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東營市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30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我國傳統(tǒng)的媒體媒介方式大多為報紙、電視、書刊等等,隨著經濟能力的提升,人們的日常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逐漸受到電子科技的影響,開始使用互聯(lián)網、計算機、手機等進行信息的融合。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在當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應該協(xié)力合作,通過雙方的優(yōu)勢互補,來提升整體的適用能力。當前,我國存在的各類媒介自身的發(fā)展邊緣已經相繼模糊,這也足以證明當前媒介的融合發(fā)展巧妙地提升了整體運營合作的水平,其“整體劃一”的合作理念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信息的傳播工作。各類新型技術要學習傳統(tǒng)媒體的語言魅力和發(fā)展優(yōu)勢,傳統(tǒng)媒體也應該打開思路完成自身發(fā)展的相應改革,只有兩者協(xié)調合作才是當前社會應用的新型目標,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媒體綜合運營的發(fā)展。
    (摘編自郭磊《淺析新媒體語境下的媒介融合》)      材料二:人類文化和媒介素養(yǎng)發(fā)展過程
    歷史階段 傳播環(huán)境 新技能 社會文化結果
    古代 口頭傳播、肢體語言傳播、手寫文字傳播 口頭表達技能、肢體語言的掌握、識文斷字 知識系統(tǒng)的建立和保護、哲學和科學的起源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印刷技術發(fā)明、報業(yè)出現(xiàn) 文字素養(yǎng)、報刊素養(yǎng) 語言學的起源與發(fā)展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電子媒介出現(xiàn) 影視素養(yǎng)、廣播素養(yǎng) 媒介社會的形成、消費文化的流行
    信息社會 數(shù)字媒介、互聯(lián)網 數(shù)字素養(yǎng)、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媒介素養(yǎng) 全球信息化、知識爆炸、知識社會
    (摘編自張開《媒介素養(yǎng)理論框架下的受眾研究新論》)       材料三: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以媒介為載體的信息交互網絡正聯(lián)結起越來越多的社會關系。閱讀文本的生產、傳播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平面紙質閱讀到手機閱讀、社交閱讀等網絡閱讀,閱讀媒介多樣化趨勢不可阻擋,這一發(fā)展趨勢給傳統(tǒng)的以紙質文本為中心的閱讀教學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更好地應對這一機遇與挑戰(zhàn),《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加入學習任務群,使之正式成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
    “媒介”一般指傳播介質,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既包括靜態(tài)的紙質文本、圖片,也包括動態(tài)的聲音、動畫、視頻等電子文本。由于文本內容呈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閱讀”的內涵不再局限于對書面文字的識記、理解、鑒賞、評價,而是進一步拓展到對圖片、表格、聲音、視頻等多元信息的獲取、處理和應用。與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相比,跨媒介閱讀具有參與度高、自主性強、多樣、快捷、便利等特點,人人都可以成為生活事件的發(fā)現(xiàn)者、記錄者、寫作者、傳播者和接受者?!翱缑浇殚喿x與交流”的“跨”既強調“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點各異,求同存異,將之有機整合并應用到語文課堂上來,可以豐富語文學習內容,加強語文學習與時代、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應圍繞言語活動開展。閱讀以不同媒介為載體的信息,首先應基于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引導學生理解多種媒介運用對語言的影響,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手段,而非目的?!翱缑浇殚喿x與交流”活動應整合豐富的語料,鍛煉學生在多樣的信息來源中去偽存真、辨識媒體立場的能力,在言語實踐中形成價值判斷和文化心理。從本質上看,“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實際上是要求學生具備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yǎng)”,但這里所說的“媒介素養(yǎng)”不是新聞傳播學范疇的,而是語文學科范疇的“媒介素養(yǎng)”,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引導學生反思并適應媒介技術對母語習得的影響,在不斷接觸、分析、判斷、評價的過程中實現(xiàn)媒介素養(yǎng)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融合。
    “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聚焦時代發(fā)展的前沿,彰顯語文學科的自我成長,意義重大,但在當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活動的開展,仍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特別是如何抵御多元媒體對教學的干擾問題。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傳播速度,拓寬學生的閱讀與交流空間,但集文字、音頻、圖片、動畫、視頻等于一體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游離于閱讀內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豐富,追求聲、光、電的交響,而忽略了閱讀的主體內容,則得不償失。
    “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雖然還面臨很多挑戰(zhàn),但只要廣大師生能積極面對時代發(fā)展給語文的“教”與“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努力拓寬跨媒介視野,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與“學”的實踐,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摘編自任明滿、鄭國名、王彤彥《“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內涵、實施策略與挑戰(zhàn)》)      材料四:跨媒介閱讀背后實質是思維的表達,一個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閱讀活動,植根于一種思維模式的構建??缑浇殚喿x不能僅僅是一種表面上的形態(tài)改變。要想讀懂思維之美,首先要讀懂不同媒介語言之間是如何轉化的。在跨媒介閱讀中,比較容易形成的形態(tài)是文學閱讀與影視閱讀相結合,因為很多影視作品是由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這種天然的“血緣”關系,使得影視閱讀成為跨媒介閱讀的首選。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閱讀才是關鍵,要知道,語文課中基于影視作品的跨媒介閱讀和一些地區(qū)開展的影視教育活動是截然不同的。
          思維之美的另一種體現(xiàn)是要注重閱讀元素的分拆和關聯(lián),形成圖譜化的個人閱讀知識體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戲劇有戲劇表現(xiàn)語言,繪畫有繪畫表現(xiàn)元素,數(shù)字藝術更是元素眾多,這恰恰是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注意的。這種分拆和關聯(lián)背后,實際上是分類思想,先分類再建立關聯(lián),然后重新將關聯(lián)以后的知識結構化,形成一種思想,讓閱讀成為一個體系??缑浇殚喿x不止于閱讀瀏覽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維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閱讀知識圖譜。
    (摘編自吳鐘銘《跨媒介閱讀改變了什么》)(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統(tǒng)媒體媒介主要是報紙、電視、書刊等,而新媒體媒介則包括互聯(lián)網、計算機、手機等,新媒介方式的產生與時代發(fā)展息息相關。
    B.在媒介融合時代,各類媒介自身發(fā)展邊緣的模糊證明了整體運營合作水平的提升,還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媒體綜合運營的發(fā)展。
    C.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各有優(yōu)勢,在當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只有雙方優(yōu)勢互補,協(xié)力合作,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媒體整體運營能力。
    D.媒介素養(yǎng)是人類傳播發(fā)展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因文字的發(fā)明傳播而起,又因電子媒介和數(shù)字媒介的出現(xiàn)而得到延伸和拓展。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數(shù)字媒介、互聯(lián)網構成了信息社會的傳播環(huán)境,促進了媒介社會的形成,同時對應具備的與之相匹配的媒介素養(yǎng)也提出了新要求。
    B.新媒介的引入對教學造成了許多干擾,容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游離于閱讀內容之外,忽略了閱讀的主體內容,得不償失。
    C.“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能夠正式成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實現(xiàn)的。
    D.跨媒介閱讀背后實質是思維的表達,因此在跨媒介閱讀中,讀懂不同媒介語言間的轉化過程,就能讀懂思維之美。
    (3)下列做法中,不屬于“跨媒介學習”的一項是
     

    A.圖書館引進“VR誦經典”軟件,讀者戴上VR眼鏡在虛擬場景中進行古詩詞的數(shù)字閱讀互動。
    B.教師讓學生看電視劇《紅樓夢》中《寶玉挨打》片段,再按事件發(fā)展順序寫劇本大綱。
    C.在教授《祝福》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木刻畫作《祥林嫂》,讓學生用語言描寫祥林嫂。
    D.在學習《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后,學生分組討論后給屠呦呦寫一段頒獎辭。
    (4)材料三從哪幾方面展開論述?論述順序可否調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5)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請結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議。

    組卷:10引用:5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文本一:      寶玉回至園中,襲人正惦記他去見賈政,不知是禍是福。只見寶玉醉醺醺回來,問其原故,寶玉一一向她說了。襲人道:“人家牽腸掛肚地等著,你且高樂去,也到底打發(fā)人來給個信兒!”寶玉道:“我何嘗不要送信兒,只因馮世兄來了,就混忘了?!?br />      正說著,只見寶釵走進來笑道:“偏了我們新鮮東西了?!睂氂裥Φ溃骸敖憬慵业臇|西,自然先偏了我們了?!?sup>①寶釵搖頭笑道:“昨兒哥哥倒特特地請我吃,我不吃,我叫他留著請人送人罷。我知道我的命小福薄,不配吃那個?!闭f著,丫鬟倒了茶來,吃茶說閑話兒。
          卻說那黛玉聽見賈政叫了寶玉去了,一日不回來,心中也替他憂慮。至晚飯后,聞得寶玉來了,心里要找他問問是怎么樣了,一步步行來。見寶釵進寶玉的院內去了,自己也便隨后走了來。剛到了沁芳橋,只見各色水禽盡都在池中浴水,也認不出名色來,但見一個個文彩閃灼,好看異常,因而站住看了一會兒。再往怡紅院來,只見院門關著,黛玉便以手扣門。
          誰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沒好氣,忽見寶釵來了,那晴雯正把氣移在寶釵身上,正在院內抱怨說:“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忽聽又有人叫門,晴雯越發(fā)動了氣,也并不問是誰,便說道:“都睡下了,明兒再來罷!”黛玉素知丫頭們的情性,他們彼此玩耍慣了,恐怕院內的丫頭沒聽見是她的聲音,只當別的丫頭們來了,所以不開門,因而又高聲說道:“是我,還不開門么?”晴雯偏生還沒聽出來,便使性子說道:“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黛玉聽了,不覺氣怔在門外,待要高聲問她,逗起氣來,自己又回思一番:“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xiàn)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淘氣,也覺沒趣?!币幻嫦?,一面又滾下淚珠來。真是回去不是,站著不是。正沒主意,只聽里面一陣笑語之聲,細聽一聽,竟是寶玉寶釵二人。黛玉心中益發(fā)動了氣,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來:“必竟是寶玉惱我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嘗告你了,你也不打聽打聽,就惱我到這步田地。你今兒不叫我進來,難道明兒就不見而了?”越想越傷感起來,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墻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
          原來這黛玉秉絕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正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癡癡何處驚。因有一首詩道:
          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繡閨。
          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那黛玉正自啼哭,忽聽“吱嘍”一聲,院門響處,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群人都送出來。待要上去問著寶玉,又恐當著眾人問羞了寶玉不便,因而閃過一旁,讓寶釵去了,寶玉等進去關了門,方轉過來,尚望著門灑了幾點淚。自覺無味,轉身回來,無精打采地卸了殘妝。
          紫鵑、雪雁素日知道黛玉的情性:無事悶坐,不是愁眉,便是長嘆,且好端端的不知為著什么,常常的便自淚不干的。先時還有人解勸,或怕她思父母、想家鄉(xiāng)、受委屈,用話來寬慰。誰知后來一年一月的,竟是常常如此,把這個樣兒看慣了,也都不理論了。所以也沒人去理她,由她悶坐,只管外間自便去了。那黛玉倚著床欄桿,兩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節(jié)選自曹雪芹《紅樓夢》)【注】①前文情節(jié);寶釵之兄薛蟠帶著美食來請寶玉吃。②前文情節(jié);林黛玉因為賈寶玉對自己說了《西廂記》中的曲詞,曾說要去告訴寶玉之父賈政。
    文本二:      從敘事的角度說,《紅樓夢》特別令人贊嘆的是其中真實而豐滿的細節(jié)描寫。因為中國古代小說從魏晉小說的“粗陳梗概”,到宋元說書的矜奇尚異,細節(jié)描寫往往失之簡陋、夸張,而《紅樓夢》則不然,它完全是以豐富的生活細節(jié)構成小說故事的主體。這些“家庭瑣事,闔閣閑情”不但真實可信,而且內涵深刻,具有以小見大的藝術容量,充分顯示了曹雪芹對現(xiàn)實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xiàn)力。比如賈寶玉在姐妹們都在場時向林黛玉使個眼色,林黛玉馬上就能會意,表現(xiàn)了他們兩人不同一般的默契(42回);因是小老婆所生而倍感委屈的探春,洗一次臉也很講禮數(shù),其實是要擺小姐的譜以顯示自己的身份(55回)。當我們讀到這些既瑣碎,又顯然經過了藝術加工的細節(jié)時,一種在日常生活中領悟人生真諦的閱讀快感便油然而生。
    (節(jié)選自《<紅樓夢>名著導讀》)(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襲人惦記寶玉去見賈政,熊玉“心中也替他憂慮”,從中可以看出她們與寶玉的密切關系,也可以看出寶玉的所作所為并不合乎賈政的要求。
    B.寶釵到寶玉處說話的情節(jié),至少有三層作用:照應前文的情節(jié),引出黛玉在門外哭泣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寶釵炫耀家庭、想和寶玉加深關系的心理。
    C.文中寫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聽到黛玉哭聲飛起遠離的情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以鳥不忍再聽突出了黛玉哭聲之悲,襯托了黛玉之美。
    D.倚床欄、手抱膝、眼含淚等描述,以及“好似木雕泥塑”的比喻,把黛玉描繪得生動形象,如在目前。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晴雯,是寶玉房里的四個大丫鬟之一,她在寶釵來到寶玉處之后,不敢把怒氣撒向寶釵,卻撒向了黛玉,很自然地促進了情節(jié)發(fā)展。
    B.“顰兒才貌世應稀”等四句詩,是對黛玉去尋寶玉不果而哭泣并驚走鳥兒一事的概括,它充分表現(xiàn)出《紅樓夢》真實的生活鏡像。
    C.魏晉小說總是“粗陳梗概”,缺少細節(jié)描寫,宋元說書雖有細節(jié)描寫卻簡陋、夸張,而且矜奇尚異,《紅樓夢》與它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D.《西廂》即元代戲曲家王實甫的《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寶玉曾以其中的曲詞調笑黛玉,受到了黛玉斥責,因而對其有所怠慢。
    (3)請簡要概括黛玉獨立墻角邊花陰之下悲戚嗚咽的原因。
    (4)請依據文本二,簡要分析文本一細節(jié)描寫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組卷:7引用:4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材料一: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材料二:
          夫議法度以授有司,此誠執(zhí)政事也,然當舉其大而略其細,存其善而革其弊,不當無大無小,盡變舊法以為新奇也。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茍有司非其人,雖日授以善法,終無益也。介甫所謂先王之政者,豈非泉府賒貸之事乎?竊觀其意,似與今日散青苗錢之意異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顧以此獨為先務乎?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恐介甫之座,日相與變法而講利者,邪說、壬人為不少矣。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蓋盤庚遇水災而選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已志也。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
    (選自司馬光《與王介甫第三書》)材料三:
          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薦之。唐介言:“安石難大任。”帝問之,介曰:“安石好學而泥古,故議論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更變?!苯橥酥^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擾,諸公當自知之?!钡蹎枌O固,對曰:“安石文行甚高處侍從獻納之職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狹少容必欲求賢相,呂公著、司馬光、韓維其人。”帝不以為然,竟以安石參知政事。謂之曰:“人皆不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知經世務?!卑彩瘜υ唬骸敖浶g正所以經世務也?!钡墼唬骸扒渌O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钡凵罴{之。
    (選自張居正《通鑒直解》)(1)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將其隔開。
    安石文行甚高處侍從獻納之職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狹少容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與“名”有一定關系。王安石的字即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
    B.垂意,敬辭,用于讓別人留意,“垂”的此種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有保留,像“垂詢”“垂念”都是這種用法。
    C.但,是“只”的意思,與《短歌行》中“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的“但”意義不同。
    D.材料三加點的兩個“也”字用法相同,都是表判斷的。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司馬光的指責,王安石辯解說,他可以承認自己對國家不夠盡心,未能讓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決不承認自己是無所事事,因循守舊。
    B.司馬光認為,法度的好壞取決于人。壞的法度交由良吏執(zhí)行,弊端也會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執(zhí)行,也顯現(xiàn)不出其優(yōu)勢。
    C.唐介預言,王安石雖然學識淵博,但拘泥古法,見解虛浮,不合實際,如果讓他執(zhí)政,一定會變換現(xiàn)行法度,使國家陷入困擾之中。
    D.從材料三可以看出,皇帝對王安石是十分了解與信任的,最終沒有受唐介等人的影響,任命王安石做了參知政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②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
    (5)“盤庚遷都”作為論據,王安石與司馬光的解讀有何不同?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短視頻大多因其內容新奇、節(jié)奏輕快、輕松幽默,抓住了用戶的興奮點,而且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五花八門,數(shù)量非常多,極易吸引人沉迷。
          短視頻的吸引力,成年人都難以抵擋,更不用說自制力較弱的青少年了。青少年短視頻上癮的原因有很多。①_____。短視頻多是新奇刺激的內容,這些信息內容博眼球、吸流量,為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而創(chuàng)作,青少年很容易就會受到吸引。二是瞬時速覽的刺激。短短十幾秒的視頻,通過視覺、聽覺、交流等全方位模式的刺激,極其具有吸引力。三是算法推薦的誘惑。短視頻傳播基于大數(shù)據的推薦算法,②_____青少年特別容易被推薦內容帶進去,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青少年長時間沉迷短視頻,會占用大量精力,耽誤學習或睡眠。專家建議,視頻平臺應該設置青少年模式,包括每天的使用時間和時段,防止過分沉迷。青少年要將精力加入到更多的現(xiàn)實生活中,當現(xiàn)實社交樂趣遠遠大于網絡虛擬樂趣的時候,沉迷就會慢慢加深。老師和家長應該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諧的親子關系,幫助他們學會分辨、學會自律。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3)請分別用一個問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15個字。

    組卷:2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紀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對人對事進行懷念。它可以是個人對親朋的懷念,是國家民族對英雄的祭奠、對過去痛苦或榮譽的銘記。比如:三月五日,雷鋒紀念日;四月五日,清明節(jié);五月四日,青年節(jié);七月一日,建黨節(jié);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對于青年學子而言,紀念日不應該只是一個符號或者一個假期,而應該從中尋找意義。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