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某班三個興趣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
【實驗一】
資料1:甲組同學查閱了紅磷、白磷等物質燃燒需要的最低含氧量如下:
可燃物的名稱 | 紅磷 | 白磷 | 蠟燭 |
最低含氧量/% | 8.0 | 4.0 | 16.0 |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問題:
(1)白磷和紅磷相比,使用白磷能使結果更準確,其原因是
白磷消耗氧氣更徹底
白磷消耗氧氣更徹底
,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式表達式 P+O2P2O5
點燃
P+O2P2O5
。點燃
(2)有同學提議用木炭代替紅磷做實驗,在集氣瓶底預先放少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小彤覺得不可行,其主要原因是
在氧氣不充足時,木炭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水也不與氫氧化鈣反應,會影響實驗結果
在氧氣不充足時,木炭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水也不與氫氧化鈣反應,會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二】乙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
(3)用圖2裝置進行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燃燒、冷卻后打開止水夾,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約占集氣瓶體積的70%,若鎂條只和空氣中氧氣反應,進入的水不超過其容積的21%,現在約為70%,由空氣的組成推測,減少的氣體中一定含有氮氣,理由是
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
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時不僅與氧氣反應,還能與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Mg3N2)。寫出鎂條與氮氣反應的化學式表達式 Mg+N2Mg3N2
點燃
Mg+N2Mg3N2
。點燃
【實驗三】丙組同學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微粒的運動,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 ②雙手捂住塑料瓶 ③將塑料瓶口朝下、操作過程中確保塑料瓶外形不變,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為如圖的MN段、NP段、PQ段。
(4)最能說明氧分子不斷運動的曲線是
A
A
(填字母)。A.MN段
B.NP段
C.PQ段
(5)MN段和NP段相比較,說明
溫度越高微粒運動速度越快(合理即可)
溫度越高微粒運動速度越快(合理即可)
。(6)隨著實驗的進行,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1
5
瓶內氧氣全部逸出,裝置內都是空氣
瓶內氧氣全部逸出,裝置內都是空氣
。【答案】白磷消耗氧氣更徹底;P+O2P2O5;在氧氣不充足時,木炭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水也不與氫氧化鈣反應,會影響實驗結果;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Mg+N2Mg3N2;A;溫度越高微粒運動速度越快(合理即可);瓶內氧氣全部逸出,裝置內都是空氣
點燃
點燃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0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一雙善于發(fā)現問題的眼睛能夠幫助我們學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
【發(fā)現問題】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發(fā)現石灰水先出現渾濁后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于是小強又將純凈的CO2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象與上次相同.
(1)小強做第二個實驗的目的是
小強查閱資料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xù)反應生成Ca(HCO3)2.
(2)由此,小強總結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是
小強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
【提出猜想】Ca(HCO3)2受熱能否分解?
【查閱資料】Ca(HCO3)2受熱分解生成CO2與碳酸鈣和水.請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計實驗】加熱時,如果產物中有水或二氧化碳生成,就可證明Ca(HCO3)2受熱能分解.
【實驗過程】小強在實驗室找到了一瓶Ca(HCO3)2粉末,取少量放入試管中進行加熱,加熱時觀察到試管口附近有小液滴產生.小強的結論:Ca(HCO3)2受熱能分解.
【反思與評價】
(1)小松認為小強的實驗不能確切證明Ca(HCO3)2受熱一定分解了,小松的理由是
(2)請你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加熱過程中有CO2產生.操作方法 預想的實驗現象 結論 有二氧化碳生成 發(fā)布:2024/11/27 8:0:1組卷:9引用:1難度:0.3 -
2.一雙善于發(fā)現問題的眼睛能夠給我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
【發(fā)現問題】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發(fā)現石灰水先出現渾濁后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強查閱資料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xù)反應生成Ca(HCO3)2.由此,小強總結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是
小強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
【查閱資料】Ca(HCO3)2受熱分解生成CaCO3、H2O和CO2.
【設計實驗】小強認為將加熱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就可以證明Ca(HCO3)2是否受熱分解,理由是
【實驗過程】小強在實驗室沒有找到Ca(HCO3)2,但意外的發(fā)現石灰水試劑瓶壁和瓶塞周圍有一些白色粉末.他想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找來小敏一起繼續(xù)探究:
【猜想與假設】
經過反復思考,他們認為白色粉末還可能是白色粉末成分 形成的原因 可能是 CaCO3 石灰水與空氣中的C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可能是 最近溫度較高,溶質的溶解度降低或者溶劑蒸發(fā),石灰水中的溶質結晶析出
【設計實驗】為了得出嚴密的結論,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實驗步驟 可能觀察到的現象 結論 取少許白色粉末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取上層清液,滴加1~2滴無色酚酞
往上述試管中的殘留固體中加入稀鹽酸 白色粉末中
(填“有”或“無”)
CaCO3由上述實驗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發(fā)布:2024/11/27 8:0:1組卷:24引用:1難度:0.1 -
3.①一雙善于發(fā)現問題的眼睛能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
發(fā)現問題: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在吹氣的過程中發(fā)現石灰水先出現渾濁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
于是,小強又將純凈的CO2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象與上次相同。
(1)小強做第二個實驗的目的是
(2)小強從老師那里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xù)反應生成Ca(HCO3)2。
由此,小強推測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是
小強還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
提出猜想:Ca(HCO3)2受熱能否分解?
查閱資料:Ca(HCO3)2受熱分解生成CaCO3、H2O和CO2
設計實驗:小強用①
實驗過程:小強在實驗室找到了一瓶Ca(HCO3)2粉末,取少量放入試管中進行加熱,加熱時觀察到試管口附近有小液滴產生。
小強的結論:Ca(HCO3)2受熱能分解。
反思與評價:
(1)小松認為小強的實驗不能確切證明Ca(HCO3)2受熱一定分解了,小松的理由是
(2)請你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加熱過程中有CO2產生(不允許使用堿溶液)選用的試劑 操作方法 預想的實驗現象 結論 有CO2生成 發(fā)布:2024/11/27 8:0:1組卷:22難度:0.5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