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2課 祝福》2021年同步練習卷(9)
發(fā)布:2025/7/16 12:0:19
一、語言基礎訓練課時作業(yè)(十二)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00引用:4難度:0.5 -
2.下面語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是一項是( ?。?br />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雙轉移”成功“騰籠換鳥”,“雙提升”戰(zhàn)略瞄準國際市場,提升產業(yè)競爭力和提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廣東從“拼汗水”、“拼體力”到“拼知識”、“拼智慧”,從生產到創(chuàng)意,從制造到創(chuàng)造,從貼牌到品牌,再次首當其沖,在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踐行科學發(fā)展觀中,敢為人先,正奮力“闖出一條新路”。
組卷:3引用:1難度:0.9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0分)
-
3.未免?難免
(1)為了口腹之欲而置健康于不顧,這樣的代價
(2)沒有經驗,就組卷:0引用:2難度:0.9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藥品可以幫我們預防、治療疾病,但若使用不當,①組卷:439難度:0.3
二、課內閱讀
-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火車鳴笛[意大利]
路易吉?皮蘭德婁“譫語。顱內神經發(fā)熱的癥狀?!贬t(yī)生們這么說。同事們在慰問之后,在回去的路上也紛紛用剛在學生那里學來的專業(yè)術語,準確描述貝盧卡的癥狀:
“腦膜炎。”
“顱內神經發(fā)熱。”
他們努力想表現出一些痛苦,內心深處卻有一絲欣喜,這是一種“看望同事”的任務達成后的滿足。更是一種對“身強體健”的自身現狀的喜悅。
“他說什么了嗎?”
“還不是那一套,胡言亂語。”
的確,前一晚貝盧卡發(fā)狂似的頂撞了他的上司,當上司嚴厲地訓斥他時,他更是差點就朝上司撲了過去。同事們由此更加確信:貝盧卡已經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精神病患者了。
因為再也找不到一個比貝盧卡還要溫馴聽話、循規(guī)蹈矩、謹小慎微的人了。
“受限他的一個同事如此定義了貝盧卡的人生??蓱z的貝盧卡,一直在受限,受制于他無味的記眛員工作的苛求,除了賬目,他腦子里就不剩什么了。
與其說他是行走的整理柜,倒不如說是一匹任勞任怨拉磨的老驢,一匹戴著眼罩拉著同樣的推車以同樣的步伐走著同樣路徑的驢。
然而,這匹老驢被毫無憐憫地抽打了千百次,人們這樣做不過是為了取笑他,或者只是為了一些惡趣味:想知道他是不是會反擊。不說抬腳踢人吧,至少面露慍色,哪怕是有點發(fā)牢騷的征兆都可以。但是沒有絲毫反應。仿佛他就該如此沉默,又仿佛他根本感覺不到這些傷害。
因此,如果不用突然的精神失控來解釋的話,他所表現出的反抗,著實讓人無法理解。
更無法理解的是前一晚發(fā)生的事。
上司到他辦公室檢查表格和文件。
“你怎么回事?今天你都干了什么?”
貝盧卡微笑著看看他,帶著一絲不知羞恥的意味攤了攤手。
“你什么意思?”上司聲色俱厲地質問道。
“沒什么意思?!必惐R卡說,臉上仍舊帶著那種介于厚顏無恥與低能之間的微笑。“火車,卡瓦列雷先生?!?br />“火車?什么火車?”
“鳴笛了?!?br />“你在說什么鬼話?”
“卡瓦列雷先生,今晚火車鳴笛了,我聽見了它鳴笛的聲音?!?br />“火車?”
“是的,先生,您不知道我去過那里嗎?西伯利亞……還有……還有剛果的熱帶叢林……一下就到了……卡瓦列雷先生!”
同事們聽見了貝盧卡的這番話,一個個笑得不能自已。
終于,上司憤怒的情緒達到了頂峰,他無所不用其極地羞辱貝盧卡。
然而這一次貝盧卡并沒有逆來順受,在同事們的驚愕中,他挺身反抗了,并且一直喊著那句詭異的“火車鳴笛了”。現在他再也不會默默忍受了,因為他聽見火車鳴笛了,所以他不能也不愿再被這樣對待了。
他們用盡渾身解數才給貝盧卡穿上了精神病人的約束衣,把他拖到了精神病院。在醫(yī)院里,貝盧卡仍舊不停地說著火車鳴笛的事,甚至還模仿起了鳴笛的聲音,那笛聲像是自夜里傳來,縹緲又哀傷,聲聲不息。
讓所有人詫異的是,一個被視為記賬機器的“聾啞人”,現在居然在滔滔不絕地講著白雪皚皚的山峰與萬里無云的藍天交相輝映……總之都是些聞所未聞的東西。
當他們把這些事情連同貝盧卡突然精神失常的消息告訴我時,看到我沒有驚愕甚至連情緒也沒有絲毫的起伏,他們都疑惑不已。
的確,我平靜地接受了。我搖了搖頭,嘴角向下撇了撇,艱難地說道:
“先生們,貝盧卡沒瘋。這些事情是再正常不過的結果。之所以沒人能夠解釋原因,是因為沒有人真正了解貝盧卡的生活??墒俏伊私?。”
我是他的鄰居。我一直疑惑:這個男人是怎么跟生活抗爭到今天的。
他養(yǎng)著三個瞎女人:他的妻子、他的岳母和岳母的姐姐——后兩位因為白內障而失明;而他的妻子,沒有白內障,她天生就瞎。
三個人都想要人來伺候自己,但是根本沒人來伺候,所以她們就一天到晚地罵。他還有兩個在家守寡的“好女兒”,一個拖著四個孩子,另外一個帶了仨。
貝盧卡當記賬員那點微薄的薪水哪能養(yǎng)活這么多人,他又找了一份抄寫員的工作,晚上在家做。五個女人和七個孩子時常發(fā)出魔鬼般的尖叫,貝盧卡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干活。
最后,等所有人都睡下的時候,貝盧卡才能開始抄寫的工作,就這樣一直抄到手握不住筆、眼睛睜不開的深夜。
所以,先生們,那件再正常不過的事發(fā)生了。
當我去看望貝盧卡的時候,他一五一十地跟我說了。確實,他是有點過于激動了,但是發(fā)生的一切對于他來說實在是大正常了。他嘲笑那些認為他瘋了的人。
“那敢情好!”他說,“我還希望如此呢!”
在多年的折磨中,貝盧卡太過專注于他痛苦的存在,太過專注于他工作的賬單,沒有一點喘息的時間。就像一頭被束縛的野獸,被迫拉著磨。
兩天前的晚上,他又像往常一樣筋疲力盡地倒向了那個破沙發(fā),可能是因為太累了,他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很快就入睡。忽然,在深邃的寂靜中,他聽到了來自遠方的火車在鳴笛。
他仿佛覺得,在多年之后,自己的聽覺突然被喚醒了,鬼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火車的鳴笛聲喚醒了他,一下子帶走了他所有的不幸和苦難。他幾乎是從荒涼的墳墓中走了出來,投入了這個遼闊斑斕的世界。
這個時刻終于在他身處牢籠時降臨了。他突然間可以憑借覺醒的想象力去追尋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森林,每一片海洋……這不只是空間上的覺醒,更是時間上的頓悟。因為他在這里受苦的同時,白雪皚皚的荒涼高山在夜空中移走了清晨的藍色。是真的,他真的看見了這些,看見了海洋,見到了森林……
現在他進入了世界的精神層面,在某種程度上他得到了些許安慰。的確,他時不時能靠他的想象力來呼吸一下這個世界的新鮮空氣,來釋放自己。
這對他已足夠。
但當他第一天感受到這一切的時候,自然會失控,會因沉醉而酩酊。這個世界在一瞬間變成了一個災難。
等一切都重回正軌之后,他會去向上司道歉,會重拾他那記賬員的工作。只是從現在起,上司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宰割”貝盧卡了,他應該時不時給貝盧卡放個假,讓他可以去西伯利亞。
“卡瓦列雷先生,乘火車一下就到了?,F在,火車鳴笛了?!?br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臉上仍舊帶著那種介于厚顏無恥與低能之間的微笑”,小說通過這一神態(tài)描寫,刻畫了貝盧卡面對上司時無所畏懼的心理。
B.小說中用“拉磨的老驢”“行走的整理柜”來比喻貝盧卡,形象地寫出了貝盧卡平時循規(guī)蹈矩、謹小慎微、逆來順受的人生境況。
C.小說中對“藍天”“山峰”“森林”“海作”的描寫,充滿想象,這是貝盧卡對未知世界的憧憬,為小說增添了一抹暖色調。
D.小說中的“我”不僅是貝盧卡悲苦生活的見證者,也是貝盧卡粘神失常的理解者和理性分析者,“我”對貝盧卡的悲苦生活充滿了同情。
(2)請結合文本分析造成貝盧卡精神失控的原因。
(3)有人評價說皮蘭德婁擅于利用象征手法來暗示作品的思想,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10引用:2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杜甫是一位把以天下為己任作為自己人生使命的偉大詩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真正踏上政治舞臺的日子_____.但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杜甫都始終保持著渴望君臣遇合的君子理想。在杜詩中出現最多的古人形象是諸葛亮,在《蜀相》《詠懷古跡五首》《武侯廟》《八陣圖》《古柏行》等詩作中出現了30多次,并且很多詩都是單獨為他寫的。諸葛亮以智慧著稱于世,( ),對他的反復吟詠寄托了杜甫致君堯舜、竊比稷契的君子理想,既是托古抒懷,也是自我激勵。杜甫有仁者情懷,使杜甫對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體察入微。杜甫客居夔州時,曾寫下《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痹娙松踔磷⒁獾?,那無助的老婦人來打棗時,其實是充滿無奈、慚愧和恐懼的。正是這種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的細膩與體貼,使杜甫的詩歌總是與百姓的日常生活_____.新婚即別的夫婦,老無所依的征夫,顛沛流離的百姓,_____的親人,面對普通人的命運,杜甫的君子之心是那么柔軟;而對那些泡著溫泉品著駝羹的權貴,杜甫的君子之心則是無比的激憤:“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的君子之心不是小人儒的為己,不是鄉(xiāng)愿儒的附勢,而是君子儒的大庇天下蒼生。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A.不可勝數 將心比心 息息相關 杳無音信 B.不可勝數 設身處地 利害相關 遙遙無期 C.屈指可數 將心比心 息息相關 杳無音信 D.屈指可數 設身處地 利害相關 遙遙無期
A.杜甫是把以天下為己任作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偉大詩人,卻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B.杜甫是把以天下為己任作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偉大詩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C.杜甫是一位把胸懷天下作為自己人生使命的偉大詩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D.杜甫是一位把胸懷天下作為自己人生使命的偉大詩人,卻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3)下列在文章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A.但杜甫所稱道的卻不是他的智慧與巧算機謀,而是其與劉備君臣遇合的幸運機遇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
B.杜甫所稱道的除了他的智慧與巧算機謀,還包括其與劉備君臣遇合的幸運機遇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
C.他的智慧與巧算機謀沒有在文中多次出現,他與劉備君臣遇合的幸運機遇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為杜甫所認同
D.但杜甫所稱道的只是他的智慧與巧算機謀,而非其與劉備君臣遇合的幸運機遇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組卷:33引用:24難度:0.7 -
7.下面是《紅樓夢》中的一段描寫。請從表達特點及其效果的角度予以點評。要求:語言表達準確、簡明、連貫,不超過60字。
當時黛玉氣絕,正是寶玉娶寶釵的這個時辰。紫鵑等都大哭起來。李紈、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憐,便也傷心痛哭。因瀟湘館離新房子甚遠,所以那邊并沒聽見。一時大家痛哭了一陣,只聽得遠遠一陣音樂之聲,側耳一聽,卻又沒有了。探春、李紈走出院外再聽時,惟有竹梢風動,月影移墻,好不凄涼冷淡!組卷:5難度:0.5 -
8.請仿照下面這首詩的表達形式,另選一個吟詠對象,寫一首小詩,力求有哲理。
土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里,
你是塵埃。
【答案】火
燃燒在灶膛里,
你是溫暖。
肆虐在森林里,
你是災難。組卷:2難度:0.4
四、閱讀鑒賞
-
9.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采薇
魯迅
伯夷和叔齊轉身向北,討著飯,曉行夜宿,終于到了首陽山。
這確是理想的幽棲之所。新葉嫩碧,土地金黃,野草里開著些紅紅白白的小花,連看看也賞心悅目。他們滿心高興,用拄杖點著山徑,一步一步挨上去,找到上面好像巖洞的處所,坐了下來。
這時候,太陽已經西沉。鋪好羊皮袍,準備就睡之前,叔齊取出兩個大飯團,和伯夷吃了一飽。這是沿路討來的殘飯,因為兩人曾經議定,“不食周粟”,只好進了首陽山之后開始實行,所以當晚把它吃完,從明天起,就要堅守主義,絕不通融了。
首陽山不高不深,沒有虎狼盜賊,固然是其所長,然而下面就是首陽村,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而且有進來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類,一顆也找不出,大約早被他們摘去了。
叔齊只能用松針做了松針面,他就近拾了兩塊石頭,支起石片來,放上松針面,聚些枯枝,在下面生了火。
實在是許多工夫,才聽得濕的松針面有些吱吱作響,可也發(fā)出一點清香,引得他們倆咽口水。叔齊高興得微笑起來了,這是姜太公做八十五歲生日的時候,他去拜壽,在壽筵上聽來的方法。他端到伯夷的面前,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終于拗下一角來,連忙塞進嘴里去。他愈嚼,就愈皺眉,直著脖子咽了幾咽,倒哇的一聲吐出來了,訴苦似地看著叔齊道:“苦……粗……”
叔齊抖抖地也拗了一角,咀嚼起來,可真也毫沒有可吃的樣子。叔齊一下子失了銳氣,坐倒了,垂了頭。
然而還在想,掙扎地想,仿佛是在爬出一個深潭去。他想起自己還是孤竹君的世子時,保姆給他講故事:黃帝打蚩尤,大禹捉無支祁,還有鄉(xiāng)下人荒年吃薇菜。
他記得在山上正見過這東西。他忽然覺得有了氣力,立刻站起身跨進草叢,一路尋過去。果然,這東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還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這才拿回來;還是用那烙過松針面的石片來烤薇菜。葉子變成暗綠,熟了。但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來,放在自己的嘴里,閉著眼睛,只是嚼。
“怎么樣?”伯夷焦急地問。
“鮮的!”
兩人就笑嘻嘻地來嘗烤薇菜;伯夷多吃了兩撮,因為他是大哥。
他們從此天天采薇菜。先是叔齊一個人去采,伯夷煮;后來伯夷覺得身體健壯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來:薇湯,薇羹,薇醬,清燉薇,原湯燜薇芽,生曬嫩薇葉……
然而近地的薇菜,卻漸漸的采完,雖然留著根,一時也很難生長,每天非走遠路不可了。搬了幾回家,后來還是一樣的結果。而且新住處也逐漸的難找了起來,因為既要薇菜多,又要溪水近,這樣的便當之處,在首陽山上實在也不可多得的。叔齊怕伯夷年紀太大了,一不小心會中風,便竭力勸他安坐在家里,仍舊單是擔任煮,讓自己獨自去采薇。伯夷遜讓了一番之后,倒也應允了,從此就較為安閑自在。
然而首陽山上是有人跡的,他沒事做,脾氣又有些改變,從沉默成了多話,便不免和孩子去搭訕,和樵夫去扳談。也許是因為一時高興,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緣故罷,他竟說出了他們倆原是遼西的孤竹君的兒子,他老大,那一個是老三。父親在日原是說要傳位給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卻一定向他讓。他遵父命,省得麻煩,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兩人在路上遇見,便一同來找西伯——文王,進了養(yǎng)老堂。又不料現在的周王竟“以臣弒君”起來,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陽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齊知道,怪他多嘴的時候,已經傳播開去,沒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親不肯把位傳給他,可也不能不說很有些眼力。叔齊的預料也并不錯:這結果壞得很,不但村里時常講到他們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來看他們的人。有的當他們名人,有的當他們怪物,有的當他們古董。甚至于跟著看怎樣采,圍著看怎樣吃,指手畫腳,問長問短,令人頭昏。而且對付還須謙虛,倘使略不小心,皺一皺眉,就難免有人說是“發(fā)脾氣”。
有一天,他們倆正在吃烤薇菜。忽然走來了一個二十來歲的女人,先前是沒有見過的,看她模樣,好像是闊人家里的婢女。
“您吃飯嗎?”她問。
叔齊仰起臉來,連忙陪笑,點點頭。
“這是什么玩意兒呀?”她又問。
“薇?!辈恼f。
“怎么吃著這樣的玩意兒的呀?”
“因為我們是不食周粟……”
伯夷剛剛說出口,叔齊趕緊使一個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聰明得很,已經懂得了。
女人冷笑了一下,大義凜然地斬釘截鐵地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在吃的薇,難道不是我們圣上的嗎!”
伯夷和叔齊聽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個大霹靂,震得他們發(fā)昏。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連看看也害羞,連要去搬開它,也抬不起手來,覺得仿佛有好幾百斤重。
樵夫偶然發(fā)現了伯夷和叔齊都縮做一團,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約這之后的二十天。老羊皮袍卻沒有墊著,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
消息傳到村子,轟動了一大批來看的人,一直鬧到夜。夏夜納涼的時候,還有人談起他們的事情來。有人說是老死的,有人說是病死的,有人說是給搶羊皮袍子的強盜殺死的,后來又有人說其實恐怕是故意餓死的,說阿金姐曾經上山去奚落他們了幾句,傻瓜總是脾氣大,大約就生氣了,絕了食撒賴,可是撒賴只落得一個自己死。
阿金姐卻并不以為伯夷叔齊的死掉,是和她有關系的。自然,她上山去開了幾句玩笑,是事實,不過這僅僅是玩笑。那兩個傻瓜發(fā)脾氣,因此不吃薇菜了,也是事實,不過并沒有死,倒招來了很大的運氣。
“老天爺的心腸是頂好的,”她說,“他看見他們撒賴,快要餓死了,就吩咐母鹿,用它的奶去喂他們。您瞧,這不是頂好的福氣嗎?可是那賤骨頭不識抬舉,喝著鹿奶,想著鹿肉。鹿是通靈的東西,它已經知道了人的心思,立刻一溜煙逃走了。老天爺也討厭他們的貪嘴,叫母鹿從此不要去。您瞧,他們還不只好餓死嗎?哪里是為了我的話,倒是為了自己的貪心,貪嘴呵!……”
聽到這故事的人們,臨末都深深的嘆一口氣,不知怎的,連自己的肩膀也覺得輕松不少了。即使有時還會想起伯夷和叔齊來,但恍恍惚惚,好像看見他們蹲在石壁下,正在張開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
(節(jié)選自《故事新編》,有刪改)【注】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殷商遺民。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尊天倫,不愿打亂社會規(guī)則,也未繼位,二人先后出國前往周圍考察。周武王伐紂,二人扣馬諫阻。武王滅商后,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于首陽山。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不厭其煩地介紹了薇菜的豐富做法,做湯、做羹等,寫出了伯夷和叔齊艱難生活中的一些詩意,賦予采薇審美意義。
B.文章多處描寫了伯夷和叔齊在首陽山的“吃”,將這二人從傳統(tǒng)道德的神壇上拉下,還原了他們作為凡人無法回避的生活窘境。
C.小說中那些討論伯夷叔齊死因的村里人,和《祝?!分刑匾庹蚁榱稚┞犓v故事的女人們一樣,都是魯迅筆下的“看客”群體。
D.文章結尾,村人們想象伯夷叔齊張開“大口”,“拼命”吃鹿肉的場景,這是村民們在自我安慰,找到讓自己輕松的理由。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二段描寫了首陽山的秀麗幽靜之景,既烘托了伯夷和叔齊二人此時的愉悅心情,又和下文的悲劇結局形成反差。
B.“掙扎地想,仿佛是在爬出一個深潭去”,運用比喻,描寫了叔齊在沒有食物吃的情況下,極力尋找解決辦法的迫切心情。
C.魯迅善用閑筆,看似隨意,實有深意。比如“伯夷多吃了兩撮,因為他是大哥”,這里暗含了魯迅對儒家傳統(tǒng)倫理的態(tài)度。
D.文中運用反復的手法,多次提到“不食周粟”,從正面肯定了作為儒家道德典范的伯夷和叔齊身上的高風亮節(jié)——堅守道義。
(3)文中畫線句子反映了人物什么樣的心理?
(4)魯迅的《故事新編》是“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在創(chuàng)作上對歷史神話等故事進行深刻的創(chuàng)新?!恫赊薄愤@篇小說的“新”表現在哪里?請簡要分析。組卷:1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