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陜西省咸陽市禮泉二中高二(下)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梭倫改革前,雅典出現(xiàn)了許多“六一漢”。這種現(xiàn)象是( ?。?/div>
    組卷:6引用:4難度:0.7
  • 2.古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說過,“富人愿意接受他(梭倫),因為他是富裕的,窮人也愿意接受他,因為他是誠實的”。這說明,梭倫改革( ?。?/div>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3.梭倫擔任雅典執(zhí)政官時,放開城邦議事會的任職資格,不再考慮公民的出身或血統(tǒng),那些富裕并有閑暇投入公共事務的人都可以進入議事會。梭倫的做法( ?。?/div>
    組卷:11引用:3難度:0.6
  • 4.梭倫改革執(zhí)政官的選舉辦法,首先從4個部落中,根據(jù)公民的呼聲選出40名候選人,每個部落10人,然后從這40人中抽簽選出9位執(zhí)政官。這一做法( ?。?/div>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5.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運動,在經(jīng)濟領域的核心任務,是圍繞“耕戰(zhàn)”目標,推行重農(nóng)政策,強化國家經(jīng)濟汲取力與社會動員力。比如,商鞅變法中的“廢井田、開阡陌”措施,就體現(xiàn)了這一任務。據(jù)此判斷,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運動( ?。?/div>
    組卷:22引用:10難度:0.6
  • 6.商鞅由衛(wèi)入秦后對秦孝公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這表明商鞅主張( ?。?/div>
    組卷:5引用:8難度:0.6
  • 7.所謂編戶,就是將人口編制于戶籍中,是國家對國民按地區(qū)進行劃分的做法,進入戰(zhàn)國時期,戶口編制更趨嚴密。商鞅變法的措施中,可以印證上述觀點的是( ?。?/div>
    組卷:3引用:3難度:0.7
  • 8.商鞅兩次頒布“分戶令”,明確規(guī)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把家庭單位強令分析到最細小程度。商鞅這一規(guī)定旨在( ?。?/div>
    組卷:0引用:4難度:0.6
  • 9.北魏均田制規(guī)定:露田種植谷物,不得買賣;桑田種植桑榆棗樹,不須交還國家,可出賣一部分。受田的農(nóng)戶需交納糧食和布帛。唐代均田制則要求口分田一般不得買賣,永業(yè)田可傳子孫,一定條件下都可出賣,受田者交納糧絹布麻。這說明(  )
    組卷:0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4小題,共50分)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熙寧四年(1071年),王安石“創(chuàng)立太學三舍選察升補之法”;熙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主修的《三經(jīng)新義》頒于學校,作為教科書;元豐二年(1079年)政府頒布《太學令》,重點是建立一套全面而嚴格的太學考試制度——“三舍法”。
    (太學)其生員分三等:以初入學生員為外舍,不限員;自外舍升內舍,內舍升上舍。上舍以百員,內舍以二百員為限。外舍生每月進行一次“私試”,每年進行一次“公試”,第一、二等者升內舍生;內舍生二年進行一次“舍試”,得優(yōu)、平二等的升上舍生,升舍時還要參考每月所記學生的行(“師教不戾規(guī)矩”)、藝(“治經(jīng)程文合格”),決定是否升舍。
    上舍生學習兩年,期滿進行畢業(yè)考試,由政府派員主考,學官不得參與。成績評定分為上、中、下三等。上舍上等,相當于科舉及第,可由政府直接授以官職;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參加科舉考試的最后一場——殿試;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參加科舉考試的省試。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概括宋代“三舍法”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三舍法”的積極意義。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從世界范圍來看,英國的宗教改革在當時絕不是單一、孤立的事件,它是歐洲宗教革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新教思潮的影響下,人們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結果越來越多的英格蘭人認識到個性解放和信仰自由的重要性,逐步從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迷信中解脫出來,英國教會也與羅馬教廷徹底決裂。這種結果對英國王權而言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加爾文主義等新思想、新觀念的激蕩下,人們在公開大聲質疑教皇、主教特權時,也開始私下低聲談論諸如“君權的性質以及一切權利的性質”“國王是否可以像上帝一樣任意統(tǒng)治國家,人民是否能夠憑自己的意愿被統(tǒng)治”等話題。
    ——摘編自劉吉濤《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場被低估的憲政革命》材料二:起初,法王法蘭西斯一世對宗教改革思想頗感興趣,甚至還準許路德教傳入法國。但隨著法王在1533年和教皇握手言和,加之法王已意識到宗教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對其統(tǒng)治將是弊大于利的,法蘭西斯一世開始對宗教改革運動進行鎮(zhèn)壓。1534年10月,新教徒在巴黎、奧爾良、圖爾等城市到處張貼“告示”,揭發(fā)“教皇彌撒的不能容忍的流弊”,就連國王寢宮的門上也貼有類似的“告示”。法蘭西斯一世龍顏大怒,下令嚴懲新教徒。一時間,火刑場在法國到處點燃。僅在半年的時間里,巴黎就有80名新教徒被處死。
    ——摘編自呂一民《法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英國宗教改革的歷史影響。
    (2)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中期英法兩國對待宗教改革態(tài)度的差異并簡析其成因。
    組卷:3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