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天津市河西區(qū)新華中學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一)

發(fā)布:2024/11/29 14: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菁優(yōu)網(wǎng)1.如圖為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它可以實證( ?。?br />①長江下游的燦爛文化
    ②匣缽技術的運用推廣
    ③新石器時代陶器的使用
    ④河姆渡居民最早飼養(yǎng)豬

    組卷:10引用:3難度:0.7
  • 2.《漢書》記載:“是時征伐四夷,開置邊郡,軍旅數(shù)發(fā),內改制度,朝廷多事……上令(嚴)助等歟大臣辯論,中(天子之賓客)外(公卿大夫)相應以義理之文,大臣數(shù)詘?!痹撚涊d可以印證漢武帝時期采取了( ?。?/h2>

    組卷:28引用:10難度:0.7
  • 3.845年,唐武宗發(fā)布敕書,“漢、魏已(以)來,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詳議,博求理道,以盡群情”,此后事關禮法,“令本司申尚書都省,下禮官參議”。這表明唐武宗(  )

    組卷:146引用:11難度:0.6
  • 4.北宋初期,樞密院成為最高軍務機構,是“二府”之一。長官樞密使一般由文人擔任,宰相可兼任,其可以掌握虎符,秉皇帝旨意調動軍隊。下設“都承旨”和“副都承旨”,也基本都是文人,主要負責召宣旨意,傳遞院務信息。由此可見,北宋初期的樞密院( ?。?/h2>

    組卷:63引用:12難度:0.6
  • 5.元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組織手工作坊,“居工以織”。據(jù)其《織工對》所記,織工們以日之所入養(yǎng)家糊口,各坊主高價競相雇請技藝出眾者,“倍其值不吝也”。這說明當時( ?。?/h2>

    組卷:27引用:15難度:0.6
  • 6.1896年,梁啟超發(fā)表《古議院考》,提出“議院之名,古雖無之,若其意,則在昔哲王所恃以均天下也”,同時認為漢代有與議會相似的制度,“漢制議員之職有三:一曰諫大夫,二曰博士,三曰議郎?!边@表明( ?。?/h2>

    組卷:18引用:7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并于“五四”之后以異常迅猛之勢形成高潮。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團體相繼在各大城市組成,一個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活躍于各地論壇。輿論界表現(xiàn)出來的熱情,正是反映出馬克思主義適應災難深重的中國社會改革之急需。馬克思主義在先進的中國人的心目中,被作為能夠使國家民族解危救難的理論和方法受到熱切歡迎。
    ——摘編自《胡繩論“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1)指出材料一中馬克思主義傳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現(xiàn),分析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材料二:為扭轉當時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澤東提議“上山”,認為“上山可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1927年9月毛澤東果斷將秋收起義余部轉向敵人統(tǒng)治薄弱的邊界農村地區(qū),由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新境界。
    ——據(jù)王紅霞《精準理解中國革命道路新理論》(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毛澤東作出“上山”決策的歷史背景,及其“上山”實踐對中國革命的重大意義。
    材料三: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后,中國共產(chǎn)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經(jīng)過長期奮斗,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引自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3)根據(jù)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建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如何建立現(xiàn)代憲政政治以及在經(jīng)濟領域進行的探索。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18.宋代處于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期,許多學者用“革命”一詞來概括宋代經(jīng)濟文化的明顯進展或變化。(注:此“革命”并非特指顛覆性的變化,也包括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是積累性、延續(xù)性的,在漸變過程中呈現(xiàn)某些突出的表現(xiàn)。)
    材料  著名史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上世紀70年代著有《中國歷史上的發(fā)展模式》一書,主要從社會經(jīng)濟角度來講中國歷史上的發(fā)展模式。他在這部書里提出,中古時期的中國出現(xiàn)過所謂“經(jīng)濟革命”,他指出的時段正處于宋代。國內也有不少經(jīng)濟史家在各自研究的基礎上做過類似的概括,如有的學者將宋代傳統(tǒng)農業(yè)達于成熟稱為“綠色革命”。
    ——摘編自甘陽主編《新雅中國史八講》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再提出宋代社會的兩個“革命”,并進行簡要闡釋。(要求:提出的“革命”不得與材料重復,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邏輯清晰。)

    組卷:11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