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圖:豎立的鏡面下方放一把直尺,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B分別豎立于鏡面兩側(cè)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以下是小明的實驗設(shè)計及實驗過程:
(1)本實驗中小明選用了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鏡,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在豎立的鏡面前點燃蠟燭A,小明將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鏡面 AA(選填“A”或“B”)側(cè)觀察,直到像與B完全重合;這時同學(xué)小聰拿一塊木板放在蠟燭B與玻璃板之間,小明能否看到玻璃板后的像?能能;
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cm | 2.0 | 3.0 | 5.0 | 6.0 | 7.0 | 10.0 |
蠟燭B到玻璃板的距離/cm | 2.0 | 3.0 | 5.0 | 6.0 | 7.0 | 10.0 |
(3)結(jié)合表格(3)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什么實驗結(jié)論:
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4)小明做完此實驗后,發(fā)現(xiàn)蠟燭A的像在玻璃板中不夠清晰,請你幫助小明提供一個更好的建議:
可以將此實驗放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
可以將此實驗放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
。【答案】便于確定像的位置;A;能;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可以將此實驗放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0/14 12:0:1組卷:16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開明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用如圖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
(1)實驗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 ;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平面鏡 (選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2)實驗中應(yīng)選擇與蠟燭①外形相同且 (選填“已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②。
(3)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①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個相同的蠟燭②放到玻璃板的另一側(cè),為確定像的虛實,需在 (選填“蠟燭①”或“蠟燭②”)位置放一個光屏,并在如圖乙中的 處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選填“a”、“b”、“c”)。
(4)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則它的像 (選填“遠離”或“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如圖丙,將玻璃板傾斜,蠟燭①的像將 (選填“仍然”或“不再”)與蠟燭①關(guān)于鏡面對稱。發(fā)布:2024/10/23 9:0:1組卷:77引用:1難度:0.5 -
2.如圖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0/21 10:0:2組卷:622引用:3難度:0.5 -
3.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1)組裝器材時,要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相互 。實驗中選用兩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為了比較 關(guān)系;該實驗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用 等效替代了 。(均選填“棋子A”“棋子B”“棋子A的像”或“棋子B的像”)。
(2)小紅想用家里的梳妝鏡來實驗,同桌小明告訴她不能用梳妝鏡面要用茶色玻璃進行實驗,因為茶色玻璃的作用是 ;實驗中小紅同學(xué)從點燃的蠟燭一側(cè)透過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改善重影問題的方法是 。
(3)為了驗證像的虛實,應(yīng)該在 (選填“棋子B的位置”、“棋子A的位置”)放一光屏,并 (選填“越過玻璃板”或“透過玻璃板”)觀察像。
(4)小紅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豎立一塊玻璃板,將點燃的蠟燭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如圖乙所示),觀察到兩個像,然后將蠟燭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她按照圖丙中的測量方法,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rèn)真測量并記錄了對應(yīng)數(shù)據(jù):實驗序號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發(fā)布:2024/10/24 16:0:1組卷:6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