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師大附中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華夏文明第一次系統(tǒng)、深刻地進行自我批評、從而展開一場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運動,這主要就體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墨法學說,可謂此后一切中國改革、變法思想的源泉。
墨法兩家,成于魏,歸于秦。墨翟、孟勝、吳起、商鞅這些人之所以艱辛輾轉,四處碰壁,這主要就是由于當時“魏康楚富,齊淫吳巧”,即發(fā)達地區(qū)民風奢華,文明積習太深,聽不進批評意見,更不愿展開自我批評,特別是墨子所倡導的“艱苦奮斗”這一條,在文明發(fā)達的地區(qū),非但難行,而且難聽。能夠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終證明是被文明核心區(qū)視為“戎狄”的秦。正因為秦在七國之中開化最遲,尚不存在六國那樣龐大的既得利益階層、貴族世家集團,因此,墨法“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為則上,無能則下”的平等政治主張,方才能夠在秦地得以實行。正因為貴族、世家的力量還沒有形成,正因為“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嬖顏色”乃是秦的民風,以至“王亦不愛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制度,亦方才能夠在秦地順利推進。而更為重要的是,正因為秦開化最遲,百姓極不善言辭文飾,不存在一個靠巧言令色、舞文弄墨發(fā)達起來的智識階級,故商鞅那一套以“農(nóng)戰(zhàn)”立國的思想,方能在秦地大受歡迎。吳起自魯赴魏,又去魏適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發(fā)達的魏亡命入秦,他們所獻出的強國之策,首先就是對華而不實、只說不練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診斷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基礎上,他們方才轉而倡導一種埋頭苦干、只練不說的新文化品質(zhì)。于是,開化最遲、民風淳樸的戎狄秦地,便這樣成為他們培植新文明的試驗田。這是秦人艱苦奮斗精神的起源,這更是秦走向富強的動力。
商鞅在《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中,曾比較“境外”的秦地與“境內(nèi)”的中原文明。他認為由于中原地區(qū)文明發(fā)達,方才養(yǎng)成了盤根錯節(jié)的貴族世家勢力,方才鑄成了導致階級分化的富豪大賈集團,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說不練的智識階層。而此三者具備,固可謂文明之成就,但也卻正是“求榮取辱”“政怠宦成”的開端,是“人亡政息”--即國家危亡的征兆,是文明走向異化的開始。作為“戎狄”的秦,之所以能據(jù)天下之雄圖,最終統(tǒng)攝四海,掃蕩群雄,這就是秦人的生活樸素、務實使然,秦人正是以樸素的“又戰(zhàn)斗來又生產(chǎn)”、以南泥灣開荒般的“農(nóng)戰(zhàn)”精神,最終戰(zhàn)勝了中原文明之驕奢淫逸。秦的改革藍圖,其實就來自中原精英對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評。這種自我批評,最終演化成“西戎”之秦對于中原文明所進行的“武器的批判”。秦王掃六合,乃是中國文明艱苦奮斗精神的第一次勝利、中華民族第一次自我更新。
《荀子?強國》亦曾贊美秦的樸素民風說:“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又說“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避髯佑^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中華文明在秦蘇生的基礎。這個主張艱苦奮斗的新文明,就是墨法政治理想的高度實現(xiàn)。
(節(jié)選自韓毓?!吨性c夷狄:兩種文明的砥礪》)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墨法思想產(chǎn)生于文明發(fā)達的中原地區(qū),卻難被中原地區(qū)各諸侯國接受,最后反而在開化最遲的秦國落地生根。
B.墨法思想強調(diào)的貴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平等、選賢任能應不問貴賤等在文明發(fā)達地區(qū)根本不能實行。
C.墨法思想成于魏,歸于秦,它為秦國提供了改革藍圖--對中原文明進行“武器的批判”。
D.秦國之所以能夠走向富強,最根本的原因是秦地開化最遲、民風淳樸,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能強盛起來。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高度評價了墨法思想對中華文明的重要貢獻,闡明觀點,統(tǒng)領全文。
B.文章第二段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墨法思想在戎狄秦地能夠被接受的原因。
C.文章采用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分析中原文明的弊端,意在和秦地文化形成對比。
D.文章多處引用古代典籍作為論據(jù),都是為了論證墨家和法家思想在當時的先進性。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墨法思想對中華文明影響巨大,中華文明的首次系統(tǒng)而深刻的自我批評和自我更新主要體現(xiàn)在其中。
B.中原地區(qū)各國貴族世家、富豪大賈、智識階層的出現(xiàn),是其文明發(fā)達的表現(xiàn),但也是其文明走向異化的開端。
C.荀子觀察到并高度贊揚了體現(xiàn)在秦地百姓與官吏身上的樸素風氣,并預見到百年后中華文明在秦的興盛輝煌。
D.“西戎”之秦最終統(tǒng)攝四海、掃蕩群雄,以樸素務實戰(zhàn)勝了驕奢淫逸,可見艱苦奮斗精神在文明中的重要性。組卷:3引用:2難度:0.4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本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余建斌、劉詩瑤)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5日18時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xiàn)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zhàn)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制而成,與長征五號運送目的地主要為距離地球大約3萬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38萬公里外的月球以及最近距離也要5千萬公里的火星不同,長征五號B專注于200-4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fā)射任務。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全長約53.7米,芯一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于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驗證了火箭總體方案、各分系統(tǒng)方案的正確性、協(xié)調(diào)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離技術、大直徑艙箭連接分離技術、大推力直接入軌偏差精確控制技術等一批新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據(jù)了解,長征五號B火箭上采取的許多措施,未來也將應用在長征五號火箭上。
(摘編自《長五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人民日報》2020年05月6日)材料二: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中國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第5個能夠獨立研制并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開始了對浩瀚宇宙的漫漫“長征”路,拉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50年后,我們已邁進了世界航天大國的序列,正向著航天強國邁進。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中國成為世界第3個實現(xiàn)獨立自主載人航天的國家;2011年,中國首個空間站天宮一號實現(xiàn)重大突破,超期服役了兩倍壽命;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號開始提供全球服務;2019年,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實現(xiàn)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4月2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這一切的成就,是成千上萬中國航天人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結果。中國航天事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離不開“兩彈一星”精神,離不開載人航天精神。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不能丟。
航天技術水平和成就,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xiàn),需要先進科學技術、發(fā)達工業(yè)基礎和雄厚經(jīng)濟實力共同支撐。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環(huán)境污染、資源匱乏、人口劇增等問題的嚴峻考驗,航天技術的發(fā)展需求,將會帶動科學技術的整體性進步,促進空間資源開發(fā),緩解當下問題,為人類造福。
(摘編自2020年05月06日《光明日報》評論員文章《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材料三:
按照構型,火箭分為單級火箭和多級火箭兩類,火箭助推器通常被算作半級。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是在一級上捆綁了4個助推器,屬一級半火箭。
多級火箭工作特點是,火箭點火后一級發(fā)動機開始工作,燃料用完,一級發(fā)動機關機,并和燃料儲箱一起從箭體上分離;其余各級發(fā)動機也是如此。通過這種“卸包袱”的形式,讓火箭輕裝前行,持續(xù)獲得良好的加速性能。在此基礎上,各級火箭“接力”一般,分別承擔“起跑、加速跑、沖刺”的任務。比較而言,多級火箭適合跑“長途”。
對于多級火箭來說,級間分離是火箭飛行中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火箭級間分離時,下級發(fā)動機關機,級間分離火工品工作使兩級分開。為避免分開的兩級發(fā)生“追尾”和“碰撞”,要用側推小火箭或反推小火箭點火,讓分離開的兩級隔出一段安全距離,上級火箭發(fā)動機再點火繼續(xù)飛行。這一系列動作十分復雜,對控制的要求極高。
而只有一級半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系統(tǒng)簡單,無級間分離,可靠性自然就高。從點火到入軌一氣呵成,是我國現(xiàn)役運載火箭中唯一一款直接入軌的火箭。但它沒有上面級進行軌道修正,還需大推力直接入軌技術支持。該技術能在火箭點火之后,依靠先進的制導技術,不斷調(diào)整火箭彈道,使它直奔目標而去。
(摘編自《它是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火箭》,《中國科普網(wǎng)》2020年05月06日) 鏈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簡介: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一步,發(fā)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fā)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guī)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guī)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為實現(xiàn)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fā)展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B.航天技術的發(fā)展需求,有助于促進空間資源的開發(fā),有益于緩解當今世界困擾人類的諸多問題。
C.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是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火箭,實現(xiàn)了多項技術突破,運載性能優(yōu)于長征五號。
D.多級火箭級間分離動作非常復雜,容易出現(xiàn)問題?;鸺墧?shù)越少,分離次數(shù)就越少,可靠性越高。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只要堅持“兩彈一星”精神,時刻牢記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國就能邁進世界航天強國的序列。
B.從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C.一個國家的航天技術水平,與國家的科學技術、工業(yè)基礎和經(jīng)濟實力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體現(xiàn)著國家的綜合實力。
D.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可以直接進入軌道,是因為一級半火箭系統(tǒng)簡單,無級間分離,這大大提升了入軌的穩(wěn)定性。
(3)以上三則材料報道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請結合文體簡要分析。組卷:5引用:2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我的大學
尹延哲
①院子里的青蒿、灰灰菜一人多高,還在瘋長。盡管房屋有些破,可這畢竟是家。院里的兩棵棗樹、一棵石榴樹和一棵蘋果樹,枝葉都蔫蔫的,恍若人間棄兒。
②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斑斑點點,努力拼湊出對往事的記憶。
③那一年,娘狠心撇下俺爺兒仨,一個人靜靜地躺在村南的山坡上。為了過日子,爹不得不南下打工。那年,姐姐十二歲,我才六歲。
④家里面,只剩下兩個瘦小的身影孑然矗立,失去娘親的悲痛,還不足以讓當時的姐姐與我真正理解到此后生活的艱難。
⑤緩步院深處,被驚飛的不知名的雀兒,猶如孩子歡快的腳步聲從時間的不知名處傳來,伴隨著的是怎么也抑制不住的歡笑。
⑥姐,我又考了個100分。姐,100分!這聲音似乎來得過于遙遠。遙遠到屋里墻上那原本貼滿的喜慶的鮮紅色獎狀,褪色成幾近殘缺的白紙。
⑦但是,總還有一些物品留下來。比如那個作為獎品的保溫杯。后來就被外出打工的父親帶著走遍了山南海北。據(jù)說父親經(jīng)常向工友們炫耀,說這是我家娃子獲獎的獎品。那保溫杯應該還保留著。就如同父親的心頭寶貝,總被小心地珍藏在行李之中。
⑧蘋果樹雖然枝葉有些萎靡,可也有兩人多高了,當初,它是由一根蘋果枝嫁接的。記得那一年,爹回家收秋。我對姐姐說:“姐姐,這次爹回來,肯定能在家待七天,因為蘋果樹結了七個果子,去年結了三個--爹在家待了三天。這次,爹準有時間帶咱倆去鎮(zhèn)上玩了?!蹦棠萄劾锖?,摩挲著我的頭。姐姐也笑了,眼睛里閃爍著晶瑩的光。
⑨在爹打工的那幾年里,爹回信總是說他很好。因為爹總是在不同的地方打工,他信件上的郵票五彩繽紛,有歷史人物、自然風景、花鳥蟲獸、文化藝術等,郵戳上的地名也是天南海北。
⑩爹就行走在花花綠綠的郵票上。
?我考上高中時,姐姐考上了公費留學研究生。上高中后,我每年寒暑假都會去打工。高中班主任郝老師聽說了我的情況,安排我中午幫助學校食堂打飯,可以免費吃頓午飯??纱蠖鄶?shù)情況是飯還沒有吃飽,預備鈴就“叮鈴鈴”地響起,我得趕緊往教室跑。衣服上的蔥花油煙味,沒少挨同學的埋怨。
?我就讀高三那年,奶奶去世了。辦完奶奶的喪事,爹又走了。高三上學期我參加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決賽,我寫的作文題目叫作《我的一家》。在作文里,我寫我擁有一個圓滿和睦幸福的家庭,沒想到這篇作文竟然獲得了全國一等獎。
?從北京領獎回來后,班主任郝老師在全班讀《我的一家》。讀著讀著,郝老師哽咽得讀不下去了。
?半年的時光似乎是一段神秘的距離,邁過去進入的是一個稍微有些不同于記憶的世界。因為,這房屋有一兩處房頂露了天,大的窟窿像臉盆,小的像碗,正午時分,陽光充足的時候,光線從窟窿斜照進來,刺得我有些眩暈。墻壁角落里的蜘蛛網(wǎng)縱橫交織。地上還有好幾個老鼠洞,螞蟻、地鱉蟲、蟋蟀、螻蛄也在地上肆無忌憚地爬來爬去。
?高中畢業(yè),我終于踏進了日思夜想的大學的門檻。大學四年之后,我也和姐姐一樣,考上了研究生。
?再后來,我開辦了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在母校高中舉辦三十年校慶時,我給學校捐建了一座圖書館,倒忘了修繕我家的老屋……
?我蹲在老屋灶臺的角落里,還好,煤油燈里還有小半瓶油,我用火柴把煤油燈點燃,又從奶奶的線筐里找到一根生銹的針,撥了撥燈捻。燈光亮了許多,我看到了灶臺上面神龕里灶王爺那張和善的臉龐。
?門“吱呀”一聲開了。
?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了進來,原來是郝老師,后面還跟著六七位同學。堂屋門外,站著兩個三十五六歲的中年人,手里拿著鐵锨、瓦刀和水泥托板……
(選自《2017年中國小小說年度作品》,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以《我的大學》為題,卻對大學生活只字未提,而敘事的重心則放在家庭變故、生活磨難、高中生活上,這是對高爾基《我的大學》的致意,“苦難”這所大學教會主人公自立自強。
B.班主任郝老師是“師魂”的寫照:熱愛學生,忠于教育事業(yè)。既解決學生的生活實際困難,更關注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最終“我”的成才及對社會的回報體現(xiàn)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C.小說最后一段概述郝老師和六七位同學,以及兩位修繕工的不期而至,省略號省去了師生見面的場景及修繕老屋的細節(jié),言有盡而意無窮,營造了一種令人浮想聯(lián)翩的“藝術空白”。
D.小說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增強了小說的客觀性、真實性,便于感情交流。主人公以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冷靜地回想成長的經(jīng)歷,讓思緒在過去與現(xiàn)實間不斷切換,娓娓道來,令讀者感到真實而親切。
(2)請從小說時空轉換的角度,梳理“我”意識流動的心理變化過程。
(3)請簡要分析小說開頭第①②段景物描寫的作用。組卷:7引用:4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
-
9.下面是一則產(chǎn)品說明書的部分內(nèi)容,其中在結構、內(nèi)容、語言表達方面有五處錯誤,請找出并作修改。
產(chǎn)品的性能和特點--本產(chǎn)品采用創(chuàng)新的外形設計,弧度優(yōu)美,結構雅致,安裝及拆卸都很便宜,面框組合豐富,產(chǎn)品功能齊全。
產(chǎn)品的使用方法--請不要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下使用。請勿在插座和電線破損的情況下使用。請勿用干手插拔插頭。
產(chǎn)品的維修一定期適當保養(yǎng)可以延長插板的使用壽命,務必保養(yǎng)插板前拔下插頭。插板長期停用,應切斷電源。經(jīng)常檢查插板的密封是否破損,如果破損應立即停用。
產(chǎn)品概述--插座,又稱電源插座、開關插座,通過它可以插入各種接線,便于與其他電路接通。組卷:14引用:12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yǎng)分,擁有14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內(nèi)斯?阿爾文博士說:“人類要生存,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苯刂?015年12月1日,已有134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開設了1000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學員總數(shù)190余萬人。
近期,某地開展關于中學生傳統(tǒng)文化認同的調(diào)查,在接受調(diào)查的青少年中,有20%喜愛與支持民族文化產(chǎn)品,28%喜愛外來文化產(chǎn)品,52%表示無所謂。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組卷:1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