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4)小題。
多樣的T細胞 每種細胞內(nèi)都會產(chǎn)生被分解的蛋白質(zhì)短肽。細胞內(nèi)MHC可結合被分解的短肽,形成抗原-MHC復合體,呈遞到細胞膜表面(如圖)。每個T細胞表面存在一種特定受體,當受體與細胞表面的抗原-MHC特定識別后,
T細胞可誘導其凋亡。腫瘤細胞由于基因突變等多種原因,細胞膜上的抗原-MHC表現(xiàn)異常,一旦被某種特定T細胞識別,馬上被攻擊凋亡。T細胞不會攻擊自身正常細胞,原因是在胚胎時期胸腺中有一種樹突狀細胞會對未成熟T細胞進行篩查,凡能識別自身正常細胞的T細胞會被清除掉。因此體內(nèi)只有能識別像腫瘤細胞這樣異常細胞的T細胞。
T細胞如何識別多種多樣的腫瘤細胞呢?澳大利亞免疫學家伯內(nèi)特提出T細胞多樣性的克隆選擇學說:機體在胚胎時期形成的未成熟的原始T細胞(未被抗原激活的細胞)的種類非常多,每個T細胞表面具有一種特定的受體。當機體接觸到外源性抗原或自身抗原時,該抗原-MHC能與眾多T細胞中的某種T細胞受體識別結合,那么該T細胞被激活,開始大量增殖分化,迅速產(chǎn)生針對該抗原的體液免疫或細胞免疫途徑,從而機體能夠應付千變?nèi)f化的抗原。為驗證上述假說,研究人員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把含有AB兩種不同鞭毛抗原的沙門氏菌注射大鼠的足掌,從大鼠體內(nèi)分離漿細胞,把每一個漿細胞分別培養(yǎng)在含血清的緩沖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把緩沖液一分為二,其中一份加入A沙門氏菌,另一份加入B沙門氏菌。結果每一個漿細胞緩沖液只能使一種細菌失去活動能力。
實驗二:給大鼠只注射高劑量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A.一段時間后,再給大鼠注射無同位素標記的抗原A和抗原B.結果大鼠對無同位素標記的抗原A不再發(fā)生免疫反應,對抗原B的免疫反應正常。進一步檢測發(fā)現(xiàn),能夠識別抗原A的淋巴細胞全部被射線殺死。
隨著科技進步,編碼T細胞受體蛋白的基因會在胚胎時期發(fā)生DNA重排,這種重排是隨機的,使得受體可達109-1012種,足以識別各種抗原。
(1)T細胞依靠細胞膜上受體受體識別腫瘤細胞異常抗原-MHC,進而產(chǎn)生針對腫瘤細胞的細胞細胞免疫。
(2)在胚胎時期被清除的T細胞識別的蛋白質(zhì)是AA。
A.胰島B細胞表面蛋白
B.異型血的紅細胞表面蛋白
(3)文中實驗一和實驗二是否支持伯內(nèi)特的克隆選擇學說?請說明理由實驗一:支持。實驗證明每個T細胞只有一種特定受體,激活一種體液免疫途徑,只產(chǎn)生一種特定抗體。
實驗二:支持。實驗證明淋巴細胞的多樣性是天生的,體內(nèi)早已具有,利用射線殺死某一種免疫細胞后,就失去了對此種抗原的免疫能力實驗一:支持。實驗證明每個T細胞只有一種特定受體,激活一種體液免疫途徑,只產(chǎn)生一種特定抗體。
實驗二:支持。實驗證明淋巴細胞的多樣性是天生的,體內(nèi)早已具有,利用射線殺死某一種免疫細胞后,就失去了對此種抗原的免疫能力。
(4)綜合文中信息,分析有些腫瘤細胞可以逃脫免疫識別的原因有些腫瘤細胞表面的MIC I減少甚至消失,逃避了T細胞的識別有些腫瘤細胞表面的MIC I減少甚至消失,逃避了T細胞的識別。
實驗二:支持。實驗證明淋巴細胞的多樣性是天生的,體內(nèi)早已具有,利用射線殺死某一種免疫細胞后,就失去了對此種抗原的免疫能力
實驗二:支持。實驗證明淋巴細胞的多樣性是天生的,體內(nèi)早已具有,利用射線殺死某一種免疫細胞后,就失去了對此種抗原的免疫能力
【考點】體液免疫.
【答案】受體;細胞;A;實驗一:支持。實驗證明每個T細胞只有一種特定受體,激活一種體液免疫途徑,只產(chǎn)生一種特定抗體。
實驗二:支持。實驗證明淋巴細胞的多樣性是天生的,體內(nèi)早已具有,利用射線殺死某一種免疫細胞后,就失去了對此種抗原的免疫能力;有些腫瘤細胞表面的MIC I減少甚至消失,逃避了T細胞的識別
實驗二:支持。實驗證明淋巴細胞的多樣性是天生的,體內(nèi)早已具有,利用射線殺死某一種免疫細胞后,就失去了對此種抗原的免疫能力;有些腫瘤細胞表面的MIC I減少甚至消失,逃避了T細胞的識別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9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人類ABO血型是由紅細胞膜上A、B抗原決定的。血清中的凝集素會與相應抗原發(fā)生特定的凝集反應。不同血型的抗原和凝集素分布如表。
ABO血型 抗原類型 凝集素類型 A A型 抗B凝集素 B B型 抗A凝集素 AB A型、B型 無 O 無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材料和用具:載玻片一個、滴管若干、抗A凝集素試劑、抗B凝集素試劑和測血樣等。
(1)實驗思路:
①將抗A、抗B凝集素試劑分別滴加在載玻片的兩側(cè)(如圖)
②在抗A凝集素試劑和抗B凝集素試劑中各滴加一滴
③一段時間后,觀察血滴有無
(2)結果和結論:把預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陽性結果用“+”表示,無陽性結果用“-”表示)
(3)分析與討論:
①為提高血型鑒定的準確率,既要用凝集素試劑檢測血型,還要用已知血型的
②凝集素屬于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位點位于Y形結構的
③動物的抗A凝集素或抗B凝集素雖為抗體,但一般認為其產(chǎn)生不是通過自身抗原的刺激后經(jīng)體液免疫產(chǎn)生的。請例舉事實以支持該觀點。發(fā)布:2024/12/19 8:0:1組卷:7引用:1難度:0.9 -
2.下列有關體液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 )
發(fā)布:2024/12/7 4:0:1組卷:34引用:3難度:0.7 -
3.有些病原體侵入機體后,可以在機體的細胞內(nèi)存活、繁殖,并在細胞間傳播,稱為胞內(nèi)感染。研究人員為了探討機體對這些胞內(nèi)感染病原體的免疫作用,用小鼠做了如表所列的實驗。
分組 處理 A 幼年時被切除胸腺,成年后讓其接受某種胞內(nèi)感染病原體的感染 B 幼年時①,對成年后小鼠的處理同A組 C 幼年時被切除胸腺,成年后注射來自同種小鼠的T細胞并接受胞內(nèi)感染病原體的感染
(1)該實驗中的病原體相當于抗原,抗原是指
(2)A組小鼠成年后體內(nèi)抗體水平下降、從體液免疫的過程分析,原因是
(3)B組中小鼠幼年時的處理①是
(4)C組小鼠處理后,小鼠的
(5)對上述三組小鼠進行異體器官移植,移植物更易在發(fā)布:2024/12/31 4:30:1組卷:8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