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1《第2單元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2023年單元測試卷
發(fā)布:2024/7/13 8:0:9
一、選擇題
-
1.“周秦之變”指的是秦朝與西周相比在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結構方面發(fā)生的深刻變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轉型。下列符合“周秦之變”的是( ?。?/h2>
組卷:17引用:4難度:0.7 -
2.《唐律疏議》規(guī)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詣寺校印署,無或差謬,然后聽用之?!薄爸T造器用之物及絹布之屬,有行濫、短狹而賣者,各杖六十”。這些規(guī)定( )
組卷:6引用:5難度:0.6 -
3.東晉葛洪《抱樸子》之《審舉篇》寫道:“秀孝皆宜如舊試經(jīng)答策”“今孝廉必試經(jīng)無脫謬,而秀才必對策無失指,則亦不得暗蔽也。良將高第取其膽武,猶復試之以對策,況士乎?假令不能必盡得賢能,要必愈于了不試也?!痹撗哉撘庠谡f明( ?。?/h2>
組卷:16引用:2難度:0.5 -
4.唐代張九齡擔任宰相時有條用人原則“不歷州縣不擬(擬定為)臺?。ㄖ醒氩块T官員)”這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這一原則( ?。?/h2>
組卷:1引用:5難度:0.7 -
5.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對宗室子弟優(yōu)以爵祿,卻嚴格限制其應舉,宗室由此逐漸成為朝廷的負擔,被譏諷為豢養(yǎng)。后期朝廷轉而鼓勵宗室子弟應舉和補官,使其融入士大夫群體,憑學識、品行贏得認可。宋朝這些措施( ?。?/h2>
組卷:32引用:17難度:0.5 -
6.西漢初年規(guī)定“市井之子孫不得仕宦為吏”,唐后期規(guī)定工商業(yè)者改業(yè)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規(guī)定“如工商雜類人內(nèi)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時期( ?。?/h2>
組卷:1引用:2難度:0.7
二、材料題
-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世官制、察舉制和科舉制。在世官制占統(tǒng)治地位的歷史階段,官職任定被限定于貴族范圍內(nèi)。察舉制度創(chuàng)立之后,選官一般經(jīng)現(xiàn)任官吏察訪,然后向政府舉薦予以任用??婆e制則是通過考試選官,擇優(yōu)錄用。
——摘編自黃留珠《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開始設立經(jīng)濟特科取士;廢除八股后,又采取學堂育才、選才和留學畢業(yè)生錄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時期,受國內(nèi)外諸種因素的影響,以強化文官立法為特點,中國近代文官制度進一步趨于完善。這些近代中國官員選任制度,具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可供借鑒之處,并且在某些方面還顯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時代價值。
——摘編自關學增《近代中國官員選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三:到18世紀末,英國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賜制、政黨分肥制等。……19世紀大批有關中國科舉制度的著作在英國問世。……1853年底英國政府頒布《關于建立英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建議:確立考試任用制度,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取文官……這些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直到1870年格拉斯頓內(nèi)閣頒布新的政令,確認了報告中的基本原則并做了較具體的規(guī)定,英國文官制度最終確立。
——摘編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材料四:以1994年《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guī)定》正式頒布為標志,我國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正式建立。該規(guī)定實施20年以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陸續(xù)進入國家機關工作,為國家公務員隊伍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摘編自韓達亮《當代中國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淺析》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化的趨勢,并簡析這些變化的積極作用。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初期中國官員選任制度變革的歷史背景。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官員錄用制度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4)根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實施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意義。組卷:2引用:2難度:0.5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漢代實行以察舉、征辟為主體的人才選拔制度。東漢中后期強調(diào)“文治”,高級官員往往也是儒學名家,擁有成百上千的“門生”。某人一旦成為某位官員的下屬,便終生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長期擔任朝廷重要官職,如弘農(nóng)楊氏、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于天下”,成為影響人才選拔的重要因素。官員們互相請托,推薦親屬故舊,所推薦的人才“不復依其質(zhì)干,準其才行,但虛造聲譽”。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任人唯親,以便控制朝廷與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預人才選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選拔甚至是被數(shù)個家族長期把持。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東漢中后期人才選拔弊端的影響。
材料二: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所無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進士》材料三:科舉弊政乎,科舉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譏之。譏世卿,所以立科舉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讀書,不必知學,雖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則求讀書求學者必少,如是故上無才。齊民之裔,雖復讀書,雖復知學,而格于品第,未從得官,則求讀書求知學者亦少,如故下無才。上下無才,國之大患也??婆e立,斯二弊革矣。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隋唐科舉制的積極作用有哪些?組卷:12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