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新解放學校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6/24 8:0:9
一、單選題
-
1.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fā)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曲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這對釀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
2.甲拌磷(3911)是高毒類有機磷農(nóng)藥,在土壤中存活留可達50天左右,我國已禁止在水果蔬菜上使用。如圖是從土壤中篩選甲拌磷降解菌XT2的過程,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 />
組卷:7引用:2難度:0.5 -
3.重構胚激活的終極目標是要使處于MⅡ期的卵母細胞恢復分裂周期。由于持續(xù)高水平的成熟促進因子(MPF)和細胞靜止因子(CSF)的存在,導致MⅡ期的卵母細胞不能進入末期。研究表明,任何能夠讓胞質中Ca2+水平升高的機制都可以激活重構胚。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h2>
組卷:18引用:2難度:0.7 -
4.黑脛病對甘藍型油菜的危害十分嚴重,黑芥能抗黑脛病,兩者不能直接雜交。為解決該問題,科研人員通過如圖所示過程獲得抗病品系。培育過程中通過紫外線照射使黑芥部分染色體結構被破壞,據(jù)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 />
組卷:8引用:2難度:0.8 -
5.束頂病毒是香蕉的嚴重病害之一,常用感病植株的莖尖作外植體以獲得脫毒苗。科研人員進行相關實驗的結果如表所示,敘述錯誤的是( ?。?br />
莖尖預處理 莖尖數(shù)量 成活莖尖數(shù) 成活率(% 脫毒莖尖數(shù) 脫毒率(%) 未低溫保存 32 30 93.75 8 26.67 超低溫保存 60 33 55.00 20 60.61 組卷:7引用:2難度:0.8 -
6.我國科研人員在實驗室中通過構建多種酶催化體系的方法,首次實現(xiàn)了在細胞外從二氧化碳固定到合成淀粉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17引用:7難度:0.8 -
7.科研人員將小鼠多能干細胞(PSC)誘導生成精子,并使其成功與卵細胞結合完成受精,得到正常后代,流程如圖所示。這項研究給男性無精癥導致的不孕不育帶來了福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組卷:4引用:2難度:0.8 -
8.黃曲霉毒素(AFT)是黃曲霉菌(一種腐生真菌)產(chǎn)生的雙呋喃環(huán)類毒素。AFT不僅會誘發(fā)肝癌,也會造成家禽和家畜中毒甚至死亡。研究發(fā)現(xiàn),X細菌能合成某種酶,從而降解AFT。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8引用:2難度:0.6 -
9.家庭制作麥芽糖的主原料是小麥和糯米。將糯米粉糊煮熟后放涼至60℃左右,再加入粉碎的發(fā)芽小麥,攪拌加蓋靜置糖化一段時間,紗布過濾后,將濾液慢火熬制可得。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8引用:3難度:0.7
三、非選擇題
-
28.紅茶是新鮮茶葉經(jīng)脫水、揉捻、發(fā)酵等工序制成。在處理紅茶的過程中,植物細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能催化無色的多酚類物質生成褐色醌類物質。多酚含量高會使茶鮮度差、味苦,氨基酸含量高可提高茶湯的鮮爽度。為提升茶的品質,科研人員就生物酶對茶葉加工的影響開展了相關研究,得出了不同濃度酶制劑、不同揉捻時間對茶湯中氨基酸含量的影響,結果如圖1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在未加工之前,茶葉都是綠色的,茶葉需要經(jīng)揉捻、發(fā)酵等工序才變紅。據(jù)此推測多酚氧化酶與多酚類物質位于細胞的
(2)在蛋白酶濃度約為
(3)綠茶要保持鮮綠,與紅茶的制備不同,采摘后的茶葉要先
(4)酶抑制劑是與酶結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競爭性抑制劑與底物競爭酶的活性位點,從而降低酶對底物的催化效應;非競爭性抑制劑和酶活性位點以外的其他位點結合,能改變酶的構型,使酶不能與底物結合,從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酶的抑制劑的作用機理如圖甲所示,圖乙表示在不同條件下底物濃度與反應速度的關系。
①乙圖是為探究不同種類抑制劑對相同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曲線。其中曲線
②乙圖中曲線組卷:12引用:3難度:0.5 -
29.葡萄糖是生物體重要的能源物質,真核生物體內葡萄糖分解代謝過程的圖解如圖,其中代號①②③④⑤表示反應過程,字母表示物質,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物質X參與反應的場所是
(2)與水稻種子萌發(fā)時相比,花生種子更適合淺播的原因是:花生種子中儲存的
(3)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時[H]的來源
(4)人進行劇烈運動時,肌肉細胞產(chǎn)生CO2的場所
(5)酵母菌在O2充足時幾乎不產(chǎn)生酒精,有人認為是因為O2的存在會抑制過程④中酶的活性而導致無酒精產(chǎn)生,為驗證該假說,實驗小組將酵母菌破碎后高速離心,取組卷:7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