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春風十里      早春的江南,仿佛是在一夜之間蘇醒的。
      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之后,路旁的小草悄悄地從松軟的泥土中探出頭來,在輕風中搖曳著嫩綠的身姿。
      古老的旴江也在春風中醒來了,清澈的江水歡快地奔流,碧波柔柔地蕩漾著,如錦緞一般泛起粼粼的光澤。烏黑光亮的魚兒在水底悠閑地游動,偶爾浮上水面,像促狹而活潑的孩子,調(diào)皮地吐出一串串晶瑩的水泡。
      那天清晨,天剛蒙蒙亮,江面上霧氣彌漫。旴江南岸的青石碼頭上,靜靜地停泊著一艘舳艫木船。船上坐了不少人,有挑擔的農(nóng)夫、行旅的客商,也有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船帆已經(jīng)高高地揚起,似乎隨時就要離岸而發(fā),船夫卻還立在船頭,朝著岸邊的官道不停地張望。有人不耐煩地催促船夫趕緊開船,船夫卻不搭理,兀自等待著。
      遠遠的,從霧蒙蒙的小道深處,一前一后走來了兩個年輕人,身材清瘦而頎長,穿著青布的長衫,頭戴方巾,背著行囊,腳步輕快而急促。走在前面的那個更年輕,眉宇英俊,略帶幾分稚氣,他一路小跑,一個箭步躍上了船頭,有一點掩藏不住的興奮。后面那個年長些,也更沉穩(wěn),他步履從容,卻毫不遲緩,緊跟著上了船。
      “哦,原來是在等曾知縣的兩位公子??!”“兩位公子這是要去進京趕考吧?”“公子滿腹經(jīng)綸,肯定高中?。 贝系泥l(xiāng)里鄉(xiāng)親紛紛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這兩位公子,年輕的那位便是曾鞏,同行的是他的兄長,名叫曾曄。兩人此行正是從家鄉(xiāng)南豐出發(fā),進京去趕考的。當時,他們的父親曾易站在離南豐不遠的信州玉山縣任知縣。兩兄弟年輕英俊,人品純良,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shù)刈匀皇切∮忻麣狻?br />      一陣風吹來,船帆鼓鼓囊囊的,在桅桿上呼呼作響。船夫解開纜繩,使足氣力一篙撐去,大船便離了岸,在寬闊的旴江水中揚帆起航了。
      旴江是南豐人的母親河。它位于江西省東部,發(fā)源于廣昌縣境內(nèi)。在武夷山脈西麓的崇山峻嶺中,有一座名叫血木嶺的山峰。最高處的靈華峰海拔近千米,山上怪石嶙峋,且多罅隙,泉水從山石中噴涌而出,匯成山澗小溪,一路奔流——那溪流便是旴江的源頭。
      那澄凈舒緩的江水,是江西人生命的源頭,是家,是童年,是夢里的記憶,是靈魂的故鄉(xiāng),也是最初和最終,是根脈和歸宿。
      因此,關(guān)于曾鞏的故事,就讓我們從旴江開始吧。
      那個霧蒙蒙的春天的清晨,是在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那一年,曾鞏18歲。
      頭一年秋天,曾鞏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了州試,此番正要去京城汴梁參加禮部舉行的省試。這是他第一次赴考,也是他第一次進京。兄長曾曄比他大10歲,之前參加過兩次科舉,都落敗而歸,已經(jīng)沒有了當初的自信和雄心。曾鞏不一樣,他是有理想的,而且也正是不畏天高地厚立下雄心壯志的年紀。未知的人生和前途,在他眼里如同這順流而下的旴江水一樣,在春風中一日千里,生機蓬勃。
      船艙內(nèi)逼仄窄小,舉止局促,不免有點氣悶。曾曄性格外向,喜交談,遇上熟悉的同鄉(xiāng)和學友,便侃侃而談。曾鞏性情內(nèi)斂,生來好靜,在艙內(nèi)呆得枯燥,便獨自走到了艙外。他立于船頭,極目遠眺,只見江面上煙水蒼茫,兩岸的稻田、菜地、果園、樹林一片綠油油的。更遠處,水的盡頭,是連綿起伏的群山。曾鞏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出生在江西南豐曾氏家族,曾家秉承儒圣血脈,數(shù)代為官,詩禮傳家。
      曾鞏自幼機警聰慧,特別喜歡讀書,而且記性好,過目不忘,“讀書百數(shù)千言,一覽輒誦”。他五六歲時就開始讀書,不僅讀詩詞歌賦,還讀古文,通讀了《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儒學經(jīng)義,對司馬遷、韓愈等名家的文章尤其喜愛。那些深刻而樸素的儒家理論如同一塊堅定的磐石,奠定了他人生的思想基礎(chǔ)。少年時代,他就以文辭名聞四方。12歲時能寫策論文章,曾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傲摗敝傅氖撬未婆e考試中的六道論題,題目一般出自九經(jīng)、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傳釋中,“以五通為過焉”。也就是說,他12歲時應(yīng)答科考卷,落筆即成,且用詞偉麗,氣勢不凡。15歲時,曾寫下《上李連州書》,見解獨到,章法謹嚴,很快就傳誦開來,在鄉(xiāng)里傳為佳話。
      按照宋代的風俗,男子在15至25歲之間,“能通《孝經(jīng)》《論語》,粗知禮義之方”,即可舉行“冠禮”,也就是成人禮。此次進京參加科考,臨行前,父親鄭重其事地請家族長輩為曾鞏舉行了“冠禮”。儀禮雖然簡單,卻讓曾鞏的肩頭沉甸甸的,他常常會好端端地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冠禮之后,父親為他取字“子固”,既與其名“鞏”相關(guān),又與遠祖曾皙的字“子晳”、曾參的字“子輿”遙相呼應(yīng),寄托著家族長輩對曾鞏的厚望。
      “子固啊子固,你可千萬不要辜負了這個名字?。 痹栐谛闹心貙ψ约赫f。他感覺體內(nèi)有某種東西,像春天的小草一樣,正在血脈中蠢蠢欲動,似乎隨時會吐出嫩綠的新芽來?;蛟S,是那生命深處的儒圣的基因,正穿過一千多年的滄桑歲月,奔向他的人生。
      曾鞏兀自激動起來,他隱隱約約意識到,冥冥中有一種使命,歷史性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春風十里,風光正好。大船一路順風順水,不幾日就到了鄱陽湖,入了長江。江面更開闊了,江水奔涌不止,驚濤拍岸,曾鞏的內(nèi)心也隨之開闊起來。他迎風而立,暗暗立下了人生的志向。在茫茫長江的濤聲中,他年輕的心靈,為之風聲激蕩,為之澎湃起伏,為之躊躇滿志。
      因為,他的人生志向,不是做大官,不是發(fā)大財,而是成為圣賢!
(選自徐徐《一代醇儒話曾鞏》第一章,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旴江是南豐人的母親河,也是曾鞏最初為夢想出發(fā)的地方和最終靈魂的故鄉(xiāng)。
B.文章通過曾鞏和其兄長曾曄的強烈對比,突出曾鞏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和雄心壯志。
C.關(guān)于曾鞏家族和曾鞏童年、少年時的插敘,介紹了曾鞏的家世影響和少年才情,也呼應(yīng)了他的人生志向。
D.冠禮是古代男子成年的標志,曾鞏父親在他進京科考前為他舉行冠禮,寄托著對他的殷殷期望。
(2)關(guān)于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賞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承接上文父親給他取名字的用意——既與其名“鞏”相關(guān),又和曾皙、曾參的字呼應(yīng),使文章內(nèi)容更緊密連貫。
B.把曾鞏心中的動力比喻成春天的小草,動力推動他前進,正如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刻畫了曾鞏勤勉、堅定的形象。
C.語言鮮活生動,“蠢蠢欲動”“吐出嫩綠的新芽”等寫出曾鞏對未來充滿希望,擁有著青春的朝氣。
D.“體內(nèi)有某種東西”可以是流淌在曾鞏的血脈生命深處的儒圣的基因,這與文章結(jié)尾他成為圣賢的志向相呼應(yīng)。
(3)請簡要分析文章前四段在文中的作用。
(4)結(jié)合全文,分析曾鞏立于船頭、極目遠眺時的心理狀態(tài)。

【答案】B;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0/17 1:0:1組卷:13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冬牧場
    李娟
          ①我剛進入這片荒野的時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氣好,總會一個人出去走很遠很遠。我曾以我們的黑色沙窩子為中心,朝著四面八方各走過好幾公里。每當我穿過一片曠野,爬上曠野盡頭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曠野,以及這曠野盡頭的另一道沙梁,無窮無盡。--當我又一次爬上一個高處,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遠處的人居炊煙?。】墒裁匆矝]有,連一個騎馬而來的影子都沒有。天空永遠嚴絲合縫地扣在大地上,深藍,單調(diào),一成不變。黃昏斜陽橫掃,草地異常放光。那時最美的草是一種纖細的白草,一根一根筆直地立在暮色中,通體明亮。它們的黑暗全給了它們的陰影。它們的陰影長長地拖往東方,像魚汛時節(jié)的魚群一樣整齊有序地行進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②走了很久很久,很靜很靜。一回頭,我們的羊群陡然出現(xiàn)在身后幾十米遠處,默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這么安靜。記得不久之前身后還是一片空茫的。它們是從哪里出現(xiàn)的?它們?yōu)楹我绱四托牡?、小心地靠近我?我這樣一個軟弱單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賴的呢?
          ③我試著打聽過我們待的這個地方叫什么地名,但這么簡單的問題,居麻卻怎么也領(lǐng)會不了。于是直到現(xiàn)在我都沒弄清自己到底在茫茫大地的哪一個角落度過了一整個冬天……只知道那里位于阿克哈拉的西南方向,行程不到兩百千米,騎馬三天,緊挨著杜熱鄉(xiāng)的牧地,地勢東高西低。據(jù)我的初步調(diào)查,這一帶能串門的鄰居(騎馬路程在一日之內(nèi))有二十來戶,每戶人口很少有超過四個人的。共十來塊牧地,每塊牧地面積在兩萬至三萬畝之間。大致算下來,每平方千米不到二分之一個人。后來我從牧畜局查了一下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密度比這個還小,整個富蘊縣的冬季牧場,每平方千米不到四分之一個人。
          ④放下茶碗,起身告辭的人,門一打開,投入寒冷與廣闊;門一合上,就傳來了他的歌聲。就連我,每當走出地窩子不到三步遠,也總?cè)滩蛔》怕暢枘?!大約因為,一進入荒野,當你微弱得只剩呼吸時,感到什么也無法填滿眼前的空曠與闊大時,就只好唱起歌來,只好用歌聲去放大自己的氣息,用歌聲去占據(jù)廣闊的安靜。
          ⑤加瑪一直戴著一對廉價又粗糙的紅色假水鉆的耳環(huán),才開始我覺得俗氣極了。很快卻發(fā)現(xiàn),它們的紅色和它們的亮閃閃在這荒野中簡直如同另外的太陽和月亮那樣光華動人!另外她還有一枚鑲有粉紅色碧璽的銀戒指,這個可是貨真價實的值錢貨,便更顯得她雙手的一舉一動都美好又矜持。
          ⑥我還見過許多年邁的、辛勞一生的哈薩克婦人,她們枯老而扭曲的雙手上戴滿碩大耀眼的寶石戒指,這些夸張的飾物令她們黯淡的生命充滿尊嚴,閃耀著她們樸素一生里全部的榮耀與傲慢。
          ⑦有一天加瑪在一件舊衣服的口袋深處摸到了一枚假金戒指。當時已經(jīng)擠得皺皺巴巴,擰成一團了。居麻把它掰直了,再套在一根細鐵棍上敲敲砸砸一番,使之恢復(fù)了原狀。為表示友誼,加瑪把它送給了我。我非常喜歡,因為它看上去和真的金子一模一樣。若是以前,我是說什么也不會把這樣的假東西戴在手上的??扇缃?,在荒野深處這個儉樸甚至寒磣的家庭里,在僅具備最基本日常用具的生活里,在空無一物的天地間,它是我唯一的修飾,是我莫大的安慰。它提醒自己是女性,并且是有希望和熱情的……每當我趕著小牛向荒野深處走去,總是忍不住不時用右手去撫摸左手的手指,好像那枚戒指是我身體上唯一的觸角,唯一的秉持,唯一的開啟之處。在藍天下,它總是那么明亮而意味深長。
          ⑧十二月初,每隔兩天,就會有南遷的披紅掛彩的駝隊和羊群遙遠地經(jīng)過我們的牧地。我和加瑪高高站在沙丘上,長時間目送他們遠去,默數(shù)他們的駱駝數(shù)量,判斷他們的財富。什么也不為,什么也不說。他們的行進真是驕傲又孤獨。在荒野中他們最倔犟。
          ⑨有一天早茶后,加瑪喚我出去,我一看,又一支隊伍經(jīng)過西面的荒野向南慢慢行進著。但是加瑪又提醒我:“看,沒有馬?!弊屑氁豢矗?,隊伍里只有一個人步行牽著駝隊r同時還兼顧趕羊??磥砜慈ピ僖矝]有別人了。比起之前幾支又是摩托車又是座飾華美的馬匹的隊伍,可真寒磣啊。加瑪判斷道:沒有馬是因為他家昨夜駐扎時,馬跑散了;只有一個人前進是因為其他人都找馬去了。
          ⑩無論如何,那情景讓人看了很是辛酸。這是荒野,什么樣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樣的災(zāi)難都得吞咽。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段運用記敘、描寫、說明等多種表達方式,記錄“我”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xiàn)了自然環(huán)境的空曠、偏僻與牧場生活的孤寂、單調(diào)。
    B.第④段寫哈薩克族牧民在無人的荒野中放聲歌唱,體現(xiàn)了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而“我”也被他們這種生活態(tài)度所感染。
    C.第⑧段寫“我”和加瑪目送南遷的駝隊和羊群遠去,表達了“我”對順應(yīng)自然的游牧生活,以及創(chuàng)造財富的牧民們的禮贊。
    D.第⑨段中“隊伍里只有一個人步行牽著駝隊,同時還兼顧趕羊”的描寫,既傳達出游牧生活的艱辛,也激發(fā)了作者對牧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2)請分析文章第①段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3)文章在刻畫哈薩克族牧民女性人物形象時,突出描寫了她們的飾物(耳環(huán)、戒指),這些飾物有什么樣的意義?

    發(fā)布:2025/1/3 4:30:3組卷:7引用:2難度:0.4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曹雪芹其實是被“火車”撞死的?    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英文是世界上應(yīng)用最廣的文字之一。中文和英文,很難說哪一個更好、更優(yōu)美,只能通過比較,來分辨出兩種語言文字各自的魅力?!都t樓夢》就是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橋梁,《紅樓夢》的英文譯本,是最美的英文和最美的中文的對撞、比拼。比拼的結(jié)果,不是分出誰高誰低,在中文和英文的對撞里,它們魅力各顯,激越飛揚,淋漓盡致。
    1.從英文到中文    有這么一段英文:
          Soon they had finished their tea and sat down to a collection of choice wine and delicacies。
          上面這段英文翻譯成中文,可以翻譯成:他們很快喝完了茶,然后,坐下來盡享美食佳肴。--這樣的中文譯文,應(yīng)該說是基本合格的。但是,實際上,這句英文是《紅樓夢》一句話的翻譯結(jié)果。我們看看曹雪芹的原話是什么:
          須臾茶畢,早已設(shè)下杯盤,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說。(第八回)
          上面這段英文是標準的英文,上下文銜接連貫,句式緊湊,而曹雪芹的原文呢,無疑是非常好的中文,是流水句式,生動鮮活,比起“基本合格”的中文來說,有天壤之別!
    2.從中文到英文    第十七回,“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脈,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nèi),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我們看這句《紅樓夢》里的中文,第一小句8個字,中間小句4、5、4個字,結(jié)尾7、6個字,流水句,節(jié)奏感好,情景清新明快,畫面感強,是典型的優(yōu)美的中文。
          我們看看英文翻譯:
    “A stream gushed through an opening at the foot of the garden wall into a channel barely a foot wide which ran to the foot of the rear terrace and thence round the side of the house to the front,where it meandered through the bamboos of the forecourt before finally disappearing through another opening in the surrounding wall?!?br />      我突出句中的逗號,是為了讓大家看清楚這是英文的一個大長句。這個英文長句,很氣派,前半句竟然有40個詞,后半句有19個詞,蔚為大觀,就像一列火車,呼啦啦拽起了那么多的車廂,轟然前行。中文習慣于短句子,讀寫聽說,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短句子會讓我們更加便利,更加舒服。如果說英文是一列長長的火車,那么中文呢,就像個手推車,一人一車,翻山越嶺,細步款款。
    3.“火車中文”的尷尬    必須老老實實地承認,今天,我們已經(jīng)寫不出曹雪芹那樣的中文了。近代以降,我們草草地放下了手推車,急急火火地上了火車,以為只有這樣,我們的中文才能夠“現(xiàn)代化”。今日的“中文”,叫作“現(xiàn)代漢語”,是在繁瑣縝密的語法規(guī)則下制造出來的中文,是工業(yè)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一樣的中文,中文成了“產(chǎn)品”,已經(jīng)不是曹雪芹的“中文”了。滄海桑田,一言難盡……
          有人說要恢復(fù)“曹雪芹式的中文”,要恢復(fù)傳統(tǒng)中文的魅力,怎么辦?我以為我們還是從培養(yǎng)鑒賞力開始吧,要知道“曹雪芹中文”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學會鑒賞她,欣賞她;要讓人們知道,傳統(tǒng)中文又“美”又“好”,她比現(xiàn)代漢語“美”在哪里,“好”在哪里。我們不能狹隘地認為語言文字僅僅是個工具,她不僅是工具,而且是媒介,是文明傳承的介質(zhì),是人們獲取精神美感和靈魂歸屬的介質(zhì)。中文已經(jīng)存在幾千年了,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準則才不過100多年的時間,用100多年的尺子,去規(guī)范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語言文字,這把尺子太弱,太短,太貧乏無力了。
          提高傳統(tǒng)中文的鑒賞力,必須要克服的就是“火車中文”。
          比如:盡管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23日呼吁美國總統(tǒng)布什要求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立即實現(xiàn)停火,但布什對此表示拒絕并反對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立即停火。
          上面這句話,前半句也是40個字,赫然展開,雖然氣派,但是讓人眩暈,我們閱讀起來,也很吃力,習慣了讀短句子的中國人,也許得憋著一口氣才能讀完這個“火車中文”。越到最后,氣息越短,這樣的閱讀感受多么糟糕?。≈形纳狭恕盎疖嚒?,跟《紅樓夢》漸行漸遠,跟中國人愉悅的閱讀感受漸行漸遠。
    再看“那則讓她哭了整整一夜的她母親昨晚因車禍受重傷而不治身亡的消息對她來說的確是個十分沉重的打擊”。
          這句話是“超級火車中文”,簡直就是動車組,竟然包括了整整45個字,從現(xiàn)代漢語語法來看,沒有任何問題,但面對這樣一個讓人崩潰的句子,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卻無能為力,這是多么荒謬的事情!在這里,“曹雪芹的中文”已經(jīng)死了,是被“火車中文”撞死的。
          品紅樓,品的是曹雪芹的中文,這是一種審美的語言,讓人感嘆,也讓人唏噓不已--
          今天的中文說“女孩”,曹雪芹中文則說“豆蔻”;
          今天的中文說“女人”,曹雪芹中文則說“巾幗”;
          今天的中文說“美女”,曹雪芹中文則說“紅顏”;
          今天的中文說“老人”,曹雪芹中文則說“白發(fā)”;
          今天的中文說“海棠花在春天里靜靜地開放著”,曹雪芹中文則說“海棠春睡”;
          今天的中文說“一個美女一生總是會受很多的痛苦和傷害,命運總是不理想”,曹雪芹中文則說“紅顏薄命”。
          今天的中文說“白色的眉毛”,曹雪芹中文則說“秋眉”;
    ……
    (1)本文題目“曹雪芹其實是被‘火車’撞死的?”,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題目起得好不好?說說你的看法。
    (2)結(jié)合原文,說說作者認為的“曹雪芹式的中文”具有怎樣的特點。文中所說的現(xiàn)代漢語有什么特點?
    (3)第二十六回,“寶玉無精打采的,只得依他?;纬隽朔块T,在回廊上調(diào)弄了一會雀兒;出至院外,順著沁芳溪看了一會金魚”。這段話寫寶玉春困打盹,襲人勸他出去走走,消消困。閱讀了本文之后,你覺得這段話好在哪里?

    發(fā)布:2025/1/7 8:0:2組卷:0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等你在西湖      ①等你在西湖,惠州那個天然幽雅、義薄云天的西湖。
          ②“東坡太糊涂,西湖復(fù)西湖”。賴少其先生的這句話,總會在文人心底激起無邊的波瀾。當初的調(diào)侃也好,嘆惋也罷,卻是對蘇東坡命運的經(jīng)典概括。中國古代的官員,有幾人像他那樣,揣了冷颼颼的任職文書,拖家?guī)Э?,在中國的幾十個州疲于奔命?有幾人像他那樣,閱盡宦海險惡,飽嘗溺水之危?所謂經(jīng)典概括,舍棄了大多的歲月烙印,只留下讓他傾情以注的兩個西湖。
          ③一個是杭州的西湖,綽約天下,儀態(tài)萬方,風流熱烈。一個是惠州的西湖,湖山擁吻,景觀掩映,縈繞一湖的詩意,吟喃著的是清奇嫻淑的品格。
          ④九百四十年前,杭州通判蘇東坡攜友載酒,泛舟湖上。邂逅了美麗善良、冰雪聰慧的王朝云,從此他的身邊多了一個紅顏知己。二十年后,屢經(jīng)貶謫的東坡被貶惠州。兩位王夫人先后逝去,姬妾們隨著他在官場的跌跌不休與生活的茹苦無期,一個個悄悄離開了他。陪他一路顛簸來到惠州的,只剩一個王朝云了。進得蘇門二十年,朝云經(jīng)歷的是饑寒之苦,抄家之禍,囹圄之災(zāi),喪子之痛。跟隨一個不合時宜的人,除了相依為命,愛到地老天荒,別的任何欲望,都是癡人說夢,甚或是不潔之念了。
          ⑤一貶再貶,變化著的只是職位,心系民生、造福一方的為官之道,東坡至死不渝。一到惠州,東坡就振作抖擻起來。他先是驚艷于惠州的美景,高唱“嶺南萬戶皆春色”,繼之為惠州包容的文化及淳樸的民風所感動。他慶幸因禍得福,這用以流放罪臣的蠻荒瘴癘之地,竟然是一個人間天堂。那種闊別已久、衣錦還鄉(xiāng)的皈依情愫油然而生。他竭力籌措資金,興修水利,遷造兵營,施藥濟人……不遺余力地改善當?shù)孛裆?br />      ⑥“國家不幸詩家幸”,清人的這句話,一直被后人引用。其實,詩家之幸,不過是出了一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作。東坡貶惠州,卻是一個“詩家不幸謫地幸”的典范。“一自坡翁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東坡改善了惠州的民生,激活了惠州的文化積淀,使惠州成為一個具有大山水、大人文、大境界、大前程的名城。
          ⑦最值得惠州自信和驕傲的,還是西湖。為了西湖的筑堤建亭,他不惜捐了犀帶,也不惜花甲弱質(zhì),親臨工地,日督夜巡。西湖修葺一新,他與民眾歡宴相賀,“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葜莸奈骱灿蓶|坡彼時的五湖六橋,再到之后的八景、十四景、十六景,日益生機勃勃,早已成為天下的美景。它天人合一的精神格局,古今互照的深刻意蘊,不僅僅滋養(yǎng)著惠州,也滋養(yǎng)著天下。長長的蘇堤,就是融匯天人、穿越古今的天路。堤被兩排常綠的榕樹簇擁著,抬頭看得見樹冠上的醉醺醺的白云,這白云都是東坡當年結(jié)交的酒徒,只要晴日就賴在那里。低頭可見水中無數(shù)的明眸,它們因王朝云舒袖而生,閃爍的秋波給行人講述當年筑堤時的熱鬧場面。
          ⑧走過蘇堤,西山早已敬候。西山并不算高大,卻是碧翠晶瑩,如嬰初洗,即便是朗朗晴日,也處處濕潤養(yǎng)目;不要說花卉草木了,就連石階磚墻也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陳香。聳立在山頂?shù)木褪侵慕ㄓ谔拼你糁匏?。登臨頂層,西湖的美景盡收眼底。幾座島嶼把西湖巧妙地分割為五湖,五湖息息相通,又讓景致俏皮地陳列,一景剛剛隱約,又一景猝不及防忽焉撲面。古人有“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蘇堤千頃邊,多少管窺夸見月,可知月在此間圓”的詩句,來贊揚六橋和蘇堤之美。
          ⑨絕佳的景觀,必有刻骨銘心的傷懷之處,可稱之“景魂”。西湖的“景魂”就在西山之東的孤山。三十四歲的朝云香消玉殞,始也西湖,終也西湖,孤山竟成了朝云的葬身之地。既把惠州作為家鄉(xiāng),又因朝云長眠于此,東坡唯一的奢望就是終老惠州,與朝云同葬一處,長相廝守。然而,不合時宜者過于天真,他從不會韜光養(yǎng)晦,視韜光養(yǎng)晦為偽苦行僧偽君子的暗室小技。他的詩“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此為被貶惠州的詩作《縱筆》),引起政敵的忌恨,他們豈容東坡這般瀟灑快活?告密皇上,龍顏一怒,再貶海南島的儋州。這是僅次于死刑的懲罰。東坡最后一次拜謁朝云墓,沉默良久,說道:“垂老投荒,無復(fù)生還之望。”他依稀聽到墓中朝云的應(yīng)答:“等你在西湖?!睎|坡的話果真應(yīng)驗,三年后病死歸途,而朝云的等待,已近千年。
          ⑩等你在西湖,在惠州人心中,朝云并沒有死,她是照耀西湖的明月;她是守護這方水土的女神。朝云墓前的香火,千年不熄!等你在西湖,只消在朝云墓前一站,那裊裊而上的,豈止是隔世的紫丁香
    ?西湖的生命線是蘇堤,蘇堤是東坡臥身而成。走在蘇堤上,步步都感受到東坡有力的脈動。世人不必念叨什么人生苦短、白駒過隙,只要重情義、守善念地過好每一天,也就獲得了永恒。商人不必計較經(jīng)營的盈虧,可知那億萬的資產(chǎn),換不來一寸蘇堤的美譽!身為官員的,不必埋怨風云多變、職位起伏,只要以民為父母,把民本民生鐫刻在心,竭力做好每件事,你便是百姓心中的豐碑。讀書做學問的,不必囚囿書齋,蘇堤漫步,看看層層疊疊的湖面微瀾,你可知那不只是唐詩宋詞的平平仄仄,更有今人智慧的酬唱以及不懈奮進的前呼后擁。
    ?等你在西湖,這是義薄云天的惠州人的一個美麗心緒,更是對天下人的呼喚。
    (取材于李貫通的同名散文,原文有刪改)(1)下列對作品中相關(guān)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蘇軾的《縱筆》是七言絕句,而杜甫的《登高》,則屬于七言律詩。
    B.蘇東坡,被貶惠州期間,除了寫詩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
    C.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的象征,本文中的“紫丁香”就有此意。
    D.犀帶,飾有犀角的腰帶。中國古代官員身份的象征,腰帶上的裝飾不同,其官階品位也不同。
    (2)下列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杭州西湖與惠州西湖都讓蘇東坡為之傾情以注,而這傾情以注也恰好體現(xiàn)了他的為官之道。
    B.文中第⑦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堤被兩排常綠的榕樹簇擁著……只要晴日及賴在那里”,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長提兩側(cè)榕樹環(huán)圍,樹冠上白云繚繞的美景,突出西湖天人合一的格局。同時也暗示出蘇東坡曠達豪邁的情懷。
    C.作者在文中對“國家不幸詩家幸”這種說法表達了不滿,更對其一直被后人引用提出了批評。
    D.文章題目“等你在西湖”中“你”這個詞不僅含義豐富,而且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
    (3)文章第⑥段說“東坡貶惠州,卻是一個‘詩家不幸謫地幸’的典范”。請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說說蘇東坡被貶惠州為什么是“謫地幸”?
    (4)文章第①段說惠州的西湖是“義薄云天”的。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說說惠州西湖的“義薄云天”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發(fā)布:2025/1/3 9:30:5組卷:36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