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 古詩三首》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17)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chǔ)知識
-
1.用“√”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并根據(jù)拼音寫詞語。
為了供(gōng gòng)組卷:67引用:2難度:0.9
選擇
-
2.“童孫未解供耕織”中帶點字正確解釋是( ?。?/h2>
組卷:826引用:2難度:0.7
選擇
-
7.課文回顧。
三首詩歌都描寫了
雖然三首詩歌描寫的場景不同,但表達(dá)的感情卻有相同之處,那就是組卷:106引用:2難度:0.7 -
8.課外閱讀。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1)下列對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B.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
C.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D.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
(2)《村晚》為我們展示了一幅
(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異同點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首詩都描寫了兒童自在快樂的生活狀態(tài),塑造了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童真童趣。
B.兩首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來,構(gòu)成了一幅幽靜美麗的圖畫;《牧童》則通過“六七里”“三四聲”等寫出了原野的廣闊、傍晚的寧靜。
C.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牧童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但《牧童》還通過“不脫蓑衣”讓我們體會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勞累。
D.兩首詩都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寫的,詩中有景、有人、有聲,流露出作者對悠然自得的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組卷:70引用:1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