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4課 “探界者”鐘揚》2021年同步練習卷(5)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典例解讀

  • 1.閱讀“種子達人”與“生命延續(xù)”這兩部分,完成題目。
    (1)下列對課文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鐘揚辭去武漢植物所的工作來到復旦大學一直到最后,住房條件都沒有太大改善,這和光鮮亮麗的上海形成了強烈對比,也和他后來擔任的復旦大學的職位產生了巨大反差。
    B.經過數年的尋找,鐘揚自己在“無人區(qū)”--海拔6 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終尋獲“植物界小白鼠”--擬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國植物學家采樣的最高點。
    C.探尋生命的邊界時,鐘揚甘愿成為一個先鋒者,--一個犧牲個體的優(yōu)勢,以換取整個群體乃至物種新的生存空間和發(fā)展機遇的先鋒者。
    D.鐘揚無論在上海還是西藏,都為國家的科普教育、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種子達人”這一部分中的“種子”一語雙關,既是指他收集的種子和培養(yǎng)的學生,又是指鐘揚自己。
    B.“生命延續(xù)”這部分,西藏大學的老師展示了鐘揚2017年6月24日一天的密密麻麻的具體行程安排,這樣的精準表述了鐘揚“有一種想把時間搶回來的勁頭”。
    C.文中多次引用了鐘揚說過的話,直接表現了鐘揚的內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鐘揚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實、準確、可信。
    D.鐘揚曾說:“一個基因能夠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能夠造福萬千蒼生?!闭沁@種胸懷天下的使命感,讓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直至生命盡頭。
    (3)閱讀完“種子達人”與“生命延續(xù)”這兩部分,你認為鐘揚身上體現了哪些優(yōu)秀品質?
    組卷:1引用:6難度:0.7

二、【名師點睛】

  • 2.文章第一段為什么從擬南芥寫起?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3.“‘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結婚時,鐘揚24歲,已經不是少年了,作者為何還要把結婚這件事放在這一部分中?
    組卷:3引用:1難度:0.7

四、綜合提升變式練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5月11日,中國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本刊為此專訪了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與未來”網站聯合創(chuàng)始人黃文政。
          三聯生活周刊:根據最新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人口總量為141178萬人。你怎么看這一數字?
          黃文政:普查人口總數達到14億與之前官方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數基本吻合。這驗證了過去十年的實際生育率沒有抽樣調查顯示的那么低,但也已經非常低了。從對經濟社會的實際影響來說,總人口數據是超過還是不到14億其實并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三聯生活周刊:除了總人口這個數據之外,你認為本次人口普查數據中,還有哪些點值得關注?
          黃文政:我比較擔心的是,人口總數超過14億了,會淡化人們對超低生育率的感受,從而讓很多人認識不到大力鼓勵生育的緊迫性?!捌咂铡惫紝嶋H數據表明,2020年的出生人口僅為1200萬,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處于非常低的生育水平。這些才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
          三聯生活周刊:與總人口14.1億相比,為何出生人口、總和生育率這些數據更值得關注?
          黃文政:因為我們之前預判,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拐點”大概會在2023-2025年之間出現。不過,這些判斷是基于2010年的“六普”人口結構數據以及近年的出生人口數據,而且也沒有考慮到新冠疫情的影響。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465萬人,死亡人口為998萬人。中國的出生人口自2016年開始是逐年遞減的,分別是1786萬人、1723萬人、1523萬人、1465萬人,到2020年是1200萬。由于二孩生育堆積效應趨于結束以及育齡婦女人數減少等原因,這個下降趨勢將會持續(xù),而死亡人口則逐年上升。因此,中國人口大概率在“十四五”期間進入負增長。
          疫情發(fā)生可能會導致一個短期的生育低潮以及隨后的補償期,這有可能使這個拐點提前,并導致拐點在幾年的時間內拉鋸式地擺動。但長遠來說,中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出生人口塌陷。
          三聯生活周刊:為什么說這將是一種“塌陷”?
          黃文政:因為首先,當下育齡女性的數量在快速萎縮,育齡女性就是潛在的母親數量。近年來中國育齡婦女數量平均每年減少500萬左右。目前22歲到35歲的女性是生育主力,在未來10年,這一育齡高峰年齡段的女性也將銳減30%以上。其次,新一代人的生育意愿更低?,F在很多年輕人不愿結婚,結了婚也是丁克,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育齡婦女受教育水平提升,以及房價、養(yǎng)育孩子的成本過高等,都導致女性可能推遲生育時間,甚至是減少生育數量。
          三聯生活周刊:生育意愿下降的確在這些年特別明顯。另一方面,“全面二孩”的政策就沒有起到效果嗎?
          黃文政:“全面二孩”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它有明顯的堆積效應,在這些年已經在慢慢地釋放出來,導致效果也在逐步減弱。
          各種生育意愿的調查顯示,生育了一孩的家庭愿意生二孩的比例不到50%,這意味著在年齡結構和生育狀態(tài)逐漸趨于穩(wěn)定后,以后二孩的數量只會有一孩的一半,也就是說目前所生的二孩中,有一半是暫時性的堆積。如果不是二孩放開的話,這幾年的數據就會不如現在,所以“全面二孩”的效果還是很大。
          三聯生活周刊:本次“七普”人口數據公布之后,你怎么判斷中國人口在未來10年甚至更遠的走向?
          黃文政:中國未來的人口會很快進入負增長“拐點”。但如果根據過去幾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那么未來10年人口下降的幅度會趨緩,可能會進入一個平臺期。
          三聯生活周刊:從政策角度,我們應該做哪些調整?
          黃文政:首先應該盡快全面放開生育。我們認為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之后,今年應該就可以全面放開了,但僅僅全面放開可能也無法逆轉這個下降趨勢。
          因此,我們不只要全面放開,還要鼓勵生育。推出鼓勵生育的措施,很多國家都在做。鼓勵生育真的不是簡單說說而已,要花很大的力氣去做,這個具體取決于政策高度了。如果政策提升到比經濟短期發(fā)展更重要、關乎國家未來的角度,跟環(huán)保、扶貧等政策相提并論,肯定還是有辦法的,辦法總是比困難多。我們要花非常大的力氣,才再進一步提高到更替水平。這個是高度,取決于政策的選擇,取決于我們要認識到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三聯生活周刊:中國人口也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本次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6億,占總人口18.70%,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但你一直強調“少子化”才是最大的危機。為什么?
          黃文政:老齡化其實是“少子化”的一個結果。就是因為孩子少了,老年人才相對多了,如果小孩足夠多的話,老齡化的問題就沒有這么糟糕。
    (節(jié)選自《三聯生活周刊》,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次普查人口總數超過14億,證明過去十年對實際生育率的抽樣調查是不可靠的。
    B.相比于人口總數超過14億,出生人口、總和生育率這些普查數據更值得我們關注。
    C.“全面二孩”政策有明顯的堆積效應,促進生育的效果會相對集中在某一時段釋放。
    D.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有助于解決我們國家目前正面臨的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
    (2)下列對《三聯生活周刊》提問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提問由淺入深,從普查數據反映的問題到發(fā)展趨勢,再到政策調整建議。
    B.根據專家的回答作追問,有助于訪談深入,但不利于與受訪者的互動。
    C.站在讀者的立場,提出大眾關心的問題,回應了讀者對人口問題的關切。
    D.既有預設的問題,更有現場生成,體現了對采訪內容和進程的良好掌控。
    (3)下列引文不能支持黃文政觀點的一項是
     

    A.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恥之。(《禮記?雜記下》)
    B.丈夫二十而室,婦人十五而嫁。(《國語》)
    C.不患土之不廣,患民之不育。(《宋書?周朗傳》)
    D.民之多寡不足為國之盛衰。(《文獻通考?自序》)
    (4)解釋“塌陷”在文中的含義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5)根據材料,簡要闡述人口普查的意義。
    組卷:24引用:5難度:0.5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一個與現實零距離的題材,要讓文學性不被堅硬的現實埋沒,讓藝術在接近紛紜社會時不至于窒息,就必須有飛揚的靈魂。鐘南山是個公眾人物,幾乎沒有虛構的空間;而真實的東西往往會有種種限制。但作家創(chuàng)作并非無所作為。熊育群的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把筆觸深入到鐘南山的內心世界,對他的精神與情感進行了大膽挖掘,并且打破時空限制,將人物置于復雜的背景與宏大的視野中,以文學的力量復原某些重大時刻,記錄歷史。留下現場,并對此進行深刻反思。
          本報特邀《收獲》雜志副主編、《鐘南山:蒼生在上》責編鐘紅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對談。
          鐘紅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波及眾多國家與人群的、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寫道,你“突然理解了戰(zhàn)爭年代棄文從戎的文人”。是什么讓你決定寫一部關于鐘南山的長篇非虛構作品?
          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是人類的一場大災難,特別讓人不安的是,已經84歲的鐘南山深夜趕往疫區(qū)武漢,他那張高鐵上仰頭小憩的照片讓我非常感動。12年前我采訪過他,寫過他的報告文學,這些年也特別關注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關部門希望我來寫鐘南山,我自己也有寫作的沖動。于是,通過鐘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頭扎下去,開始了創(chuàng)作。
          鐘紅明:這部作品有六個章節(jié),你寫了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他的父親母親,他的婚姻愛情,他在英國留學,他在“非典”中的經歷……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寫出一個人的脈絡和土壤嗎?
          熊育群:事實上這有些傳記寫作的特點,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現出來,當然是有重點有選擇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寫透了,才能寫出鐘南山為何敢醫(yī)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懷和作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當普通人來寫。但人比人確實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圖,正因為如此,鐘南山的出現才顯得珍貴無比。
          鐘紅明:如果從《鐘南山:蒼生在上》概括出幾個關鍵詞,就是——“時間與空間”“淚水”“挫折”“敢醫(yī)敢言”“記憶”。你在后記里說:“他也將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為什么你會用“時代的記憶”來概括鐘南山?
          熊育群:因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災難,是個歷史事件,將來一定會被后人說起。顯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鐘南山,鐘南山是值得書寫的。
          鐘紅明:現在有些人避用“報告文學”而用“非虛構”,我個人覺得,背后是一種文學觀的差異。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無論是人文地理類的,還是虛構類的長篇小說,你都進行了大量的實地采訪,甚至到國外進行追蹤采訪……為何會經常采用這樣“費力”的寫作方式?
          熊育群:我認為這是寫作的常態(tài)。我這樣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視虛構,不重視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讓自己的作品充滿想象,甚至是魔幻。但這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只有符合歷史與現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心。還有就是文章的細節(jié)是來自生活的,它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有著現實的力量。
    (摘編自《對話<鐘南山:蒼生在上>作者》,《文匯報》2020年5月13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于為何在疫情背景下寫鐘南山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鐘南山,對他赴武漢抗疫之事很感動,有寫作的沖動,有關部門也希望寫他。
    B.被問到為何寫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時,熊育群認為傳記式的寫法可以寫透鐘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寫透他的人生,才能寫出他為何敢醫(yī)敢言。
    C.面對為何將鐘南山視為“時代的記憶”的提問,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個歷史事件,而鐘南山凝聚著時代的記憶,是值得書寫的。
    D.關于經常采用“費力”的寫作方式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費力”寫作是常態(tài),自己也重視想象,重視背離現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匯報》作為組織方,聚焦文學與現實的關系,期望文學可以復原和記錄新冠疫情這樣的重大時刻,從而展現文學的力量和飛揚的靈魂。
    B.鐘紅明作為對談的一方和責編,關心作家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方式,并舉出對方經常進行大量實地采訪的實例,從而引發(fā)一些相關問題的討論。
    C.熊育群作為對談的另一方和作者,關心文學表達的力量,故而重視主題的時代性、文學的現實性和文章細節(jié)的生活氣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學想象。
    D.文學如何回應時代和現實的問題,既是組織方和對談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3)鐘紅明是如何做到在對談中引發(fā)對話并將話題引向深入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組卷:260引用:23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