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東漢時期的民謠說:“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爸保ü⒅保┤缦?,死道邊,曲(投機取巧)如鉤,反封侯”。
材料二 在漫長的科舉考試中,曾產生出700多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數(shù)百萬名舉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計其數(shù)了)。中國歷史上,善于治國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貢獻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外交家、軍事家等大都出自狀元、進士和舉人之中。我國的科舉制度從宋元以后東漸西傳,越南、日本、韓國、朝鮮在其國內都較長時間仿照中國推行過科舉制度;法國、美國、英國等國家選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國科舉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響。西方現(xiàn)代的文官選拔制度、我國現(xiàn)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選拔制度都是中國科舉制度的繼承和發(fā)展。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制度有何弊端?
(2)材料二中科舉制度興起于何時?其選拔官員的方式是什么?
(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科舉制度有何積極影響?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引用:4難度:0.6
相似題
-
1.唐朝初期盛行“行卷”,即應試舉子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文擇其佳者,在考試之前投獻給當時的名公貴卿,以獲得他們的賞識,從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天寶元年(742年),政府規(guī)定,應試考生要將自己平日所作詩文呈交給主考官,以供評閱試卷時核實,作為最終確定中第與否的依據(jù)之一。唐朝政府的這一舉措( ?。?/h2>
發(fā)布:2024/12/18 13:30:2組卷:10引用:3難度:0.6 -
2.“雁塔題名”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狀元進士齊集長安大雁塔題名,以資紀念,這是非常榮耀的事。白居易考中進士后賦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時成為佳話。由此可見,唐代科舉制( ?。?/h2>
發(fā)布:2024/12/16 14:0:1組卷:18引用:18難度:0.6 -
3.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許商賈中的“奇才異行”者應舉。商人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交游權貴、為婚姻鋪路,“不顧門戶,直求資財”成為較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宋代時常發(fā)生榜下?lián)裥鲋?,富商及高官爭相擇新科進士為婿,新科進士也愿意成為商人的女婿。由此可知( ?。?/h2>
發(fā)布:2024/12/18 16:30:2組卷:10引用:6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