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大聯(lián)考雅禮十六校高考語文第二次聯(lián)考試卷
發(fā)布:2024/12/21 19: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在敘事上采用了曲折復義的表達方式,明確說小說故事是假語存(賈雨村)、真事隱(甄士隱),在真假、有無、虛實之間,《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藝術(shù)空白點,也就是“不寫之寫”。
“不寫之寫”應該主要從美學修辭學上來理解,而不是從索隱或隨意聯(lián)想的角度來理解。遺憾的是,“不寫之寫”大多數(shù)情況被屬于歷史學范疇的考證或非文學立場的索隱派所籠罩。一部藝術(shù)作品,所能寫到的東西相對于無始無終、波瀾壯闊的生活來講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不寫之寫”在“寫”和“不寫”之間有一個辯證關(guān)系。對于作家來說,“寫”什么是值得反復思量和推敲的,“寫”是主要的,是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和觀眾的,是他們能夠直接感知和認知的,是直接訴諸讀者直覺經(jīng)驗的。至于“不寫”,則屬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寫”喚起人們對“不寫”感知、認知,這對作家來說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技能,對閱讀來說不是輕易能獲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寫之寫”究竟該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寫之寫”,應該是服務(wù)于其藝術(shù)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藝術(shù)目的的。作家通過作品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識到它的整體,這才是“不寫之寫”。換言之,是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筆觸不到的都叫“不寫之寫”,不是在閱讀過程中隨意生發(fā)、隨意聯(lián)想到的內(nèi)容都是“不寫之寫”。
從《紅樓夢》的文本舉例,如第三十五回寶玉與薛寶釵丫鬟鶯兒的對話。鶯兒笑道:“你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上的人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還在次?!睂氂褚婜L兒嬌憨婉轉(zhuǎn),語笑如癡,早不勝其情了,那更提起寶釵來!便問道:“好處在哪里?好姐姐,細細告訴我聽?!柄L兒笑道:“我告訴你,你可不許又告訴她去。”寶玉笑道:“這個自然的。”正說著,只聽外頭說道:“怎么這樣靜悄悄的!”二人回頭看時,不是別人,正是寶釵來了。既然這個秘密是鶯兒不能告訴寶釵的,此時在鶯兒和寶玉對話時當事人寶釵闖了進來,鶯兒當然不能當著寶釵的面給寶玉說了,況且是秘密呢。薛寶釵究竟有什么別人都沒有的好處,讀者也就無法知道了。這個“不寫之寫”,是永無直接答案的。不是寶玉以后沒有機會再向鶯兒求證求解,而是作者“不寫”了。
“不寫”使文本具有了開放性,使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來豐富和確認,在閱讀理解中讓薛寶釵的性格豐富起來。而《紅樓夢》的敘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寫”了很多,“寫”又限定了我們的理解和聯(lián)想。薛寶釵有世上人少有的好處,作家為了讓你關(guān)注、揣摩他的藝術(shù)描寫,從設(shè)置懸念和激發(fā)閱讀動力與興趣來說,也是不會輕易直接告訴你的。急于求解問題的答案有,也沒有,鶯兒接下來要說的成為了文本的“空白點”,這就是“不寫之寫”的妙處。
這樣的“不寫之寫”,構(gòu)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為這些不寫之寫,是讀者可以根據(jù)上下文,根據(jù)對人物一貫的性格、行為邏輯、情感取向推測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說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從而使藝術(shù)具有含蓄雋永、味之無窮的韻致和品格。
(摘編自孫偉科《<紅樓夢>中的“不寫之寫”》)材料二:
空白是中國畫構(gòu)圖中處理黑白關(guān)系的主要手段。在《紅樓夢》的畫家筆法中,空白是被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曹雪芹曾通過薛寶釵之口表達了他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見解。但作為一個精通繪畫的作家,曹雪芹“自覺引進繪畫技法”來進行《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從而使其“不僅繪景、狀物在妙合畫理,而且寫人、敘事也往往默運畫學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別注意這種空白手法的運用,不時在《紅樓夢》中留有空白。
《紅樓夢》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語言、情節(jié)的省略及“不寫之寫”等以外,還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創(chuàng)造出朦朧、模糊的藝術(shù)意境,從而增強了小說的空靈之美。例如:寶玉酒醉后要攆李奶媽,但被襲人勸住了,并沒有攆,而李奶媽卻說寶玉攆了茜雪。這看起來相矛盾,但實際是另起了頭緒,是將茜雪“出去”的一段情節(jié)通過“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讀者可任意馳騁自己的想象去推想這其中的緣由。張愛玲就認為茜雪是“負氣走的”,對此,倒是脂硯齋頗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說:“照應前文,又用一‘攆’字,屈殺寶玉。然在李媼心中口中畢肖?!笨梢姡髡吖P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畫了李奶媽形象,可謂“一石二鳥”。
這正是空白的妙處。因為像這樣的情節(jié)若實寫了,不但容易使筆墨輕重不均,沖談主調(diào)色彩,而且還使情節(jié)受到了限制,顯得死板不活。而這里運用以虛寫實、計白當黑的空白藝術(shù)手法,則使有限的畫面中生出無限煙波,創(chuàng)造了煙云模糊的意境,增強了小說的空靈之美。若通部中萬萬件細微之事俱備,《石頭記》真亦太覺死板矣。
(摘編自曹金鐘《“矛盾”與<紅樓夢>中意境的創(chuàng)造手法》)(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中,曹雪芹運用“不寫之寫”藝術(shù)手法創(chuàng)設(shè)了大量的藝術(shù)空白點,借以體現(xiàn)作品真假相依、有無相生、虛實相合的故事特點。
B.紅學研究的考證派和索隱派在對“不寫之寫”進行探究時,盡管忽視了“不寫之寫”的美學意蘊,卻大大提高了《紅樓夢》的歷史價值。
C.“寫”和“不寫”影響著作品質(zhì)量:“寫”得越少,文本的開放性就越強,讀者聯(lián)想空間就越大;情節(jié)交代得越實,作品就越死板僵化。
D.小說創(chuàng)作中造空白并非一般意義上的隨意而為,而是對已有內(nèi)容的適度限制和對未寫內(nèi)容的有意設(shè)置,具有更加含蓄雋永的審美意趣。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就“寫”與“不寫之寫”而言,“寫”是主要的,“不寫之寫”則是建立在“寫”的基礎(chǔ)之上的,二者有機統(tǒng)一,相得益彰。
B.“不寫之寫”構(gòu)成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對這種不確定性的合理解讀,不是作者所能影響的,主要取決于讀者的理解能力。
C.《紅樓夢》通過設(shè)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節(jié)來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發(fā)讀者探求真相,推想緣由,深入體味。
D.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如果不能對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寫之寫做出合理的聯(lián)想、填補,便有可能誤解、曲解作品的應有之義。
(3)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不寫之寫”手法的一項是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訊傳出來之后,身為公爹的賈珍“哭的淚人一般”,并表示“盡我所有罷了”來料理喪事;而對作為丈夫的賈蓉有何表現(xiàn)卻未作交代。
B.第三十五回,傅家兩個嬤嬤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寶玉時私下談?wù)撍斑B一點剛性也沒有”,后文只寫寶玉與鶯兒閑話打絡(luò)子一事,卻不再對二人作其他描寫。
C.第四十回,劉姥姥在宴會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現(xiàn)了湘云、黛玉、寶玉、賈母、王夫人、薛姨媽、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態(tài),但卻沒有寫寶釵和迎春二人的反應。
D.第七十五回,中秋賞月,賈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詩。看了賈蘭的詩,賈政“喜不自勝”,并“講與賈母聽”;寶玉做完,賈政看了卻只是“點頭不語”。
(4)作者在小說中設(shè)置空白有哪些好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
(5)《紅樓夢》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寫了黛死釵嫁的相關(guān)情節(jié),林黛玉咽氣之際聲聲叫著:“寶玉,寶玉,你好……”說到“好”字,便渾身冷汗,不作聲了。“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發(fā)讀者對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寶黛愛情的豐富解讀,堪稱“不寫之寫”的典范。請結(jié)合材料,進行合理想象,在“空白”處補寫兩條內(nèi)容,并對其簡要說明。組卷:46引用:15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時間怎樣地行走
遲子建 墻上的掛鐘,曾是我童年最愛看的一道風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掌管著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著它的支配。我覺得左右搖擺的鐘擺,就是一張可以對所有人發(fā)號施令的嘴,它說什么,我們就得乖乖地聽。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我們得做課間操,我們得被父母吆喝著去睡覺……雖然說,有的時候,我們還沒睡夠不想起床,我們在戶外的月光下還沒有戲耍夠不想回屋睡覺,都必須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而聽從父母的吩咐。他們理直氣壯呵斥我們的話與掛鐘息息相關(guān),“都幾點了,還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幾點了,還在外面瘋玩,快睡覺去!”這時候,我覺得掛鐘就是一個拿著煙袋鍋磕著我們腦門的狠心的老頭,又兇又倔,真想把它給掀翻在地讓它永遠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厲而又古板。但有時候它也是溫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可以放縱地提著燈籠在白雪地上玩?zhèn)€盡興,可以在子時鐘聲敲響后得到夢寐以求的壓歲錢,想著用這錢可以買糖果來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暢快地打幾個滾。
我那時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大手給放在掛鐘里的,從來不認為那是機械的產(chǎn)物。它每時每刻地行走著,走得不慌不忙,氣定神凝,它不會因為貪戀窗外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為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經(jīng)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著固定的軌跡行走。我喜歡聽它前行的聲音,總是一個節(jié)奏,好像一首溫馨的搖籃曲……時間藏在掛鐘里,與我們一同經(jīng)歷著風霜雪雨、潮起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較普及了,我看見時間躲在一個小小的圓盤里,在我們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靜悄悄的,不像墻上的掛鐘,行進得那么清脆悅耳,“答”“滴答”的聲音不絕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時間總給我們一種鬼鬼祟祟的感覺,從這里走出來的時間因為沒有聲色而少了幾分氣勢,這樣的時間仿佛也沒了威嚴,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課時間我還會磨蹭一兩分鐘再進教室,手表里的時間也就因此顯得有些落寞。
后來,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時間棲身的地方就多了,項鏈墜可以隱藏著時間,讓時間和心臟一起跳動;臺歷上鑲嵌著時間,時間和日子交相輝映;玩具里放置著時間,時間就有了幾分游戲的成分;至于計算機和手提電話,只要我們一打開它們,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有時間……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著,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fā)現(xiàn)了一根白發(fā),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fā)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尾紋;時間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越來越枝繁葉茂;讓車輪的輻條越來越沾染上銹跡;讓一座老屋逐漸地駝了背……時間還會變戲法,它能讓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瞬間消失在他們曾為之辛勤勞作著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就這樣,讓時間給無聲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腳印,只能再清冷的夢中見到他們依稀的身影……他們不在了,可時間還在,它總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著……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在我們不經(jīng)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我終于明白,掛鐘上的時間和手表里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漲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戲耍的笑聲中;在花開花落中;在候鳥的一次次遷徙中;在我們歲歲不同的臉龐中;在桌子椅子不斷增添的新的劃痕中;在一個人的聲音又清脆而變得沙啞的過程中;在一場接著一場去了又來的寒冷和飛雪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是一對情侶,相依相偎著,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lǐng)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文本二:
當我讀完《遲子建散文》時,那種溫馨、恬靜,放射出穿透時空的光輝,帶著精神的圣潔照亮了我的心田,讓我們感受到立體、豐厚、富有生命實感的審美品格。無論小說還是散文,她的創(chuàng)作都執(zhí)著于一個主題——詩意和溫情。作家一次次帶著初生牛犢的勇氣,用她那只充滿靈性的筆撥開陰霾,在生活的邊界和存在的縫隙中,捕捉著溫情而詩意的光亮。遲子建散文最打動人心的是那種面對命運不屈的頑強,她帶著一種溫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與黑暗的無間之隙尋找靈魂的安居之所。她的散文大氣豁達,在柔腸中透出堅硬的質(zhì)感,以文學的方式將個人的經(jīng)驗融化到大千世界中,讓我們在光明和溫暖中獲得了對“美”的重新理解和認識,從而呈現(xiàn)出“獨有的美的特質(zhì)”。
——選自梁海《詩意與溫情——讀<遲子建散文>》(1)下列有關(guān)文本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文本一概述了時間的各種行走方式,依次寫了時間在鐘表中、生活中、生命中行走,讓讀者,尤其是身為高三學生的各位同學深有感觸。
B.文本一寫到白發(fā)“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這讓作者發(fā)現(xiàn)了時間的足跡,感受到時光流逝、歲月凋零。
C.文本一寫作者到了上課時間還要磨蹭一會兒再進教室,又寫隨著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時間越顯匆匆,表達了因浪費時間而產(chǎn)生的一絲遺憾。
D.文本二準確評價了遲子建的散文,其中的“詩意與溫情”在文本一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鼓舞人心的力量幫助讀者找到靈魂的安居之所。
(2)下列名句最能體現(xiàn)文本一對時間的認識的是
A.時間會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飾,會在美人的額上挖掘深溝淺槽。——莎士比亞
B.誰能以深刻的內(nèi)容充實每個瞬間,誰就是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時間?!獛鞝柎?br />C.時間像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還,毫不留戀。——塞萬提斯
D.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祆?br />(3)文本一是圍繞人的成長與對時間的感受來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
(4)請結(jié)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中“獨有的美的特質(zhì)”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組卷:6引用:3難度:0.2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斗爭,無數(shù)客觀外界的現(xiàn)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chǎn)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 ①_______,即由客觀物質(zhì)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精神、思想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guī)律,還是沒有證明的,還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后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zhì)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就是正確的,失敗了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斗爭是如此。 ②_______,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并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再斗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后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 ③_______,又會產(chǎn)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一個正確的認識,( ?。?,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往往需要經(jīng)過由物質(zhì)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zhì),即由認識到實踐,由實踐到認識這樣多次的重復
B.往往需要經(jīng)過由精神到物質(zhì),由物質(zhì)到精神,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重復
C.往往需要經(jīng)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即由物質(zhì)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zhì)這樣多次的重復
D.往往需要經(jīng)過由物質(zhì)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zhì),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重復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組卷:8引用:4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 人口老齡化既是挑戰(zhàn)也存在機遇。從挑戰(zhàn)方面看,這將減少勞動力的供給數(shù)量、增加家庭養(yǎng)老負擔和基本公共服務(wù)供給的壓力。同時也要看到人口老齡化促進了“銀發(fā)經(jīng)濟”發(fā)展,擴大了老年產(chǎn)品和服務(wù)消費。而且,在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這些低齡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識、經(jīng)驗、技能的優(yōu)勢,身體狀況還可以,發(fā)揮余熱和作用的潛力較大。——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寧吉喆
材料二 芬蘭赫爾辛基的涅米寧聽說養(yǎng)老院的老人缺少陪伴,便利用空閑時間用小車帶老人外出兜風。多年不愛說話的老人開始分享自己和這個地方的故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變得不那么煩躁;盲人告訴他,他們聞到花香,聽到鳥語,感到微風吹進他們的耳朵。于是,他也聽到了許多人生故事,進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城市,似乎與老人形成了某種神秘的聯(lián)系。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0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