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九中高二(上)開學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5/1/2 10:30:4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2分)

  • 1.某可逆反應aA+bB?cC在某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K≠1),反應熱為ΔH。保持溫度不變,將方程式的書寫作如下改變,則ΔH和K數(shù)值的相應變化為(  )

    組卷:48引用:3難度:0.5
  • 2.CH4和Cl2反應生成CH3Cl和HCl的部分反應進程如圖所示。
    已知總反應分3步進行:
    第1步:Cl-Cl→2?Cl(g)ΔH1=+242.7kJ?mol-1
    第2步:CH4(g)+?Cl(g)→CH3(g)+HCl(g)ΔH2;
    第3步:?CH3(g)+Cl-Cl(g)+CH3Cl(g)+?Cl(g)ΔH3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70引用:11難度:0.6
  • 3.用一氧化碳還原氮氧化物,可防止氮氧化物污染。已知:
    ?。?C(s)+O2(g)═2CO(g)ΔH=-221kJ?mol-1
    ⅱ.N2(g)+O2(g)═2NO(g)ΔH=+181kJ?mol-1
    ⅲ.2CO(g)+2NO(g)═2CO2(g)+N2(g)ΔH=-747kJ?mol-1
    則24gC(s)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為(  )

    組卷:104引用:2難度:0.9
  • 4.向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SO2(g)+NO2(g)?SO3(g)+NO(g),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如圖,下列結論中正確的個數(shù)為( ?。?br />①反應在c點到達平衡
    ②SO2濃度:a點小于c點
    ③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④混合物顏色不再變化,說明反應達到平衡
    ⑤體系壓強不再變化,說明反應達到平衡

    組卷:109引用:2難度:0.5
  • 5.已知CH4(g)+H2O(g)?CO(g)+3H2(g)ΔH>0,工業(yè)上可利用此反應生產(chǎn)合成氨原料氣H2,下列有關該反應的圖象正確的是(  )

    組卷:63引用:10難度:0.5
  • 6.已知反應:2NO2(g)?N2O2(g)。在恒溫條件下將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通入一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各物質(zhì)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5引用:2難度:0.7
  • 7.反應2H2(g)+2NO(g)═2H2O(g)+N2(g)的速率方程為v=kcα(H2)?cβ(NO),該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速率如下:
    溫度/℃ c(H2)/(mol?L-1 c(NO)/(mol?L-1 反應速率
    T1 0.1 0.1 v
    T2 0.2 0.2 8v
    T3 0.3 0.2 12v
    T4 0.3 0.2 16v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23引用:2難度:0.7
  • 8.順-1,2-二甲基環(huán)丙烷(g)和反-1,2-二甲基環(huán)丙烷(g)T1℃可發(fā)生如圖所示轉化,該反應的速率方程可表示為v=k?c和v=k?c,其中k和k分別為正、逆反應的速率常數(shù).T1℃時,k=0.006,k=0.00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21引用:2難度:0.7
  • 9.下列操作或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h2>

    組卷:35引用:2難度:0.7

三、解答題(共3小題,滿分48分)

  • 26.金屬鈦(Ti)在航空航天、醫(yī)療器械等工業(yè)領域有著重要用途。目前生產(chǎn)鈦的方法之一是將金紅石(TiO2)轉化為TiCl4,再進一步還原得到鈦。回答下列問題:
    (1)TiO2轉化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000℃時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數(shù)如下:
    (ⅰ)直接氯化:TiO2(s)+2Cl2(g)═TiCl4(g)+O2(g)ΔH1=172kJ?mol-1,Kp1=1.0×10-2
    (ⅱ)碳氯化:TiO2(s)+2Cl2(g)+2C(s)═TiCl4(g)+2CO(g)ΔH2=-51kJ?mol-1,Kp2=1.2×1012Pa
    ①反應2C(s)+O2(g)═2CO(g)的ΔH為
     
    kJ?mol-1,Kp=
     
    Pa。
    ②碳氯化的反應趨勢遠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
     
    。
    ③對于碳氯化反應:增大壓強,平衡
     
    移動(填“向左”“向右”或“不”);溫度升高,平衡轉化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在1.0×105Pa,將TiO2、C、Cl2以物質(zhì)的量比1:2.2:2進行反應。體系中氣體平衡組成比例(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隨溫度變化的理論計算結果如圖所示。

    ①反應C(s)+CO2(g)═2CO(g)的平衡常數(shù)Kp(1400℃)=
     
    Pa。
    ②圖中顯示,在200℃平衡時TiO2幾乎完全轉化為TiCl4,但實際生產(chǎn)中反應溫度卻遠高于此溫度,其原因是
     

    (3)TiO2碳氯化是一個“氣-固-固”反應,有利于TiO2-C“固-固”接觸的措施是
     
    。

    組卷:934引用:3難度:0.5
  • 27.CO、H2是煤的氣化產(chǎn)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用途廣泛。
    (1)CO還原法處理大氣污染物SO2
    ①2CO(g)+SO2(g)
    催化劑
    S(s)+2CO2(g)△H=-270 kJ?mol-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
    ②在絕熱恒容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上述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則已達平衡狀態(tài)
    b.達平衡后若再充入一定量CO2,平衡常數(shù)保持不變
    c.分離出部分S,正、逆反應速率均保持不變,平衡不移動
    d.從反應開始到平衡,容器內(nèi)氣體的壓強保持不變
    ③向2 L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2 mol CO、1 mol SO2,分別進行a、b、c三組實驗。在不同催化劑條件下發(fā)生反應:2CO(g)+SO2(g)
    催化劑
    S(s)+2CO2(g)△H=-270 kJ?mol-1,反應體系總壓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所示,則三組實驗溫度的大小關系是
     
    (用a、b、c表示),實驗a從反應開始至45s達到平衡,則該過程反應速率v(SO2
     
    (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時間(s)
    壓強(kPa)
    組別
    0s 40s 45s 60s
    a 175 142 140 140
    b 160 120 120 120
    c 160 130 125 120
    (2)利用CO、H2可制備天然氣,主要反應為:
    CO(g)+3H2(g)?CH4(g)+H2O(g)△H1=-206.2 kJ?mol-1;
    CO(g)+H2O(g)?CO2(g)+H2(g)△H2=-41.0 kJ?mol-1;
    H2O(l)═H2O(g)△H3=+44 kJ?mol-1。
    回答下列問題:
    ①反應CO2(g)+4H2(g)?CH4(g)+2H2O(l) 的△H4=
     
     kJ?mol-1.某溫度下,分別在起始容積相同的恒壓容器A、恒容容器B中加入1molCO2和4molH2的混合氣體,兩容器反應達到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熱量較多的是
     
    ( 填“A”或“B“)。
    ②在恒壓管道反應器中按n(H2):n(CO)=3:1通入原料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制備合成天然氣,400℃
    p為100 kPa時反應體系平衡組成如表所示:
    組分 CH4 H2O H2 CO2 CO
    體積分數(shù)/% 45.0 42.5 10.0 1.50 1.00
    則該條件下CO的總轉化率α=
     
    。
    ③制備合成天然氣采用在原料氣中通入水蒸氣來緩解催化劑積碳。
    積碳反應為:反應Ⅰ:CH4(g)?C(s)+2H2(g)△H=+75 kJ?mol-1
    反應Ⅱ:2CO(g)?C(s)+CO2(g)△H=-172 kJ?mol-1,
    平衡體系中水蒸氣濃度對積碳量的影響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曲線1在700~800℃積碳量減小的原因可能是反應Ⅱ逆向移動
    B.曲線1在550~700℃積碳量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反應Ⅰ、Ⅱ的速率增大
    C.曲線2、3在550~800℃積碳量較低的原因是水蒸氣稀釋作用使積碳反應速率減小
    D.水蒸氣能吸收反應放出的熱量,降低體系溫度至550℃以下,有利于減少積碳

    組卷:31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