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題,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新型冠狀病毒與細菌主要的區(qū)別是( ?。?/h2>

    組卷:19引用:4難度:0.6
  • 2.關于細胞中的有機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18引用:1難度:0.7
  • 3.基于對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原理的理解判斷,下列各項無法通過質壁分離實驗證明的是( ?。?/h2>

    組卷:110引用:22難度:0.6
  • 4.與自身的無氧呼吸相比,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特點是( ?。?/h2>

    組卷:20引用:1難度:0.8
  • 5.北京香山公園的黃櫨、紅楓等樹種的葉片在秋季會由綠變黃或變紅,低溫造成葉肉細胞中含量下降最顯著的色素是( ?。?/h2>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6.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21引用:1難度:0.6
  • 7.果蠅作為實驗材料所具備的優(yōu)點,不包括( ?。?/h2>

    組卷:85引用:33難度:0.8

二、第二部分,本部分共6小題,共70分。

  • 20.學習以下材料,回答(1)~(4)題。
    表觀遺傳:生命活動的幕后指揮
    DNA甲基化是表現(xiàn)遺傳修飾的主要方式,對基因表達的調控具有重要作用,這種表現(xiàn)修飾能否遺傳?在遺傳過程中有無規(guī)律?受技術手段的限制,這些問題在較長時間內(nèi)未能得到解決。
    2013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劉江團隊以斑馬魚為實驗材料,研究DNA甲基化的遺傳問題?;趯嶒灷L制了斑馬魚精子、卵細胞和早期胚胎全基因組的DNA甲基化圖譜,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受精前的精子平均甲基化水平顯著高于卵細胞;受精后,早期胚胎的甲基化水平起初與精子和卵細胞甲基化水平的均值基本一致,隨著胚胎發(fā)育的進行,基因組DNA甲基化水平逐漸上升,到囊胚期階段即接近精子的甲基化水平。
    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斑馬魚早期胚胎中的父源DNA完全保留了精子的甲基化圖譜而母源DNA則拋棄了卵細胞的甲基化圖譜,逐漸重編程為精子的甲基化圖譜,這一過程最終導致早期胚胎遺傳了精子的甲基化圖譜。

    對斑馬魚的研究為DNA甲基化可以遺傳提供了證據(jù)。哺乳動物的DNA甲基化變化是否具有相同的規(guī)律呢?研究人員對小鼠的精子、卵細胞和早期胚胎的DNA甲基化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小鼠和斑馬魚早期胚胎DNA甲基化的變化規(guī)律存在顯著差異。如圖2所示,在小鼠的發(fā)育過程中,精卵結合后,早期胚胎的甲基化水平大幅降低,隨后又發(fā)生了整體范圍的重新甲基化,全基因組范圍內(nèi)甲基化水平升高。
    盡管斑馬魚和小鼠胚胎發(fā)育過程DNA甲基化的變化存在顯著差異,但都遵循一個共同規(guī)律,即甲基化的動態(tài)變化符合發(fā)育過程的需要,隨著甲基化的變化過程。與發(fā)育相關的各個基因有序地關閉或開啟,調控發(fā)育過程順利進行。同時,多個證據(jù)表明,甲基化動態(tài)模式的差異可能與生物的進化程度相關。因此,追蹤不同進化階段物種的早期胚胎DNA甲基化動態(tài),或許能夠揭示DNA甲基化與生物進化的關聯(lián),以及DNA甲基化影響遺傳發(fā)育的機制。
    (1)表觀遺傳通過調控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實現(xiàn)細胞
     
    過程。組成DNA的堿基發(fā)生甲基化將影響附近DNA區(qū)域與相關蛋白質的結合,從而影響基因表達中的
     
    過程。
    (2)根據(jù)文中信息,如圖中①②分別表示①
     
    、②
     
    。

    (3)基于對斑馬魚和小鼠DNA甲基化的研究,下列觀點正確的有
     

    A.DNA的甲基化可遺傳且可逆
    B.二者早期胚胎的DNA甲基化過程均改變了堿基序列
    C.進化上越高等的生物,受精前卵細胞DNA平均甲基化水平越高
    D.從進化角度推測,人的早期胚胎發(fā)育中DNA甲基化的變化與小鼠更相似
    (4)基于本文的研究,請?zhí)岢鲆粋€可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

    組卷:33引用:1難度:0.5
  • 21.外泌體是一種細胞主動分泌釋放到胞外的微小囊泡結構,近年來作為細胞間信息傳遞的媒介而備受矚目,在臨床診斷及治療等方面的研究發(fā)展迅猛。
    (1)圖1是外泌體產(chǎn)生過程示意圖。如圖,細胞在受到物理或化學刺激后,胞吞形成囊泡結構(早期胞內(nèi)體),與
     
    相互作用,囊泡膜發(fā)生凹陷,向內(nèi)出芽,形成多囊泡體。多囊泡體可以與
     
    融合,內(nèi)容物被水解酶降解或再循環(huán);還可通過
     
    的方式將多囊泡體中的微小囊泡釋放到胞外,即形成外泌體。

    (2)已知外泌體中含有蛋白質、DNA和mRNA片段等生物活性物質??蒲腥藛T對外泌體在乳腺癌細胞間耐藥信息的傳遞方式進行了相關研究。
    ①首先獲得對阿霉素耐藥的乳腺癌細胞株MA。提取其外泌體AE,將AE與對阿霉素敏感的乳腺癌細胞株M共培養(yǎng)12h.測定阿霉素對乳腺癌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比較三組實驗結果,推測AE可通過向M傳遞耐藥信息,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株細胞對阿霉素的耐藥性,判斷依據(jù)是
     
    。
    ②已知耐藥基因(MDR)的表達產(chǎn)物P蛋白具有載體蛋白活性,可將阿霉素轉運至細胞外,使細胞具有耐藥性。檢測發(fā)現(xiàn),M+AE共培養(yǎng)后的M株細胞中P蛋白含量提高。進一步探究其原因,實驗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已知P蛋白的半衰期約為14~17h)

    實驗結果否定了外泌體僅通過攜帶P蛋白的方式傳遞耐藥信息,判斷的理由是
     
    。結合圖4結果推測,外泌體還通過攜帶
     
    的方式傳遞耐藥信息。

    組卷:13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