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遼南協(xié)作校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6/7 8:0:9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要求)
-
1.面對人民不滿及周興起的危險形勢,曾有大臣提醒紂,紂說:“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別強調(diào)“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但在其統(tǒng)治者內(nèi)部卻明確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據(jù)此可知,周人( ?。?/h2>
組卷:35引用:8難度:0.6 -
2.有學者說:“在陶寺遺址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彩陶龍盤,其中‘龍’正是紅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認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而常施彩繪的高領(lǐng)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還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边@反映出中華文明( ?。?/h2>
組卷:78引用:37難度:0.7 -
3.《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玖)》整理報告共刊布竹簡124支,其中《治政之道》強調(diào)的各序其職、選賢任能、躬行愛民、和睦四鄰、不奪農(nóng)時、優(yōu)惠意識等,屬于這一時期公共性的治國經(jīng)驗。由此可知,《治政之道》( )
組卷:33引用:8難度:0.7 -
4.春秋時期,齊國管仲下令齊人只用魯縞,魯縞大賣,很多魯國百姓放棄種糧,加入紡織業(yè)。一年后,管仲又下令齊人不得購買魯縞,還大幅抬高本國糧價。此外,管仲還如法炮制了“買狐降代(代國)”“買械制衡(衡山國)”。材料表明( ?。?/h2>
組卷:50引用:6難度:0.5 -
5.秦始皇平定六國、統(tǒng)一中原后,“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乃使尉屠睢發(fā)卒五十萬,為五軍”。經(jīng)多次、反復而艱苦的戰(zhàn)斗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這一勝利使秦朝( ?。?/h2>
組卷:18引用:6難度:0.7 -
6.“縣官”一詞,傳世文獻中先秦時期僅有兩例。秦漢以后文獻中則大量出現(xiàn)“縣官”一詞,如《史記》中含注共出現(xiàn)36次,《漢書》中含注共出現(xiàn)82次,《后漢書》中含注共出現(xiàn)28次。這一變化( ?。?/h2>
組卷:13引用:16難度:0.6 -
7.下表為西漢時期引進作物統(tǒng)計表。據(jù)此推知,西漢( ?。?br />
作物名稱 類別 原產(chǎn)地 胡瓜 蔬菜 印度西北部 胡豆 蔬菜 亞洲西南部、非洲北部 胡蒜 蔬菜 歐洲南部和中亞 胡萎 蔬菜 地中海沿岸、中亞 石榴 水果 伊朗、阿富汗地區(qū) 葡萄 水果 歐洲、西亞和北非 組卷:26引用:8難度:0.6 -
8.有學者認為,北魏孝文帝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鮮卑與漢族的界限,改變了鮮卑與其他民族的界限。這樣,大家只要處在北魏政權(quán)下,就無所謂夷夏之分,如此一來就消除了統(tǒng)治者的自卑心理,政權(quán)也變得堂而皇之了?!瓘臍v史發(fā)展來看,雖然后來又經(jīng)歷了東魏—北齊鮮卑化的老路,但隨著西魏—北周對東魏—北齊的統(tǒng)一,“華夏混一”觀逐漸形成,各族人民已無區(qū)分誰為夷狄、誰為華夏的必要。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h2>
組卷:5引用:5難度:0.6 -
9.據(jù)研究,北朝《地令》的實施是雙軌制:在鮮卑拓跋族為主體的聚居區(qū),實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實際的授田與土地還受;而在以漢人為主體的地區(qū),各戶的原有土地未被觸動,也未見實際授田與土地還受,只是實行限田制和戶籍登記。由此可見( ?。?/h2>
組卷:67引用:14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書院,起源于唐,是民間興辦、官方扶助的文化教育機構(gòu)。兩宋時期,書院通過官民捐贈的學田征收地租,獲得了穩(wěn)定的經(jīng)費來源。為專意治學,書院多避開喧囂之所,并定期舉行講學、辯論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探討義理。這些學術(shù)活動通常會向社會大眾完全開放,師生在活動中也可評議時政,并對國家政治施加影響。
——摘編自王瑜卿、袁敏英《中國古代教育的辦學類型及現(xiàn)代啟示》材料二:12世紀,西歐各國的大中城市先后建立起了大學。大學的師生實行自我管理,不受他人管轄。起初大學以培訓教士為主,后發(fā)展出文、法、醫(yī)、神四科。13世紀后,大學課程以規(guī)程或教皇赦令固定下來,課程體系也逐漸統(tǒng)一。教學方法多以講授和練習為主,辯論僅是必要補充。完成課程后,學生通過考試和公開答辯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等學位。
——摘編自王挺之《歐洲中世紀的教育》等(1)根據(jù)材料一、二分別概括宋代書院與中世紀大學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書院和中世紀大學呈現(xiàn)不同特點的背景。組卷:0引用:2難度:0.5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折射著社會的變遷。中國古代,各地方言與“官話”并行發(fā)展的同時,也不斷地進行彼此間的交流融合。時代 語言發(fā)展概況 西周和東周 各地方言差別很大。雅言(西周王畿一帶王室所用方言)成為貴族通用的“標準音”。戰(zhàn)國時各地方言差異更加復雜。雅言失去標準音地位,各諸侯國“言語異聲” 漢代 形成南北兩派方言,分別以秦晉方言和楚方言為核心。北方方言發(fā)生混化,逐漸糅舍。關(guān)中話、洛語先后成為“官話”,并向周邊擴展 魏晉南北朝 繼承洛語為官話。西晉末年北方方言逐漸向南擴展,并與南方方言交融,逐漸形成“南染吳越、北雜夷虜”的現(xiàn)象。洛陽雅音吸收吳越方言而成的金陵音成為正統(tǒng)官話之一 隋唐 隋朝以金陵音和洛陽正音為基礎(chǔ)融合形成長安音,唐承隋制。金陵音與長安音分庭抗禮,長安音避漸成為正統(tǒng) 組卷:9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