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江蘇省“金鑰匙”科技競賽(學生CESL活動)九年級(下)決賽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有1個或2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有兩個答案的錯選1個不得分,漏選1個扣1分.請將答案填在下方的表格內)
-
1.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結構如圖)這種治療頭瘧疾的藥物,從而拯救了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yī)學獎。下列關于青蒿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1804/143/0f4fe144.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16引用:1難度:0.9 -
2.2015年,是美國化學會主辦“化學家慶祝世界地球日”活動第十二年。今年活動的主題是“天氣中的科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18引用:1難度:0.7 -
3.某同學將燒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環(huán)境中,分別裝入20毫升液體(如圖),一段時間后,剩余液體體積最少的是( ?。?/h2>
組卷:197引用:27難度:0.9 -
4.2015年天津爆炸事件讓我們更加感受到消防安全與化學知識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舉措合理的是( ?。?/h2>
組卷:33引用:1難度:0.9 -
5.2015年年底,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IUPAC)確認了原子序數(shù)分別為113、115、117和118的元素的存在.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36引用:4難度:0.9 -
6.欲配制2瓶ρ=1.0g∕mL,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0.9%的生理鹽水(NaCl溶液,每瓶250mL),需要NaCl質量為( ?。?/h2>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
7.法拉第曾以《蠟燭的故事》為題為青少年連續(xù)開展了多次報告.下列列舉了報告中涉及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回答,其中“對問題的回答”屬于“設計實驗方案”的是( ?。?
選項 問題 對問題的回答 A 吹滅蠟燭時產(chǎn)生的白煙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燭油蒸氣 B 火焰為什么向上? 熱氣流上升,形成對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與火焰中有碳顆粒有關,碳顆粒會影響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溫度高低如何比較? 用一張紙在火焰中心一掠,觀察紙上留下的火痕特點 組卷:2302引用:57難度:0.9 -
8.下列四個實驗中只需要完成三個就可以證明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其中不必進行的是( ?。?/h2>
組卷:1476引用:88難度:0.9 -
9.以下是《環(huán)球科學》公布的2015年全球十大技術突破中的4項,其中與化學學科關系密切的是( )
組卷:15引用:1難度:0.7 -
10.用電設備發(fā)生火災時,可用裝有液態(tài)四氯化碳的“滅火彈”撲滅。滅火時,液態(tài)四氯化碳迅速轉化為氣態(tài)并覆蓋在火焰上。據(jù)此推測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質是( ?。?/h2>
組卷:816引用:19難度:0.9 -
11.某無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如圖所示,其中X可能是( ?。?/h2>
組卷:68引用:8難度:0.7 -
12.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I,所示。在常溫下,先分別向裝有適量甲、乙物質的兩支試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餾水,充分振蕩后,兩支試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再將兩支試管放進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燒杯里,如圖Ⅱ所示。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368引用:15難度:0.7
四、研究性學習題(共2題,共20分)
-
35.以下是甲、乙兩同學對有關鎂與鹽酸反應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鎂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以及反應速率的變化:
(1)實驗時需將鎂條進行打磨,其目的是
(2)反應中試管外壁發(fā)燙,說明鎂與鹽酸反應是
(3)實驗測得鎂片產(chǎn)生氣體的速率(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則t1-t2時間內反應速率逐漸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研究二:反應后所得溶液的酸堿性探究
【發(fā)現(xiàn)問題】
(1)反應后甲同學用pH試紙測定試管中溶液的酸堿性,發(fā)現(xiàn)pH小于7,說明甲同學所得溶液呈
(2)反應后乙同學的試管中鎂條有剩余,向試液中滴入兩滴酚酞溶液,振蕩顯紅色,說明乙同學所得溶液呈
【提出猜想】
甲同學:猜想I:稀鹽酸過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鎂溶液pH小于7。
乙同學:猜想I:氯化鎂溶液使酚酞變紅色;猜想Ⅱ:鎂與熱水反應使酚酞變紅色。
【實驗與思考】
(1)為驗證猜想,甲、乙兩同學均需測定
(2)乙同學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兩滴酚酞的熱水中放入一段打磨過的鎂條,觀察到溶液很快變?yōu)榧t色,同時還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體生成,收集并點燃該氣體,發(fā)現(xiàn)能燃燒,請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寫出鎂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結論】
鎂與鹽酸反應,鎂反應完全后所得溶液顯酸性;
鎂與鹽酸反應,鎂過量時所得溶液顯堿性。組卷:52引用:3難度:0.3 -
36.為了測定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楊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1)取一食品塑料袋,把開口熱封。剪去塑料袋的一角,插入約5cm長的玻璃管,用棉線纏緊(如圖1)。然后需檢驗
(2)向塑料袋內呼氣,如何確定人呼出的氣體體積等于塑料袋容積,請敘述你的具體實驗操作
(3)在具支試管里加入適量10%的NaOH溶液,按照圖3組裝儀器。集氣瓶收集的氣體的總體積為V2.請問V2如何測量得到
請寫出呼出氣體通過堿液時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上述實驗測得的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的表達式為
(4)關于該實驗誤差的思考:
①實驗時的環(huán)境溫度最好不低于30℃,此外,堿溶液和排水集氣所用的水,也不應低于這個溫度。如果環(huán)境溫度偏低,將導致測定結果比實際偏大,原因可能是
②堿液吸收二氧化碳過程中要關注具支試管中的氣泡速度,使呼出氣經(jīng)堿液吸收時慢一些,否則將導致測定結果比實際值偏組卷:54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