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四校聯(lián)考六年級(下)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4月份)(五四學制)

發(fā)布:2024/9/2 0:0:8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5分)

  • 1.結合下列關于年輕教師和年長教師哪一個好的說法,請你幫助同學做出正確選擇( ?。?/h2>

    組卷:12引用:5難度:0.7
  • 2.于個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于國家,師者,是百年大計的基石。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br />①老師所教授的知識都是正確的
    ②老師是文化知識的唯一傳播者
    ③老師言傳身教,是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
    ④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是學生的引路人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教師永遠是天底下最受人尊敬的職業(yè),廣大教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為國家和民族帶來希望,尊師重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nbsp;關于教師職業(yè)和師生交往,正確認識的是(  )
    ①教師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播者之一   
    ②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已發(fā)展成為一種專業(yè)職業(yè)    
    ③承認老師之間的差異,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  
    ④犯了錯誤,表面上接受老師的批評,暗地里跟老師作對。

    組卷:16引用:6難度:0.9
  • 4.期末將近,班主任在綜合評價中對笑笑作出這樣的階段性評價:你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文靜有余活力不足,對班集體工作不夠熱心。對于班主任的評價,笑笑應該(  )

    組卷:26引用:5難度:0.6
  • 5.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后,小葛同學數(shù)學成績?yōu)?9分,榮獲年級第一名,可是他丟掉的那一分卻是因為自己馬虎造成的,為此他還遭受了數(shù)學老師的批評。面對老師的批評,小葛應該( ?。?br />①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nèi)容和用意上
    ②選擇視而不見,不予理會
    ③反省自己,改進不足
    ④明白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6.一位頗有成就的記者曾這樣回憶道:忘不了中學時代班主任的談話,既有疾風驟雨的批評,又有推心置腹的勸慰,讓我終于下定決心擺脫了半年的網(wǎng)游迷戀,重回久違的文學世界,不然哪有我今日的碩果累累。這告訴我們( ?。?br />①成才的關鍵在于你一生中能否遇到良師
    ②要遠離不良嗜好,培養(yǎng)高雅情趣
    ③老師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④玩網(wǎng)游的人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組卷:10引用:5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5分)

  • 18.材料一:“同在屋檐下,家和萬事興”。家庭和諧、親子和睦是現(xiàn)代社會文明家庭的重要特征,是體現(xiàn)一個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又與父母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造成了親子關系的疏遠,使得懷疑、批判、爭執(zhí)成了擺在我們與父母之間的一道“坎”。而跨過這道“坎”,就要搭一座交心“橋”。
    材料二:郎朗是當今中國著名的“鋼琴王子”。他小時候也有被父親打的經(jīng)歷。有一次,郎朗因為學校有事回家晚了,耽誤了練琴,父親一怒之下抓住他就揍了起來……如今,已經(jīng)成名的郎朗回憶起小時候的事情,對父母沒有任何怨恨,反倒是父親十分愧疚。郎朗說:“天下父母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打罵子女固然不對,但是當孩子的不要懷疑父母對你的愛!”
    (1)材料一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坎”指的是什么?
    (2)請你說說父母與子女產(chǎn)生這道“坎”的原因有哪些?
    (3)請你學習郎朗的做法,說說怎樣和父母跨過這道“坎”。

    組卷:78引用:4難度:0.1
  • 19.古人云:“安其學而親其師,親其師而信其道”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指導者和成長的引路人。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
    (1)請說出你最喜歡的老師,他身上最值得你學習的地方是哪一點?
    (2)在我們的學習和成長中要如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同學,你能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語言向批評過你的老師說聲感謝的話嗎?
    (3)同學們,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是師生相處之道,你可能更多的體會到老師的關愛,作為學生該如何去關愛一下你的老師呢?

    組卷:2引用:2難度:0.2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