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知識后,小明所在的科學興趣小組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完成了以下探究活動:
(1)在“探究樹蔭下的光斑”綜合實踐活動中,小明在一張卡片上挖了一個邊長為1cm的正方形孔(如圖1所示),在陽光下卡片水平放在離地面5cm處,發(fā)現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現圓形光斑,應將卡片遠離遠離(填“靠近”或“遠離”)地面。上述實驗中光斑的形狀雖然是不同的,但是它們的形成原理卻是相同的,它們的形成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該興趣小組成員關于開孔的形狀有了不同看法,小明設計了圖2的裝置,小華設計了圖3的裝置,小紅設計了圖4的裝置。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改變孔的大小,同時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你認為誰的設計更合理并說明理由:小華,在改變小孔大小時,控制了小孔的形狀不變小華,在改變小孔大小時,控制了小孔的形狀不變。
【考點】光學實驗設計與探究.
【答案】遠離;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小華,在改變小孔大小時,控制了小孔的形狀不變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0難度:0.5
相似題
-
1.學習了光學知識后,愛動腦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現象。如圖所示,她們給兩個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別打上一個圓孔和一個方孔,再用兩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別將小孔對著燭焰和燈絲,可以看到燭焰和燈絲通過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2)分析比較甲、丙兩圖,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3)通過實驗,可以看到燭焰和燈絲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選填“正立”或“倒立”)的實像,說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4)樹蔭下的圓形光斑就是 通過樹葉間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實像。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8難度:0.5 -
2.1607年,伽利略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光速的嘗試:他和助手分別站在相距1.5km的兩座山上,每人手拿一盞燈,伽利略先打開燈,當助手看到他的燈光時,立刻打開自己的燈,從伽利略打開燈到他看到助手那盞燈的燈光,這個間隔就是光傳播了3km的時間。這個實驗最終失敗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請你通過實驗方案的設計和操作兩方面分析伽利略失敗的原因。
發(fā)布:2024/8/8 8:0:9組卷:27引用:1難度:0.5 -
3.據資料顯示,北京2022冬奧會圣火火種采集時利用了凹面鏡對太陽光的會聚作用,而凸透鏡對太陽光也有會聚作用。請你利用以下器材,設計實驗探究同樣情況下凸透鏡與凹面鏡哪個對太陽光的會聚能力更強。
【實驗器材】直徑和焦距相同的凸透鏡和凹面鏡各1個、兩根相同的細木棒、秒表
【實驗步驟】
①;
②;
③。
【預期現象和結論】。發(fā)布:2024/8/14 0:0:1組卷:4引用:1難度:0.5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