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河南省洛陽市高二(下)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夏商時期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皆稱王,“天子”之稱始于西周。《援神契》曰:“天覆地載謂之天子,上法斗極?!薄渡袝吩唬骸疤熳幼髅窀改?,以為天下王?!边@反映出西周( ?。?/div>
    組卷:6引用:1難度:0.6
  • 2.明代有學者認為,周柞八百余載,但末年“人心未離而諸侯先畔(叛),天子擁空名于上,而列國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祚,謂非封建之弊乎?”該學者認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 ?。?/div>
    組卷:8引用:3難度:0.5
  • 3.商鞅變法時期,秦國普遍實行征兵制:成年男子達到23歲以后均需服兵役,一人一生當兵兩次,庶人和小官吏皆不得例外。因此秦軍數(shù)量最多達到“帶甲之士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的強大規(guī)模。秦軍能推行征兵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實行了( ?。?/div>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4.漢武帝設置的刺史“秩六百石”,監(jiān)臨的是二千石的郡國守相。刺史就職掌而言是刺察而不是治民;就其身份而言是以卑臨尊。這一設置( ?。?/div>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5.下表反映了漢代選官制度的變化,這表明漢代(  )
    時間 事件
    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
    漢順帝陽嘉元年(132年) “令郡國舉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諸生通章句,文吏能箋奏”
    組卷:3引用:2難度:0.6
  • 6.北魏從立國到孝文帝時的八十余年中,官吏都無俸祿,各級官吏食之于民成為公開的秘密。484年,孝文帝下詔規(guī)定,“戶增調三匹、谷二斛九斗,以為官司之祿”;“祿行之后,贓滿一匹者死”。北魏政府推行這一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div>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7.唐代三省之間尤其中書和門下兩省之間常有政見沖突和齟齬,時有假公濟私故意扯皮,常出現(xiàn)一些“日有爭論、紛紜不決”的事情,影響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諸多政事被貽誤。唐政府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是實行( ?。?/div>
    組卷:30引用:6難度:0.5
  • 8.貞觀年間,唐太宗給一些資歷較淺的官員加以“參議朝政”“參知政事”等名號,給一些資格較老的元勛功臣加以“平章事”或“同三品”名號,使其可以繼續(xù)與聞宰相事務。這些措施的實施(  )
    組卷:0引用:4難度:0.6
  • 9.王安石“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此處涉及的變法措施是( ?。?/div>
    組卷:9引用:4難度:0.7
  • 10.唐代的州縣只有一個“專職”監(jiān)察官,即觀察使,由御史臺派出,考察地方行政;宋代州縣則設有四位“專職”監(jiān)司,分別為管理民工兵事的安撫使,掌管財賦并轉運中央的轉運使,掌管司法的提刑按察史和掌管救恤的提舉常平使。宋代地方監(jiān)司的調整意在(  )
    組卷:12引用:3難度:0.8
  • 11.樞密院是宋朝總理全國軍務的最高機構,簡稱“樞府”。樞密院與中書門下共掌文、武大權,稱為東、西“二府”。樞密院只負責發(fā)兵,領兵的則是三衙。這一局面旨在(  )
    組卷:10引用:5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 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為人類歷史演進的一個必經階段,現(xiàn)代化意味著“一種新的文明形式(工業(yè)文明)的逐漸確立,……包含著整體的社會變動”。確立民主政治是政治現(xiàn)代化的基本目標,這正如阿爾蒙德所指出的:政治發(fā)展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政治參與問題,即各種社會集團施加壓力,要求參加政治體系的政策制定問題。塞繆爾?亨廷頓也認為:政治現(xiàn)代化意味著增加社會上所有集團參政的程度,以拓寬“政治參與面”,實現(xiàn)“政治參與的平等”。從世界歷史上看,不同類型的國家,由于歷史文化傳統(tǒng)以及現(xiàn)實國情的差異,其政治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不盡相同,但大體來說有兩條道路:其一是暴力革命道路,即通過武力斗爭方式,在較短時間內推翻舊的統(tǒng)治秩序,確立民主政治。革命道路“會使社會付出沉重代價”,它往往是特殊歷史情境下的不得已選擇。其二是和平改革道路,即新舊社會勢力在壓力之下實現(xiàn)妥協(xié),用和平的漸進改革方式,在相對較長時間內逐步實施對傳統(tǒng)政治制度的改造,最終過渡到現(xiàn)代民主政治。
    ——摘編自劉金源《議會改革與英國的政治現(xiàn)代化歷程》根據材料?圍繞“世界政治現(xiàn)代化歷程”這一主題,提煉一個適當?shù)挠^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做出合理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3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戰(zhàn)爭以后的幾年中,來自西方的不可抗拒的入侵在各個領域都達到很大的規(guī)模,使中國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脅。中國的這一危險形勢也影響了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士大夫,不過他們是被迫趨向于改良而非趨向于革命。他們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傳統(tǒng)范圍內的改革”。他們仍然認為,改革中國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滿足現(xiàn)代的需要。
    ——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甲午戰(zhàn)后變革與守舊的理論斗爭和文化沖突中,康有為不得不向傳統(tǒng)低頭,把孔子打扮成主張“托古改制”、宣傳變法的先師。但即使是這樣,主變者一直沒有建立起系統(tǒng)的變革理論體系,沒有真正突破傳統(tǒng)話語,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勢,往往只有招架之功。達爾文的進化論雖然成為主變者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時期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重構工作才剛剛開始變法期間,維新派眼睛向上,始終沒有找到切合中國社會進步的力量和方法,因此當“戊戌政變”發(fā)生時,維新派要么引頸就戮,要么作鳥獸散。
    ——摘編自雷頤《維新的挫頓》(1)稂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戊戌變法前清王朝面臨的“危險形勢”。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維新變法運動遭到“挫頓”的原因。
    組卷:7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