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qū)中考歷史模擬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號所選的選項涂黑。
-
1.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在殷墟郭家莊的一個商代墓中出土青銅禮器40件,器件均有精美的紋飾和文字,還有28件青銅樂器和生產(chǎn)工具。這表明當時( ?。?/h2>
組卷:4引用:2難度:0.6 -
2.如表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孟子和韓非子對“義”的各自看法。由此可見,孟子和韓非子所說的“義”是( ?。?br />
人物 看法 孟子 “無禮義,則上下亂” 韓非子 “義者,君臣上下之事” 組卷:35引用:4難度:0.6 -
3.伴隨著郡縣制的確立,秦朝的郡守、縣令和縣長大多由皇帝直接任免,同時為了避免世襲貴族通過分封制來瓜分勝利的成果,中央一般每攻克一處便就地設縣,并任命長官,這些官員大多由當?shù)赜心芰Φ娜耸繐巍?jù)此推測,郡縣制( ?。?/h2>
組卷:34引用:5難度:0.8 -
4.“西域都護”統(tǒng)管著大宛以東、烏孫以南的三十多個地方政權,“自譯長、域長、君、監(jiān)、吏、大祿、百長、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皆佩漢印綬”。這說明( ?。?/h2>
組卷:42引用:6難度:0.8 -
5.漢代以前中原人民習慣于跪坐;魏晉南北朝時,隨著“胡床、胡坐”的傳播,中原漢人的跪坐禮俗逐漸變成垂腳高坐。這一轉變說明( ?。?/h2>
組卷:19引用:2難度:0.8 -
6.科舉內容的一致性使中國傳統(tǒng)社會知識分子以儒家為立身行事的標準,官僚、地主、平民三個階層的流動又使得這種觀念得以廣泛地認同和普及。由此可知,科舉制( ?。?/h2>
組卷:22引用:1難度:0.8 -
7.如表是《中國古代局部人口密度變化表》,人口密度的變化情況反映了( ?。?br />
地區(qū) 時期 西漢(公元2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年) 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42.8 32.3 33.2 江淮地區(qū) 15.2 23.4 45.6 西南地區(qū) 3.9 7.1 9.2 組卷:17引用:2難度:0.8 -
8.《世界文明史》記載,“元代戲曲的地位提高,成為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部分原因是科舉中止,使才子們無法求取功名,轉而在以往不屑一顧的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論述揭示出元代戲曲興盛的原因是( ?。?/h2>
組卷:80引用:10難度:0.5 -
9.如表是關于明朝廢除宰相制度的不同史籍記載。其中能夠被認定的共同史實是( ?。?br />
記載 出處 “明官制,沿漢、唐之舊而損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td> 《明史?職官志》 “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設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td> 《皇明祖訓?首章》 組卷:26引用:4難度:0.8 -
10.對農(nóng)業(yè)文明狀態(tài)下的民生而言,最主要的內需產(chǎn)品只有兩個:一是吃,二是穿。而水稻和棉花的引進與推廣,在“耕”和“織”兩大領域分別解決了技術性的問題。該論述可以用來說明( ?。?/h2>
組卷:92引用:4難度:0.7 -
11.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對如圖反映的學習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br />
組卷:725引用:125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3小題,31題12分,32題14分,33題14分,共40分。
-
32.時代歌曲是一個時代的印記,記錄著這個時代的故事,寄托著這個時代的情感與精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方吹來十月的風》
(1)材料一中的“北方吹來十月的風”與哪一歷史事件相關?依據(jù)歌曲和所學知識,分析這股風的到來產(chǎn)生的影響。
材料二:從《救亡之聲——中國抗日戰(zhàn)爭歌曲匯編》中以“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為主題,對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20個關鍵詞的統(tǒng)計情況。
(2)根據(jù)材料二,中國抗日歌曲匯編中高頻詞匯的出現(xiàn)說明了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現(xiàn)象所反映的時代精神。
材料三:歌曲《春天的故事》節(jié)選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市
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1979年與1992年的特殊意義。組卷:4引用:1難度:0.3 -
33.法律文獻是國家統(tǒng)治的有力支柱,它為國家權力提供了法律依據(jù),有利于調節(jié)社會和經(jīng)濟生活中的矛盾,穩(wěn)固國家統(tǒng)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大陸會議于7月4日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以“在此集會的聯(lián)合諸邦”代表的名義宣告:美洲13個殖民地正式脫離英國,成為各自獨立和自由的國家。在獨立戰(zhàn)爭時期和戰(zhàn)后時期,《獨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宣告得到了廣泛的響應,美國進行了民主化的政治和社會變革。
——摘編自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1787年美國憲法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藍鷹標志1787年美國費城制憲會議上通過,作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是美國貢獻給現(xiàn)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創(chuàng)新 林肯于1862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發(fā)表,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部叛亂地區(qū)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 羅斯福新政時期根據(jù)《國家工業(yè)復興法》給守法企業(yè)懸掛的藍鷹標志
——摘編自強世功《帝國的司法長臂——美國經(jīng)濟霸權的法律支撐》(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獨立宣言》發(fā)表的歷史意義。
(2)根據(jù)材料二,任選一部法律文獻并結合史實說明其有利于“穩(wěn)固國家統(tǒng)治”。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出臺這些法案的時代背景,并分析其對世界發(fā)展的影響。組卷:2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