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孟子?滕文公下》記載,葛伯在商湯聯合東方諸侯反夏時猶疑觀望,商湯找借口滅了葛國,此后眾多諸侯紛紛投奔商。戰(zhàn)國時期的《管子?輕重》、司馬遷《史記?殷本紀》記載,商湯行仁義,諸侯認為“湯德至矣”,于是“皆歸商”。以下對這兩種說法判斷正確的是( ?。?/h2>

    組卷:7引用:9難度:0.5
  • 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裼韵韧踔?,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币陨涎哉摮鲎裕ā 。?/h2>

    組卷:8引用:5難度:0.7
  • 3.如表數據的變化反映了西漢時期( ?。?br />淄川國諸王世系、在位年數及王國領地表(公元前164年-公元9年)
    諸王世系 劉賢 劉志 劉建 劉遺 劉終古 劉尚 劉橫 劉交 劉永
    在位年數 11年 24年 20年 35年 28年 6年 31年 6年 12年
    王國領地 28縣 28縣 11縣 11縣 7縣 7縣 3縣 3縣 3縣

    組卷:55引用:2難度:0.6
  • 4.西晉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動蕩大量南遷,南遷人口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東晉于咸和年間(326~334)開始實行“土斷政策”,即取消客籍戶,“不論僑土”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梢娡翑嗾叩闹饕康氖牵ā 。?/h2>

    組卷:32引用:41難度:0.6
  • 5.李白《少年行》有“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岑參《送顏真卿使赴河隴》有“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詩中的“胡人”當指(  )

    組卷:1引用:4難度:0.8
  • 6.宋仁宗時,范仲淹等人上書稱,科舉“惟以詞藻、墨義取之,加用彌封,不見姓字”,要求外郡推薦考生“須是履行(指行為)無惡、藝業(yè)及等者”,且“不彌封試卷”。禮部考試,“已經本鄉(xiāng)詢考履行,卻須彌封試卷,精考藝業(yè)”。據此可知,范仲淹等人意在( ?。?/h2>

    組卷:29引用:5難度:0.6
  • 7.“暇蟆對我說,使君休怨嗟。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換一年。休怨嗟,休怨嗟。明年此日君見我,不知又是誰田蛙?!薄短锿芨琛沸蜗蟮胤从吵觯ā 。?/h2>

    組卷:26引用:9難度:0.6
  • 8.明中葉以后,浙江常山地區(qū)丁壯“屏(摒)耒耜而事負載,以取日入傭值”,安徽徽州許多農民“執(zhí)技藝或負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縣壯年農民也“多傭之四方”。這表明上述地區(qū)(  )

    組卷:47引用:21難度:0.5
  • 9.19世紀60年代,曾國藩等湘系洋務領袖一方面以“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為由,大力興辦洋務;另一方面,則時常強調“純用洋槍,終失長短互補之妙”,“制勝之道,在人不在器”。這些言論(  )

    組卷:19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5題25分,第26題12分,第27題15分,共52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飲食史上的四次革命
    約1萬年前出現農耕后,人類開始攝取固定的谷物。陶器的發(fā)明,讓人類制作出了柔軟的食物和湯汁,促成了“料理革命”與“農業(yè)革命”的合并。
    16世紀,新、舊大陸間的食材交換,引發(fā)了人類飲食文化的巨大變化。17-18世紀,英法等國在加勒比海諸島大規(guī)模栽培甘蔗,促使砂糖大眾化,砂糖又與中國的紅茶、阿拉伯的咖啡產生連接,促成世界各地飲食的結合。
    19世紀以來,隨著運送大量食材至城市的交通革命、遏制腐敗的技術開發(fā)、食品加工產業(yè)化的醞釀發(fā)展,新的飲食文化逐漸形成,餐廳日益普及。
    20世紀后期,食品的低溫處理技術、世界范圍的冷鏈物流系統(tǒng)、汽車的普及、船舶大型化、貨柜運輸,以及超市等大型販賣方式,一起引發(fā)了“流通革命”。
    --整理自(日)宮崎正勝《餐桌上的世界史》從表格中至少提取兩項信息,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達清晰。)

    組卷:20引用:4難度:0.6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據史書記載,天啟三年(1623年)明代藩屬國朝鮮發(fā)生了一次政權更替,但明清兩代對此記載不同。
    材料一 朝鮮國王李琿為其侄李倧所篡,乃借稱彼國王太妃順臣民之心,以廢昏立明。
    --《明熹宗實錄》天啟三年四月條材料二清康熙十二年,朝鮮官方提出明朝將李琿與李倧之政權交替記為“篡逆”不妥,向康熙申辯,希望在編修《明史》時修改明人說法。
    --摘編自《中朝關系史上的一次所謂“史冊辯誣”--兼談偽史料產生的原因》材料三(天啟)三年四月,國人廢琿而立其侄綾陽君倧。
    --【清】《明史》(1)根據材料,對比《明熹宗實錄》和《明史》指出其記載不同之處,結合所學分析兩者記載不同的原因。
    (2)根據上述材料,對同一歷史事件出現不同記載這一現象,提出你的認識。

    組卷:3引用:3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