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1)下列對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A
A.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B.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C.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D.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2)《村晚》為我們展示了一幅 牧童騎牛晚歸牧童騎牛晚歸圖,《牧童》為我們展示了一幅 牧童晚歸休憩牧童晚歸休憩圖。右邊這幅圖可以用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短笛無腔信口”來概括,我能結合圖片,用自己的話把詩句中的情景描繪出來: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短笛隨意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樂曲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短笛隨意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樂曲
(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異同點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C
A.兩首詩都描寫了兒童自在快樂的生活狀態(tài),塑造了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童真童趣。
B.兩首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來,構成了一幅幽靜美麗的圖畫;《牧童》則通過“六七里”“三四聲”等寫出了原野的廣闊、傍晚的寧靜。
C.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牧童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但《牧童》還通過“不脫蓑衣”讓我們體會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勞累。
D.兩首詩都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寫的,詩中有景、有人、有聲,流露出作者對悠然自得的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
【答案】A;牧童騎牛晚歸;牧童晚歸休憩;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短笛隨意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樂曲;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70引用:1難度:0.8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塞下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1)《塞下曲》一詩如何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2)詩中寫將軍雪夜率軍追敵的壯舉,突出了
(3)填空:這首詩從題材分,應屬于
(4)研讀三四句,分析“逐”和“滿”兩個字的妙處。發(fā)布:2025/3/13 1:30:5組卷:20引用:1難度:0.8 -
2.短文: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夜雪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1)節(jié)日不同?!对铡访鑼?
A.除夕
B.春節(jié)
(2)景象不同?!对铡访鑼懥?
A.熱鬧歡快、萬象更新
B.寧靜祥和、喜盼豐收
(3)天氣不同?!对铡分械奶鞖馐?
(4)習俗相同。都描寫了發(fā)布:2025/3/13 4:0:1組卷:140引用:3難度:0.5 -
3.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問題。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1)對兩首詩歌的內容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
A.“千里鶯啼綠映紅”一句,形象地描繪出春天的江南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的特點。
B.“多少樓臺煙雨中”一句,概括地寫出了千里江南樓臺掩映,春雨朦朧的特點。
C.在《山行》中,詩人以“楓葉”自比,表達了珍惜生命,老而彌堅的人生態(tài)度。
D.杜牧筆下,無論春秋,大自然都充滿了無限生機。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楓葉也比早春二月的鮮花更加美麗,更加鮮艷。
(2)對兩首詩賞析不當?shù)囊豁検?
A.有詩人認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實為“十”字之誤用,因為“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這是很有見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寫出了白云初現(xiàn),縈繞山梁的情景,化靜為動,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
C.《江南春》以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細雨朦朧,春意盎然的特征,寫得十分傳神。
D.兩首詩都是寫景抒懷之作,所寫之景雖然不同,卻都顯得格調清新,充滿詩情畫意。發(fā)布:2025/3/12 8:30:1組卷:69引用:1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