曉霧將歇:消散。 B.夕日欲頹:萎靡、衰??;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參與。 C.念無與為樂者:思念;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D.懷民亦未寢:睡覺; 月色入戶:窗戶。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土共同贊嘆的啊。)
B.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晨昏冬夏四個時間段都是存在的啊。)
C.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覆蓋著水中交錯的藻、荇。)
D.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不再有與它一樣奇妙的景色了。)
(3)以下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是
A.《答謝中書書》雖然僅有六十余字,卻括古今、含四時,兼顧晨昏,給人以不同的審美享受,如山水相映之美、繽紛的色彩美、聲響的動靜結(jié)合之美。
B.《記承天寺夜游》作者寫到承天寺見到張懷民,只用“亦未寢”三個字,略去相見時的對話,省了不少筆墨,使文章顯得緊湊、簡潔。
C.作者遵循“欲睡一一起行一一尋張懷民一一相與步于中庭一一繪景一一抒懷”的思路,行文一氣呵成,如風(fēng)行水上,自然成文。
D.《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承天寺”點明游的地點,“夜”點明時間,作者游覽在空明澄澈、亦幻亦真、藻荇交橫的水邊庭院,書寫自己復(fù)雜微妙的心境。組卷:12引用:1難度:0.6 -
8.閱讀下列(甲)(乙)兩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乙)與施從事書 故鄣縣①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②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青崖萬轉(zhuǎn)。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③被徑。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④。
(吳均《與施從事⑤書》)[注]①故鄣縣: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干:連接。③春羅:即女蘿,一種爬蔓植物。④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在對美好景物的欣賞中,內(nèi)心會有所感悟。信足:信步,漫步。蕩累:消除煩惱。頤物:流連物態(tài)以怡情養(yǎng)性。悟衷:內(nèi)心有所感悟。散賞:自由欣賞。⑤施從事: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詳。
(1)請用“/”為下面句子劃分朗讀停頓。(標(biāo)一處)
故鄣縣東三十五里。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曉霧將歇
②沉鱗競躍
③春羅被徑
④風(fēng)雨如晦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②歸飛之鳥,千翼競來。
(4)(乙)文是如何寫景的?
(5)陶弘景和吳均都是南朝梁時期的文學(xué)家,這兩封書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處。請從藝術(shù)手法和思想感情兩個方面,各選一個共同點,簡要分析。組卷:24引用:1難度:0.5 -
9.閱讀下列(甲)(乙)兩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乙)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或王命急宣
②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③哀轉(zhuǎn)久絕
④四時俱備
⑤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上面兩文都寫到了“猿鳴”,請分別說說猿鳴”各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4)(甲)(乙)分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組卷:12引用:1難度:0.6 -
10.閱讀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答謝中書書(吳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右溪①記(元結(jié))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②。水抵③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④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⑤香草,以裨⑥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蹄懯?,彰示來者。
(注釋)①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條小溪,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時曾對它進(jìn)行修葺。②營溪:謂營水,湘江上游的較大支流。③抵:擊拍。④俾:使。⑤兼之:并且在這里種植。⑥裨:補(bǔ)助,增添。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曉霧將歇(
②夕日欲頹 (
③悉皆怪石(
④此溪若在山野(
(2)用“/”給下面句子斷句,劃兩處。
在 人 間 則 可 為 都 邑 之 勝 境 靜 者 之 林 亭。
(3)翻譯下面的語句。
①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②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4)“一切景語皆情語”,甲乙兩文抒發(fā)的情感有何異同點?組卷:22引用:1難度:0.6 -
11.閱讀(甲)(乙)兩文,完成小題。
(甲)答謝中書書
[南朝齊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批注一]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批注二]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游斜川并序①(節(jié)選)
[東晉]陶淵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fēng)物閑美,與二三鄰曲②,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③,魴④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批注三]彼南阜⑤者,名實舊矣,不復(fù)乃為嗟嘆。若夫曾城,旁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⑥,有愛嘉名⑦。欣對不足,率爾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⑧年紀(jì)鄉(xiāng)里,以記其時日。
(注釋)①這是詩人陶淵明所寫的詩《游斜川》的序文,寫于晉安帝義熙十年(414年),詩人當(dāng)時年已五十歲,斜川:地名,位置不詳。②鄰曲:鄰居。③曾城:山名,在廬山北。曾同“層”。④舫(fáng):魚名。⑤南阜:南山,指廬山。⑥靈山:指昆侖山最高處的曾城,又叫層城。⑦嘉名:美名。⑧疏:有條理地分別記載。
(積累)
(1)下列加點字含義相同的一項是A.臨長流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B.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不復(fù)乃為嗟嘆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悲日月之遂往 D.山川之美 悼吾年之不留
(2)(甲)(乙)兩文所寫之景讓人流連忘返。參照批注一,完成批注二和批注三。
批注一:白云,高山,清澈的流水,讓人感受到境界的開闊和清新。
批注二:
批注三:
(悟情)
(3)都是寫山水風(fēng)景,(甲)(乙)兩文所表達(dá)的思想情感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加以分析。組卷:15引用:2難度:0.6 -
12.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
【乙】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
(1)解釋加點詞語。
①曉霧將歇
②能與其奇者
③任意東西
④窺谷忘反
(2)把語段【甲】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3)【甲】文中“亂”和“競”頗有特點,請體會兩字的妙處。
(4)兩文寫景時都運(yùn)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請結(jié)合內(nèi)容具體分析作者運(yùn)用這一手法有何效果。組卷:36引用:4難度:0.7 -
1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故鄣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尺,孤峰入漢;綠嶂百重,清川萬轉(zhuǎn)。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被徑。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古來共談
②五色交輝
③四時俱備
④夕日欲頹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3)【甲】文結(jié)尾句“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4)【甲】【乙】兩文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相同之處?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組卷:25引用:2難度:0.6
三、課內(nèi)閱讀
-
39.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題。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四時俱備(
②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2)把下面的文字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B.“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先后從仰察、俯視兩種視角,寫出了山之高、水之凈。
C.“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zhuǎn)入動靜的描寫。
D.本文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水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組卷:6引用:1難度:0.9 -
40.閱讀《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原文略。完成下面小題。
(1)下面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見曦月 曦:太陽。 B.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與:欣賞。 C.念無與為樂者 念:考慮。 D.沿溯阻絕 溯:順流而下。
A.相與步于中庭。譯文: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B.清榮峻茂。譯文: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C.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譯文:夕陽快要落山了,水中潛游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只是少了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
(3)下列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峽》采用了對偶句式,如“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等。
B.《三峽》層次清楚,先寫山,后寫水;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四時之景。
C.《答謝中書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借古證今,強(qiáng)調(diào)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觀點。
D.《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語言凝練含蓄,饒有余味;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shù)境界,同時傳達(dá)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組卷:19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