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2課 拿來主義》2022年同步練習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22引用:8難度:0.8 -
2.下面一段文字中加點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br /> 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春蠶無需自栩,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只有懂得感動,才會相信這個世界有干凈的奉獻,有純粹的溫暖,才會懂得世間萬象,何為表里。我們身邊的偉人,不乏有奉獻作為之人,譬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農(nóng)田,他不畏艱辛,遠離繁華,不怕苦、不怕累,不慕名利。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專注于田疇。
組卷:2引用:4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4引用:6難度:0.7 -
4.對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1引用:6難度:0.9 -
5.對下面各句中劃線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47引用:6難度:0.7 -
6.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組卷:3引用:4難度:0.8
五、論述類文本閱讀
-
1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拿來與送來
林默涵 近來,很有些人把魯迅先生所提倡的“拿來主義”拿來,為自己搬進西方的現(xiàn)代主義、存在主義等等做辯護。其實,這是對“拿來主義”的誤解。
“拿來”是與“送來”相對稱的。自從帝國主義者發(fā)現(xiàn)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以后,首先送來的就是鴉片煙,其數(shù)量逐年增加,結果不但撈走了大量銀兩,而且使中國出現(xiàn)了許多面黧肌瘦的“大煙鬼”。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較有識見的官吏,也擔心這樣下去,“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不得不起來抵制鴉片輸入了。然而,帝國主義者硬是要“送來”,并且用槍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這就是有名的“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不止一次,還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領,第二次圓明園被燒了。
除了最先送來的英國的鴉片外,接著還“送來”了許多東西: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這就使清醒的人們,對于洋貨發(fā)生了恐怖。魯迅先生說,這是因為那些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所以,他提倡“拿來主義”。
“拿來”是“要運用腦髓”,根據(jù)我們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亂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來”的東西。這就是魯迅先生所主張的“拿來主義”。拿來是有辨別,有選擇的,他舉了一個例子:比方一個窮青年,由于某種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對宅子里的東西就要區(qū)別對待,看見有營養(yǎng)的東西,可以拿來吃掉;看見鴉片當然不必丟進毛廁,可以送到藥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來大吸剩下的鴉片,那就是廢物了。
我們歷來主張向外國先進的科學文化學習和借鑒,而且已經(jīng)這樣做了;但我們也歷來反對盲目照搬外國,全盤西化——事實證明,這是極端有害的。在今天,我們更要引進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四化”建設之用,但不能把資本主義社會沒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當作奇貨搬進來。我們要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才能從復雜紛繁的外國文化藝術中,汲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這才是真正實行魯迅所主張的“拿來主義”。
現(xiàn)在,還有沒有“送來”的東西呢?還是有的。比如,淫穢書刊和黃色錄像帶之類,就是別人極力要“送來”的,其毒害程度不亞于鴉片煙。雖然送來者不敢像過去那樣明目張膽,并且強迫你接受了。但若渾渾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濫,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這種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廢物了。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
季羨林 魯迅先生提出了“拿來主義”的主張,我們中國人確實從西方國家拿來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華。同時,我們也拿來了不少的糟粕。
我曾提出了一個主張:“送去主義”。意思是把中國文化的精華送到西方國家去,盡上我們的國際主義義務。我的根據(jù)何在呢?
我們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四大發(fā)明是盡人皆知的,兀待贅言。至于無數(shù)的看來似乎是細微的發(fā)明,也出自中國人之手,其意義是決不細微的。我只介紹一部書,大家一看便知,這部書是:阿里?瑪扎海里的《絲綢之路》。
然而,日往月來,星移斗轉(zhuǎn),西方興起了產(chǎn)業(yè)革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突飛猛進,影響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義國家,靠堅船利炮,完成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任務。后來的帝國主義國家,靠暫時的科技優(yōu)勢,今天制裁這個國家,明天懲罰那個國家,其劣根性至今沒有絲毫改變。
現(xiàn)在屈指算來,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已經(jīng)從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優(yōu)秀的精華,但是,仍然有許多精華,他們沒有拿走。比如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華。眼前全世界大聲疾呼的環(huán)保問題實際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惡果,中國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實行之,必能濟西方之窮。另外,改革開放,由計劃經(jīng)濟轉(zhuǎn)入市場經(jīng)濟而獲得成功,對世界其他國家就很有借鑒的價值。
這些東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別是西方,卻偏不來拿。怎么辦呢?你不來拿,我們就送去。
我們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漢語?!吧淙讼壬漶R,擒賊先擒王?!睗h語是“王”。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大部分和現(xiàn)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漢語言文字中。中國人要想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外國人要想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都必須首先抓漢語。因此,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須是漢語。
此外,漢語本身還具備一些其他語言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我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漢語是世界上最短的語言。使用漢語,能達到花費最少的勞動,傳遞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漢語之功可謂大矣。
說來說去,一句話: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這既有政治意義,也有學術意義。我們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漢語言文字。
(選自《對外漢語教學:回眸與思考》,有刪改)(1)下列對兩篇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拿來與送來》中的基本觀點和魯迅“拿來主義”的主張是一致的,即“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B.《拿來與送來》末段中提到的“淫穢書刊和黃色錄像帶之類”是“送來”的東西的具體化,作者把它們同鴉片煙相比,突出了其危害性。
C.《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中的“天人合一”即“人與自然的和諧融合”。
D.《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中,作者指出奉行“送去主義”只有學術意義,對于促進世界的和平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2)《拿來與送來》和《拿來主義》在批判的內(nèi)容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3)《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中,作者主張“送去主義”的根據(jù)是什么?。和《拿來主義》中的“送去主義”有何不同?組卷:2引用:7難度:0.6
六、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
1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如何才能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呢?這需要在文化傳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
首先,在理念上,告別以“傳者”為中心的單向傳播理念。無論是對內(nèi)傳播,還是對外傳播,一廂情愿地認為受眾會無條件地接受傳播的內(nèi)容,是不現(xiàn)實的。為此,需要尊重受眾的接受期待,平等地與受眾交流,而不是居高臨下地灌輸。盛氣凌人的說教沒有人愿意聽,受眾只會背你而去。所以,宣傳工作就不能以“傳者”為中心,而應充分尊重受者的權利和感受,提升傳播的質(zhì)量和水平,用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所要傳播的價值理念植入到目標受眾心中去。
其次,在傳播框架上亟需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國內(nèi)傳播與國際傳播框架問題。如今,國內(nèi)傳播與國際傳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內(nèi)外有別的宣傳模式需要修正。國內(nèi)問題國際化,國際問題國內(nèi)化,已經(jīng)成為傳播現(xiàn)實,這就需要從受眾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二是主流價值觀、非主流價值觀、中國文化之間的秩序問題。三者完全重合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如何尋求三者之間的最大“交集”,這是文化整合需要破解的課題。將三者有效地整合起來,獲得“共識”之后,構建一個立體的傳播框架,將三個維度的價值理念有效地運轉(zhuǎn)起來。主流價值觀傳播應該處于金字塔的頂端,非主流價值觀傳播處在中間層,文化傳播應該是金字塔的基座。三個層面的傳播是上下貫通的尤其是主流價值觀不是孤懸在金字塔的頂部,它應從非主流價值觀和中國的文化基座中汲取最大共識,獲得豐厚的民意支持和文化地氣,這樣才能實現(xiàn)主流價值觀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最優(yōu)化。
其三,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習近平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痹谶@方面,中國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jīng)驗。2010年世博會,中國館的內(nèi)容演繹,就是成功的文化傳播案例之一。比如動態(tài)版《清明上河圖》,設計者通過現(xiàn)代高科技手段,復活了張擇端筆下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生活,讓原先靜態(tài)的歷史名畫變成了生動的動態(tài)場景。場景生動再現(xiàn)了古代中國城市的祥和、熱鬧生活,智慧地表達了中國文化中的和諧、兼容的理念。
(摘自張濤甫《中國文化如何輸出》,有刪改)材料二:
最近,“90后”古風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紅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開,采來桃花釀成酒;五月櫻桃季,開始釀櫻桃酒、烘櫻桃干;從手工造紙,養(yǎng)蠶縹絲,再到制作各種家居物……子柒的視頻多以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生活及其獨特的物產(chǎn)為中心,充滿著濃郁的煙火味道和恬靜的田園氣息。
有人說她的視頻膚淺簡單、深度不夠,也有人認為她過于偏向展現(xiàn)中國的鄉(xiāng)土生活,缺乏對中國現(xiàn)實更為豐富的表現(xiàn)。而文化學者賈靜楠認為,李子柒視頻中的勞作和生活方式、飲食服飾、手工藝品等內(nèi)容,傳遞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意蘊,田園牧歌式的影像滿足了國外一些觀眾對于傳統(tǒng)中國的想象,說明中國文化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手段發(fā)揚光大。
在北大教授張頤武看來,李子柒視頻創(chuàng)新方式,讓外界看到了中國年輕人生活方式中別有意趣的一面,對于增進世界對中國的理解有積極意義。這種大眾文化傳播方式更有著獨特優(yōu)勢,“大眾文化從感性上會讓人形成對一種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從而提高跨文化傳播效率,也為更多的高雅文化傳播打開了空間?!?br />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吸引著海內(nèi)外關注的目光:“add oil(加油)”“guanxi(關系)”等許多中式英語詞匯,先后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電影《流浪地球》在北美、澳洲票房成績亮眼……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社交媒體也成為對外文化傳播的新渠道,通過生動豐富、具有現(xiàn)場感的介紹,“潤物細無聲”地日益凸顯出文化對外傳播的正面效果。
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李子柒視頻從專業(yè)性上看,視頻作品質(zhì)量較高,甚至不輸成熟的工業(yè)化紀錄片。視頻中充滿了數(shù)天及數(shù)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時拍攝則被運用于展現(xiàn)時節(jié)變化之美,此外還有濾鏡調(diào)色、微距特寫、中遠景切換等技術運用。
據(jù)抖音視頻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現(xiàn)在在海外有影響的文化視頻作品質(zhì)量都較高,“然而不足的是,國外民眾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大多還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飾等具象和器物層面,體現(xiàn)中國當代文化特征的文化產(chǎn)品還較少在國外產(chǎn)生較大影響?!?br />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仲呈祥指出,對外文化傳播中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我們的故事里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所積累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如果這些故事得到外國讀者的喜歡,就意味著中國文化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們的喜歡。
“文化傳播要了解受眾需求,不能只考慮‘我有什么’,還要考慮‘他對什么感興趣’。”張頤武說,“李子柒視頻能夠引發(fā)人們的強烈興趣,說明了傳播題材的吸引力?!?br />(據(jù)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目前中國的文化傳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在于文化傳播理念有偏差、框架不清晰以及傳播方式陳舊。
B.為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需要修正當下內(nèi)外有別的宣傳模式,將國內(nèi)問題國際化,國際問題國內(nèi)化。
C.設計者運用高科技手段將《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繁華生活動態(tài)化,更好地表達了和諧、兼容的理念。
D.李子柒視頻之所以受追捧,是因為順應觀眾需求而選擇了充滿煙火味道和田園氣息的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生活。
(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xiàn)在中國文化之所以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既得益于國力的提升,也與大眾文化傳播方式的創(chuàng)新不無關系。
B.大眾文化一般具有感性化的特點,便于讓外界接受,能夠讓外國受眾在潛移默化中增進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C.本文在充分肯定李子柒視頻的同時,也指出了它存在膚淺簡單、缺乏對中國現(xiàn)實更為豐富的表現(xiàn)等問題。
D.盡管人們對李子柒視頻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和爭論,這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為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理解,中國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開設了以漢語教學為主要內(nèi)容的“孔子學院”。
B.在美國生活多年的林語堂,用英文寫了《生活的藝術》一書,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該書一出版就引起了轟動。
C.京劇文化海外推廣者孫萍說:“傳播的目的在于接受,我們要用別人聽得懂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D.“add oil(加油)”“guanxi(關系)”等許多中式英語詞匯,先后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
(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請簡要概括李子柒視頻在全球走紅的原因及意義。組卷:46引用:30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