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第一高級中學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7/3 16:0:24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科學家與藝術家經(jīng)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這兩種人必須經(jīng)常把新的和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協(xié)調起來,并且為在混亂當中建立新的秩序而奮斗。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們應互相幫助并幫助一切人。他們能鋪平溝通藝術與科學的道路,并且用多種多樣、變化多端、極為寶貴的全世界共同的紐帶把藝術和科學同整個廣闊的世界聯(lián)系起來。”“爭取做到這些,不是輕而易舉的。我們面臨的時刻是嚴峻的,但我們應該保持我們美好的感情和創(chuàng)造美好感情的才能,并在那遙遠的不可理解的陌生地方找到這個美好的感情?!?br />      奧本海默震撼人心的話語,表達了科學家和藝術家最為崇高莊嚴的理想,情感和智慧;也體現(xiàn)了人類對真、善、美最偉大的追求和信仰。
          在小小的藍色地球上,當人類面對自己文明的歷程思考時,不安地發(fā)現(xiàn)輝煌中有一片又一片人類理想與熱情的廢墟并列。特別是大工業(yè)時代機器歷史留下的缺陷,給人類的心靈留下了層層凄涼和憂患。
          人總想神有所歸,心有所寄,慮有所定?!拔疑緹o鄉(xiāng),心安是歸處。”“這是為什么”和“為什么想知道為什么”已成為科學與藝術永無終結的追問。消除憂患,凈化人性,建造人類精神家園已歷史地交給“藝術與科學”來承擔。不同的是科學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懷擁抱自然之理,把認識抽象為自然定律,藝術家則以宇宙之理傾述人性之情,把生命精神的思考譜寫為人性和宇宙和諧的自律。正如李政道先生說:“科學的目標是準確的回答和求解。但是,科學家不可能找到所有答案,也沒有最終答案,只能增加答案,而增加答案和了解客觀世界的動力是美好的情感,沒有情感就沒有創(chuàng)造力。什么是生命的意義,什么是社會的意義,最重要的是美好的情感,這和創(chuàng)造藝術的動力完全相同?!彼允斚壬f:“藝術家就是科學家,藝術的規(guī)律都是科學的?!?br />      與科學相比,藝術是通向宇宙的另一條路。大凡有所貢獻的藝術家,其心靈無不上通天宇,下達人性;為高揚自然生命精神和人性生命精神的和諧而努力;為建造人類真、善、美的精神家園而獻身。他們共同以崇高的人性精神愛撫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愛撫人性,他們在造化的恩寵中,與天同樂于動,與地同悲于失。
          天,在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心目中,大概是孕育智慧的最終本源。人的心靈一旦融入浩渺無垠的宇宙時空中,一切理性的美,情感的美,力量的美,即會蕩起無限的波瀾。人類在冥思中靜悟,在直覺的非邏輯的感悟中發(fā)現(xiàn),在誠實的實驗中證實,在生命主專中感受善奏和美丑。天意與人意相連,催人至理,引人幻想,若將渺小融于宏大必給人意志;將人情化為天地之情,必給人大美和壯美,大可騰至天宇,小則入乎精微。藝術與天合氣、與地合理,與人合情,藝術樂仁樂靜自在心通天宇。故貝多芬講:“打進心坎的藝術來自天?!薄稑酚洝吩疲?'圣人作樂以應天。''石濤說:“天能授人以畫”,“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藝術的真諦在自然,“師法自然”注定是藝術與科學的永恒課題。
          自然內在的秩序嚴密神奇,大無外,小無內。人類已知越多,未知越大,激起人們探索的欲望也就愈強烈。這正如科學家兼藝術家和哲學家的愛因斯坦所說:“人們總想以最適當?shù)姆绞疆嬕环喕最I悟的世界圖象。”“這就是畫家、詩人、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所做的,他們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庇谑牵@個世界由方程、函數(shù)、形、色、觀念、文字、音符等組成?!斑@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shù)學公式組成,我們試圖創(chuàng)造合理的圖象,使我們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樣,并且可以獲得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達到的安定?!睈垡蛩固沽钊松钏嫉脑捳Z不僅告訴世人科學、哲學、藝術的共同基礎和目標,也說明惟科學、哲學、藝術的人造世界是人類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摘編自劉巨德《心通天宇的藝術與科學》)材料二:
          與這些區(qū)別一樣,藝術與科學也有許多共同點,這在19世紀即已為思想者們所注意。19世紀的偉大哲人、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認為藝術和科學都是自然在人頭腦中的反映,藝術是通過想象得出的反映,科學是通過理性能力得出的反映;美學家克羅齊說:“直覺知識與理性知識的最崇高的煥發(fā),光輝遠照的最高峰,像我們所知道的,叫做藝術與科學。藝術與科學既不同而又互相關聯(lián);他們在審美方面交會,每個科學作品同時也是藝術作品。”進入20世紀,科學家和藝術家在對自然界的對稱、和諧和美的規(guī)律加以探討、認識和表現(xiàn)后發(fā)現(xiàn),藝術與科學是密切相關而不可分割的。著名科學家李政道先生曾將藝術與科學形象地比作一枚硬幣的兩面,認為“他們的關系是與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關聯(lián)的。偉大藝術的美學鑒賞和偉大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隨后的感受升華和情感又是分不開的?!囆g和科學事實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它們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笨傊?,科學和藝術的共同點表現(xiàn)在諸多層面上,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認識和表述,根本的一點在于認識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科學技術在一定意義上影響和促進了藝術的生成和發(fā)展,藝術的發(fā)展和成果同樣也推動著、影響著科學的進步與發(fā)展。作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建設世界的兩個最有力的手段和臂膀,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缺一不可。
    (摘編自李硯祖《大趨勢:藝術與科學的整合》)(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奧本海默認為科學家和藝術家都為在混亂中建立新秩序而奮斗,兩者應該互相幫助,用好聯(lián)系世界的共同紐帶。
    B.科學家致力于把認識抽象為自然定律,而藝術家需要借助科學道理盡力表現(xiàn)人性之情,譜寫為生命精神的思考。
    C.李政道先生認為科學、藝術創(chuàng)造的根源和動力完全相同,二者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矛盾對立而又形成互補。
    D.愛因斯坦認為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都按照自己最適當?shù)姆绞饺ヌ剿?,最終創(chuàng)造互不相干的人類精神家園。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明進程中總會留下憂患,科學與藝術的本質特征使它們有能力擔起建造人類精神家園的歷史責任。
    B.中外藝術家、科學家對于科學與藝術關系的認識,常常殊途而同歸,石魯與克羅齊就有相似的觀點。
    C.有所貢獻的藝術家,其藝術創(chuàng)作無不打通宇宙與人性,從而使藝術作品成為超越科學認識的存在。
    D.藝術與科學有許多差別和共同點,密切相關而不可分割,這種認識是建立在自然規(guī)律的探究之上的。
    (3)根據(jù)材料內容,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如達?芬奇的人體和動物解剖及植物素描的精確性所表現(xiàn)出的那樣,他的油畫作品也展示出了他利用化學顏料所產(chǎn)生的奇特效果。
    B.印象派的誕生與光學色彩理論的突破聯(lián)系密切,當代印刷技術的“網(wǎng)點疊印”法也可以看做點彩派藝術的一種實際應用。
    C.漢墓出土的朱雀燈,朱雀展翅欲飛的體態(tài)極具美感,其設計正好與燈盤的空心槽處置相統(tǒng)一,添加燃料時燈仍能保持重心平穩(wěn)。
    D.數(shù)字敦煌是包括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和交互呈現(xiàn)的敦煌保護虛擬工程,使敦煌瑰寶數(shù)字化,實現(xiàn)敦煌壁畫的科學技術“穿越”。
    (4)論述類文章經(jīng)常運用“引用”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請結合上述材料,對此加以簡要分析。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組卷:29引用:6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條繩索
    (秘魯)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發(fā)現(xiàn)了一條從天上垂下來的繩索。
          那條長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繩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層里,胡安一邊看著它一邊想身邊沒有人會相信他看到的這一幕。
    “這孩子太孤獨,出現(xiàn)幻覺了?!甭牭胶驳墓适?,他姑姑會這么說?!皯搸タ葱睦磲t(yī)生!”最后她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見他爸爸正坐在門口的那段老樹干上。“有一條繩子從天上垂下來!”胡安喊道。
          父親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說的是一種奇怪的無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沒有人認真地對待這件事,然而他已經(jīng)習慣了,人們總是把他當成一個小孩子,盡管他都快十歲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騎著自行車到處來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發(fā)現(xiàn)的那條繩子非常粗大,我一個人沒法把它運回家?!焙苍囍酶赣H的語言表達,想讓他別再像平時那樣用輕蔑的表情看著自己?!澳氵€得洗洗臉,奶奶討厭看見你這樣渾身上下臟兮兮的?!备赣H回答說。
    “請您跟我來一下吧,爸爸,就一會兒?!焙舶蟮?。
          但這仍是徒勞,父親不喜歡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歡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決定再次消失,重新向發(fā)現(xiàn)那條繩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紋絲不動,風吹拂著,但那條繩索仍定定地懸在那里,并不是繃緊了,只是靜靜的。胡安看了它一會兒,又向天上望去,尋找一種解釋,但是同樣一無所獲,這時他想到直至現(xiàn)在他還沒有碰過那條繩索,就決定碰碰看,好證明那是真實的,而不僅僅是一種幻覺,或是海市蜃樓,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繩索,決定走過去。但因為某種原因,那種關于摟著繩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讓他產(chǎn)生了一絲恐懼,不敢向前走一步;考慮了幾秒鐘后,他吸了一口氣,向前邁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離,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輕輕地碰了一下繩索?!昂苘?。”他想。
          很快胡安忘掉了最初的恐懼,決定拉一下那條繩索。他用雙手抓住繩索,使勁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沒發(fā)生,繩索頂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決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摟著繩索縱身一跳,就像一個九歲的人猿泰山一樣吊在了繩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個小孩和三顆菜豆的故事,那個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種下了三顆菜豆,最后菜豆長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長到了天上,那孩子順著它爬上去,在頂端發(fā)現(xiàn)了一座城堡,里面滿是財寶。但是真的是菜豆嗎?菜豆不會長成爬蔓植物呀,真是個奇怪的故事……
          胡安學校的作業(yè)本上總是寫滿了老師的評語,說他是個非常不專心的孩子,喜歡在課堂上想入非非。現(xiàn)在胡安可給了所有那些老師一個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現(xiàn)了一條懸空的神奇的繩索,而他又由此聯(lián)想到了菜豆的故事和干渴的旅行者!“我應該爬上去,我得看看這是什么?!彼@樣想著,開始攀著繩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十米高的時候,就害怕得不敢繼續(xù)了,但是也沒有勇氣松開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該怎么辦,他的小手很疼,胳膊開始顫抖,他決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從家里隨便找個人來,讓他看看這條繩索。但是他剛準備動一下,就感到繩索開始下降。
          他又停下來,想等繩索穩(wěn)住以后再從容地滑下來,但是突然,砰!繩索猛地往下一頓,胡安大叫一聲,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自己還吊在繩索上,但是好像下降了一米;又是砰的一聲,繩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還不想松開手,他已經(jīng)嚇得不會動了,突然,從很高的地方傳來一聲: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繩索開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終于從固定它的地方松開了。
          繩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無法站起來,這樣過了一個多小時,繩索還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絕望地挪動著胳膊,這時他感到繩索濕透了……他終于從里面鉆了出來,一溜煙跑回了家,那時下午茶的時間早過去了。
          父母不想聽胡安解釋,他到家的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開始下著細雨;一頓懲罰后,他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透過窗戶看著雨,無法講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個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個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讓他出門,父母還在為他生氣,他那關于懸空的繩索的謊言讓他們更加惱火。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決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無法回到發(fā)現(xiàn)繩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監(jiān)視著他,同時全家人都受夠了那場綿綿不絕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是那場雨的罪魁禍首……
          在繩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個湖;隨著時間的流逝,湖帶來了植物,植物引來了動物,大草原變成了一個山谷;七十年后,那個被稱為“拉坎提亞”的山谷里的湖成了當?shù)睾喻V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邊和孩子們在湖里游玩,一邊與好幾個釣魚愛好者和漁夫一起釣著河鱒。但是一些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個人沒有在垂釣,那是一個老人,他看著沁涼的湖水,似乎在思念著什么。看了他好一會兒,我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上前問他在找什么。
    “我的繩索?!彼卮鸬?。
    (選自《譯林》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生動形象地塑造了胡安這個人物,運用了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xiàn)他的性格特點。
    B.小說主要采用第三人稱的敘述視角,但結尾兩段則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這樣可以使故事更具有真實感。
    C.作者交代三顆菜豆的故事,是為了進一步表現(xiàn)胡安喜歡幻想的性格,為后文寫胡安的怪異行為做好鋪墊。
    D.小說中的“繩索”象征意義豐富,既象征著童年好奇本能,也象征著人們向往的某種奇跡或理想等內容。
    (2)小說主人公胡安對“一條繩索”的探究與追尋,展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3)七十年后胡安仍在尋找他的繩索,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這樣結尾的妙處。

    組卷:6引用:3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文,完成題目。
          天下皆知美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
    (《老子?第二章》,有刪節(jié))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其微易散。為之未有,治之于未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刪節(jié))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1)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長短相形,高下相 傾:依靠
    B.難于其易 圖:反復考慮
    C.其脆易 泮:同“判”,分離
    D.其死也堅強 堅強:堅固
    (2)下列句中對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皆知美為美 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B.前后相隨,恒 也:語氣詞,表判斷
    C.為之未有 于:介詞,在
    D.安易持 其:指示代詞,那些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夫大國,難測也
    B.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為之于未有
    (4)下列關于選文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把很多現(xiàn)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等,認為所有這些對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認為,天下大事都得自小事、易事,沒有“小”,就沒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圣人、偉人。
    C.“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處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預見,要及時處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處理它。
    D.老子認為世界上的東西,凡是勇敢堅強的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凡是柔弱的都是有生命力的。因此,他認為人不可逞強斗勝,而應柔順謙虛。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②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組卷:4引用:2難度:0.5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4.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在成都白馬江畔送韓十四去江東探親時寫的。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②老萊衣:相傳春秋時隱士老萊子,七十多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③黃牛峽:位于宜昌之西。韓十四去江東探親要經(jīng)過此地。④白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慶)東北十里處。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暗扣題目,交代背景,揭示戰(zhàn)爭把天倫之樂、甚至人間萬物都破壞的現(xiàn)實。
    B.頷聯(lián)寫自己與朋友的經(jīng)歷,用自己的經(jīng)歷引出對方的遭遇,賓主分明,寄寓遙深。
    C.頸聯(lián)虛實結合,實寫黃牛峽水聲回響不絕,虛寫稀疏的樹影在白馬江邊掩映搖曳,秋意更濃,景象更覺悵然。
    D.尾聯(lián)“此別”總括前面離別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詩,“猶恐”二字與“嘆息人間萬事非”前后呼應,意味深長。
    (2)全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

    組卷:6引用:3難度:0.6

(三)名篇名句默寫

  •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賈誼在《過秦論》中用排比手法描寫秦始皇以武力統(tǒng)治天下的語句是“
     
    ,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
    (2)《無衣》中“
     
    ,
     
    ”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修整鎧甲和兵器,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狀態(tài)。
    (3)養(yǎng)成勤正衣冠的習慣,能收到防微杜漸的效果。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通過后唐莊宗寵信伶人失天下的典型事例得到了“
     
     
    ”的警示。

    組卷:5引用:1難度:0.9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0分)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祥林嫂是《祝?!防锏闹魅斯?,她是一個封建社會勤勞能干的勞動婦女,最后凄慘地死去的原因是由于黑暗的封建制度。(  )
          她的悲劇歷程是從死了丈夫開始的,這次不幸成了她生命歷程中屢次遭受打擊的基礎。初喪丈夫的祥林嫂________,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自信。她不堪婆婆的虐待逃到魯鎮(zhèn)做工;被婆婆強行拖回,在________的打鬧中嫁與賀老六為妻,不料賀老六得傷寒死了,兒子阿毛不幸被狼吃了。這些連續(xù)的不幸使祥林嫂孤身無援;她的大伯哥趁機收走了她的屋子,把她推向了命運的深淵,使得社會的打擊成為可能。她二次到魯鎮(zhèn),置身于社會倫理之中,飽嘗世人的________、屈辱冷落,在________的日子里漸漸絕望,最終淪為乞丐,凍死在天地圣眾歆享牲醴和香煙的鞭炮聲中。
          祥林嫂是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典型代表,她的悲慘命運是封建社會中具有一定反抗精神下層婦女共同命運的真實寫照。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她是一個封建社會勤勞能干的勞動婦女,最后凄慘地死去是因為黑暗的封建制度導致。
    B.她是封建社會一個勤勞能干的勞動婦女,最后凄慘地死去是由于黑暗的封建制度導致。
    C.她是封建社會一個勤勞能干的勞動婦女,最后凄慘地死去是黑暗的封建制度導致的。
    D.她是一個封建社會勤勞能干的勞動婦女,最后凄慘地死去是黑暗的封建制度導致的。
    (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她是封建社會一個不幸的勞動婦女
    B.她的人生悲劇給我們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考
    C.我們對她的人生悲劇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
    D.她是一個很值得大家同情的人
    (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A.精打細算  熱火朝天  冷嘲熱諷  索然無味
    B.精打細算  沸反盈天  冷眼旁觀  百無聊賴
    C.精明強干  熱火朝天  冷眼旁觀  索然無味
    D.精明強干  沸反盈天  冷嘲熱諷  百無聊賴

    組卷:19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題。
    《紅樓夢》所描繪的是在封建禮教禁錮下被扭曲了的人的生活,榮寧二府,窒息自由,成了死氣沉沉的大荒漠。然而,令人為之一振的是,大觀園,洋溢青春,成了①         。
    《大觀園》是作者為了整部小說精心構思的一座“大觀園”。“大觀園”是《紅樓夢》這部小說整體布局最重要部分,②         :元春因為省親從皇家深院,來到了民間,敘述天倫;十二小戲子,文官芳官薔官,也作為元妃的私人戲班出場;黛玉和寶玉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需要避諱的年齡,他們不可能在賈母住處一同吃住,那么必須要分開?。粚氣O已到“將笈之年”,也是待嫁之時,也需要獨立居住,不可能再和薛姨媽薛蟠住在一起;李紈作為“守節(jié)之女”,必須要有一個清靜寡欲的去處,那么“稻香村”的“竹籬茅舍”正好適合她!至于寶玉,作為《紅樓夢》主角的他,③         。大觀園是他們自己的舞臺,他們在這里渡過了短暫美好的時光,也是《紅樓夢》里面的“世外桃源”!
    (1)下列各句中的雙引號,和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雙引號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中國呼吁各國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變革的機遇,推動疫情后世界經(jīng)濟“綠色復蘇”。
    B.“十三五”期間,我國消費環(huán)境總體向好,市場秩序不斷規(guī)范,百姓放心消費,獲得感不斷增強。
    C.如果你是“未經(jīng)登記”的陌生人,你是無法進入的。
    D.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5引用:4難度:0.6

  • 8.閱讀回答問題。
    (1)《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回目中的“楊妃”“飛燕”分別指的是《紅樓夢》中的
     
     
    。
    (2)下列關于《紅樓夢》內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葬花吟》中詩句“一朝春盡紅顏老”的下句是“花落人亡兩不知”。
    B.賈寶玉佩戴的玉叫通靈寶玉,薛寶釵佩戴的是金鎖,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C.《紅樓夢》中,“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一語出于林黛玉之口;“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一語出于鳳姐之口。
    D.大觀園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紅院,鳳姐弄權是在鐵檻寺。

    組卷:6引用:1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蘇軾有一首《浣溪沙》的下闋是“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宋人周紫芝的《竹坡詩話》記載:“東坡嘗有書與其侄云:‘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br />      蘇軾對“清歡”和“平淡”的推崇,給人們以生活的啟迪。但對蘇軾的品味,有人極為認同,也有人不屑一顧。
          對蘇軾的品味,你又是怎么看的呢?請寫一篇文章說說你的看法。
    【注意】①題目自擬。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組卷:24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