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北京市大興區(qū)亦莊實驗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 1.明中后期介紹商路、商業(yè)信息的書籍大量出現(xiàn),徽商黃汴的《天下水陸路程》記載了全國143條水陸交通路線的里程。這說明(  )
    組卷:105引用:12難度:0.7
  • 2.公元前后,由于匈奴勢力的擴張,大月氏人被迫西遷中亞,建立的政權是(  )
    組卷:2引用:6難度:0.6
  • 3.在北美和拉美人民爭取獨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國文化和拉美文化,下列說法不符合史實的是( ?。?/div>
    組卷:1引用:2難度:0.6
  • 菁優(yōu)網(wǎng)4.如圖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魯?shù)貐^(qū)人口變動圖(單位:萬人),這一變動說明了(  )
    組卷:3引用:2難度:0.6
  • 5.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主要歷史條件有(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力量
    ②十月革命后各國都成立了共產(chǎn)黨組織
    ③帝國主義重新瓜分掠奪殖民地激化了民族矛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
    組卷:23引用:17難度:0.8
  • 6.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歐洲民眾對移民群體的增長速度和高生育率深感不安。他們開始擔憂“歐拉伯”(歐洲Europe和阿拉伯Arabia)的出現(xiàn),開始思考“whoarewe”的問題,開始懷疑若干年后歐洲還能否是歐洲人的歐洲。這反映出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 ?。?/div>
    組卷:18引用:31難度:0.7
  • 7.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韓國、印度等新興民族國家走上復興的道路,這主要是因為(  )
    組卷:4引用:10難度:0.8

三、文物與博物館(17分)

  • 22.材料一:乾隆帝十分重視文化事業(yè),畢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他對各類藝術的酷愛,推動了當時工藝的發(fā)展,有些工藝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奇制品層出不窮。遺留至今的很多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都是當年清宮造辦處制造的。造辦處的檔案保存至今,記載了許多工藝美術品的作者、制作過程等。乾隆帝本人藝術修養(yǎng)甚高,閱賞鈐印是他的喜好,故宮珍藏的很多傳世書畫精品都鈐有乾隆的璽印。乾隆帝還吩咐對宮中藏品進行了整理、登記,例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就是兩部大型書畫著錄;《西清三編》,收錄了清宮所藏的數(shù)千件古代銅器;《四庫全書》則共收書3503種79337卷。
    ——摘編自鄭欣森《乾隆皇帝的收藏與鑒賞》(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分析乾隆帝收藏文物所帶來的影響。
    材料二:18世紀末的歐洲,博物館向大眾開放的呼聲日益高漲。182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將建設博物館的大任交到申克爾的肩上。
    菁優(yōu)網(wǎng)
    博物館位于皇家花園樂趣園之北,與普魯士皇宮遙遙相望,東有象征神權的普魯士宮廷教堂,西有昭示軍威的軍械庫。它立于高臺之上,屋頂安置著象征普魯士文化影響的鷹和狄俄斯庫里(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孿生神靈)雕像。博物館1825年開始施工,1830年落成,是柏林第一座公眾博物館。藏品及建筑物的主人是帝王,被稱為“皇家博物館”。
    因收藏猛增,“皇博”難以勝任,威廉四世下令將“皇博”之北的地段專門用于新建博物館、學術機構及大學,并稱之為“藝術和科學的自由之地”。新博物館采用了蒸汽壓樁機、蒸汽動力升降機等工具,并用火車將建筑材料直接運入工地,內(nèi)部還大量使用預制鑄鐵構件。該館1855年完工,成為當時輿論的焦點。1867年,出于政治需要,用于收藏當代德語藝術家作品的“國家畫廊”工程動土,1876年對外開放。
    (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柏林“皇家博物館”的特點。
    (3)結合所學,對普魯士建立和發(fā)展博物館這一現(xiàn)象進行簡要評析。
    組卷:3引用:2難度:0.5

四、歷史上的移民(19分)

  • 23.材料一:表:歷史上客家遷移及動因
    遷移時間 遷移動因 遷出地域 遷入地域
    317-879年
     
    中原舊地 江淮流域
    880-1126年 黃巢起義 皖、豫、鄂、贛等 皖南、贛東南、閩西南、粵東北
    1127-1644年 宋高宗南渡金人、蒙古人南下入主中原 閩西、贛南 粵東北
    1645-1867年 滿人南下入主中原 閩西南、贛南、粵東北
    及中部
    粵中部及濱海地區(qū)與川、桂、湘及臺灣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表空白處的遷移動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客家民系形成過程呈現(xiàn)出的顯著特點。
    材料二:如果人口的分布是天定的,那么人口流動便是歷史的發(fā)動機。1750年,歐洲人口約14000萬,到1850年,歐洲人口迅速上升到26600萬。在19世紀,歐洲人是人口向外擴張的主要種族。1821至1924年間,大約有5500萬歐洲人移居海外,其中3400萬到了美國。西方人征服、有時甚至消滅了其他民族,開發(fā)了人口密度較低的土地并定居下來。人口輸出可能是近代西方崛起的最重要的衡量標準。
    二戰(zhàn)后,歐洲國家鼓勵移民的流入以彌補勞動力的短缺,移民主要來自于發(fā)展中國家。1965年,英國取消了偏向于歐洲的移民限額,并徹底修改了相關法律,使得70年代和80年代移民大量流入,其中大約35%來自亞洲、45%來自拉丁美洲。歐洲和美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而移民的生殖率高,因此,西方人日益擔心,他們現(xiàn)在不是在遭到軍隊和坦克的入侵,而是遭到了講著其他語言、信奉其他神和屬于其他文化的移民的入侵。他們還擔心,移民會搶走他們的工作,占據(jù)他們的土地,享受他們的福利制度,并且威脅他們的生活方式。
    20世紀末出現(xiàn)了一個不同以往但規(guī)模更大的移民浪潮。1990年,合法的國際移民有將近1億人,難民約1900萬,處境十分艱難。
    ——摘編自(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述》(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對19世紀以來的三次移民浪潮進行解讀。
    組卷:3引用:3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