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院士的中學時代》一書記錄了1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中學時代,試圖打撈一段不可復制的記憶,還原院士的青蔥歲月,追慕他們成長的圖景,破解培養(yǎng)英才的密碼。回望院士們的成長之路,他們是科學界皇冠明珠的鍛造者,也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中有教育世家之子,也有山村農(nóng)民的后代;他們中有少年成名的“學霸”,也有高考落榜的崛起者……而中學時代的積淀正是他們得以厚積薄發(fā)的關鍵所在。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曾深情回憶自己的科學起航原點:“小學印象模糊,大學印象不深刻,唯獨中學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抹不去的記憶。我后來能做點事情,與在中學時代打下的基礎密不可分?!?br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shù)學家楊樂也談道:“初中立志一定要把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定理寫在未來的數(shù)學書上?!?0多年后,楊樂和同事張廣厚的成果被國際上稱為“楊-張定理”。高中時,楊樂在書皮上寫下“中科”二字,而今與中國科學院已攜手走過半個多世紀。這位數(shù)學大家用自己的人生為這場“成長的馬拉松”寫下了最好的注腳。
(1)為什么說中學時代是人生中重要的時代?
(2)你打算如何積極適應初中生活?
【考點】初中階段新的機會.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14 8:0:9組卷:2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去適應環(huán)境,別讓環(huán)境去適應自己。”進入初中后,我們面對一個新的天地。對此,身為七年級學生的我們要( )
發(fā)布:2024/10/25 8:0:2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價值判斷(下列各題的敘述中,都包含一定的價值標準或行為選擇,請予以判斷,在橫線上寫明“正確”或“錯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中學生活無非是小學生活的延續(xù)。
判斷:
理由:
(2)進入中學時代,我們有機會重新塑造一個新的自我。
判斷:
理由:
(3)夢想如果不能實現(xiàn),就失去了它的價值。
判斷:
理由:
(4)實現(xiàn)夢想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付諸行動。
判斷:
理由:發(fā)布:2024/11/24 8:0:2組卷:5引用:2難度:0.8 -
3.某設計師在接受采訪時說道:“對于我來說,中學既是我的青春,也影響了我的一生。”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學時代( )
發(fā)布:2024/11/20 18:30:4組卷:5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