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江蘇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蘇州附中高二(下)期中歷史試卷(線上)(選修)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有人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從宗周時代的“禮儀政治”到大秦帝國時代的郡縣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無疑體現(xiàn)了政治形態(tài)的一種“現(xiàn)代化”趨勢。對材料“現(xiàn)代化”的內(nèi)涵理解正確的是( )
A.從“人治”到“法治” B.貴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C.國家管理漸趨制度化 D.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組卷:12引用:18難度:0.6 -
2.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陽郊外的年輕富商李有為,想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途徑是( ?。?br />①奮發(fā)讀書,考取功名
②棄商務農(nóng),努力耕織
③上戰(zhàn)場殺敵立軍功
④利用經(jīng)商獲利,大量購置田產(chǎn)。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組卷:7引用:14難度:0.8 -
3.據(jù)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詩中所記中央官吏俸錢與史籍所載無不相合,所記地方官吏俸錢比史籍所載額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載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據(jù)此可知,當時( ?。?/h2>
A.地方勢力膨脹 B.中央官吏受到嚴密控制 C.中央財政緊張 D.地方官吏貪腐比較隱秘 組卷:409引用:37難度:0.5 -
4.如表是史籍有關于唐代互市的記載,據(jù)此可知,唐代互市是( ?。?br />
記述 出處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吐谷渾、突厥各請互市,詔皆許之。先是,中國喪亂,民乏耕牛,至是資于戎狄,雜畜被野?!?/td> 《唐會要》 “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練(練,白色熟絹)薔綵(綵,彩色絲織物),自外并不得交易?!?/td> 《唐六典》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九月,吐蕃遣使入唐,“請于赤嶺(今青海湟源縣西日月山)為互市,許之。” 《資治通鑒》 “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故唐、宋以來,行以茶易馬法,用制羌、戎?!?/td> 《明史?食貨志》 A.唐朝政府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商貿(mào)活動 B.保障唐朝邊境永久和平的方式 C.中原民族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商貿(mào)活動 D.民族之間互惠互利的經(jīng)濟活動 組卷:30引用:14難度:0.6 -
5.針對王安石推行的均輸法,蘇轍上奏說:“舊日官歲乘米,錢散于民,故農(nóng)不大傷,無錢荒之弊。今發(fā)運司以所雜米代供,而責錢于諸路;諸路米無所售,而斂錢以償發(fā)運司,則錢日益荒,而農(nóng)民最病,此東南之大患也?!庇纱丝芍?,蘇轍認為均輸法( )
A.損害了富商利益遭到強烈反對 B.違背了商品經(jīng)濟交換規(guī)律 C.客觀上加劇了東南地區(qū)的錢荒 D.加重了廣大農(nóng)民賦役負擔 組卷:25引用:22難度:0.6 -
6.《宋史》載,989年,宋太宗下詔:“庶人、商賈、伎術、不系官伶人,只許皂白衣、鐵角帶,不得服紫?!?117年,提舉淮南東路學事丁璀指出:“今閭閻之卑,倡優(yōu)之賤,男子服帶犀玉,婦人涂飾金珠,尚多僭侈,未合故制?!边@些記載反映出( ?。?/h2>
A.政治決策左右社會風尚 B.經(jīng)濟發(fā)展改變民眾生活 C.理學思想固化官員思維 D.商業(yè)進步瓦解傳統(tǒng)倫理 組卷:16引用:9難度:0.6 -
7.1629年,馬懋才上書崇禎皇帝,陜西自然災害后,“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蓬盡矣則剝樹皮以為食……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其山中石塊面食”,地方官員“嚴為催科(嚴征苛捐雜稅)”,僥幸活下來的百姓“轉相逃,則轉相為盜”。這一材料反映明末( )
A.天災人禍交織 B.土地兼并嚴重 C.邊防危機四起 D.君主不理政事 組卷:10引用:6難度:0.6
二、材料分析題(本題共3小題,共4400分。)
-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6-17世紀傳入中國的三種糧食作物學名 別名(部分) 原產(chǎn)地 傳入途徑 玉米 番麥御麥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帶到菲律賓,再傳入中國 甘薯 番薯金薯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帶到菲律賓,再傳入中國 馬鈴薯 洋番薯、荷蘭
薯、土豆美洲 由荷蘭殖民者帶進臺灣,再從中國臺灣傳入
中國大陸年度 人口數(shù)(單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2)結合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分析番薯“廣為栽種”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3)綜合以上材料,總結影響農(nóng)作物物種傳播的要素。組卷:12引用:12難度:0.5 -
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首家國立公共博物館。1753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決定將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館,對所有好學求知的人免費開放。大英博物館收藏了珍貴文物數(shù)百萬件,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臘雕像、古羅馬遺跡、美洲石器等,有些文物的收藏量僅次于甚至超過文物原生地。博物館還收藏了許多珍貴的中國文物,如英國冒險家斯坦因從敦煌盜取的大量文物。一戰(zhàn)后博物館成立了研究實驗室,報告收藏品的狀況并進行修復和保存,許多被破壞的文物在修復者和先進儀器的幫助下重獲新生。
--摘編自中文百科在線“大英博物館”詞條等材料二 洋務運動時期,一些中國官員在參觀了外國博物館后正面肯定了其對開啟民智的積極作用,維新派更是提出了開設博物館的具體設想。實業(yè)家張謇意識到保護民族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意義,于1905年創(chuàng)辦了以“為本校師范生備物理上的實驗,為地方人民廣農(nóng)業(yè)上的知識”為宗旨的南通博物苑。在該時期,中國博物館多以介紹各行業(yè)發(fā)展狀況的“勸業(yè)型”和傳播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型”為主,以為富國強民之助,人們更看重博物館的傳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在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下設自然、人文和工藝三館,并明確提出“自然館中……求其利用中國材料。人文館中,求能系統(tǒng)的表示世界文化之演進,中國民族之演進。工藝館中,表示物質文化之精要,尤其關于國防者,用以激勵國人?!?0年代,中華民國教育部通令全國,要求各省都要成立科學館博物館,解放后不少省博物館就是在原科學博物館或科學館基礎上重建的。
--摘編自黃春雨《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視野下的中國博物館發(fā)展史》(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大英博物館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歷史背景。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博物館事業(yè)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博物館的認識。組卷:8引用:10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