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5/7/13 22:0:6

一、選擇題(共12題,共36分)

  • 1.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個裝有水的圓柱形容器,水面漂浮著一個放有鐵球的燒杯(ρ>ρ);若將鐵球從燒杯中取出緩緩放入水中,燒杯仍豎直浮在水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3368引用:9難度:0.5
  • 2.下列關于力和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358引用:79難度:0.9
  • 3.如圖所示,下列作圖中有錯誤的是( ?。?/h2>

    組卷:24引用:2難度:0.9
  • 4.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組卷:15引用:1難度:0.6
  • 5.如圖所示的圖象中,能正確反映重力與質(zhì)量關系的是( ?。?/h2>

    組卷:244引用:2難度:0.7
  • 6.兩個完全相同的量筒內(nèi)都盛有水,將質(zhì)量相等的實心鋁球和銅球分別放入量筒內(nèi)浸沒,已知水對量筒底部壓強相等,則量筒對桌面的壓強( ?。?/h2>

    組卷:146引用:4難度:0.5
  • 7.一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物體的( ?。?/h2>

    組卷:50引用:6難度:0.9
  • 8.小王制成如圖所示的“自動給水裝置”,是用一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剛被水浸沒。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207引用:2難度:0.7
  • 9.下列關于彈簧測力計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14引用:1難度:0.6
  • 10.下列場景中,能明顯觀察到力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是(  )

    組卷:160引用:3難度:0.8
  • 11.如圖是課堂上研究滾擺運動的實驗,在滾擺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 ?。?/h2>

    組卷:102引用:3難度:0.8
  • 12.在中國科技館的展廳里,擺著一個如圖所示,叫做“最速降線”的展品:兩個并排軌道的起點高度一樣,終點高度也一樣;一個是傾斜的直軌道,另一個是向下彎曲的弧形軌道。將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同時分別從直軌道和弧形軌道的起點釋放,弧形軌道上的乙球先到達終點。若不計一切摩擦阻力,則關于兩小球從起點至終點的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371引用:3難度:0.7

二、填空題(共4題,共12分)

  • 13.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于2023年在成都舉辦,射箭運動員積極備戰(zhàn)訓練,弓弦被手拉彎時發(fā)生的是
    形變,施力物體是
    。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14.小亮乘坐鄭州地鐵1號線的過程中,做了一個探究小實驗:在列車直線加速行駛過程中,他在車廂內(nèi)豎直向上跳起,則他會落在車廂內(nèi)
    (選填“原起跳點”“起跳點前側”或“起跳點后側”),原因是
    。

    組卷:200引用:4難度:0.7
  • 15.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器材和步驟a、b、c、d進行了實驗探究。請通過觀察和比較回答下列問題:

    (1)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可利用步驟
    和步驟
    ,得出的結論是

    (2)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之間的關系,可利用步驟
    和步驟
    ,得出的結論是

    (3)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之間的關系,可利用步驟
    和步驟
    ,得出的結論是
    。
    (4)本實驗采用的實驗方法
    。

    組卷:54引用:4難度:0.3
  • 16.如圖是一只小狗在太陽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據(jù)圖中所給的信息,一名質(zhì)量為50kg的中學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為
    N,質(zhì)量是
    kg.(地球上g取10N/kg)

    組卷:782引用:10難度:0.5

三、實驗題(共3題,共26分)

  • 17.有甲、乙兩根彈簧,彈簧的伸長量L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如圖所示。若要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彈簧
    (選填“甲”或“乙”);當不受拉力時,乙彈簧的原長是2cm,若把一個重力為6N的物體掛在乙彈簧下靜止時,彈簧的長度變?yōu)?
    cm。

    組卷:217引用:2難度:0.7
  • 18.為了探究“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小雷同學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有關;
    猜想二: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被壓縮的程度有關。

    為探究猜想一是否正確,小雷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方案如下(以下所有彈簧被壓縮后都未超過其彈性限度):
    ①將A、B兩根外形完全相同,材料不同的彈簧分別按圖甲安裝好;
    ②將小球置于彈簧A的右端,使彈簧被壓縮的長度為3cm(見圖乙),放手后小球被彈出,并與一木塊相碰,木塊被推動了一段距離s1
    ③將小球置于彈簧B的右端,使彈簧被壓縮的長度為3cm,放手后小球被彈出,并與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塊相碰,木塊被推動了一段距離s2
    (1)本實驗,將不易觀測的彈性勢能轉(zhuǎn)換為
    來觀測,這種轉(zhuǎn)換思想在初中物體探究中經(jīng)常用到,請再舉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探究中出現(xiàn)的一例:
    。
    (2)此實驗中,若s1與s2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說明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無關。
    (3)小雷用上述裝置探究猜想二,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一。分析表一數(shù)據(jù),小雷得出“彈性勢能大小與彈簧被壓縮程度無關”的錯誤結論。小雷實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
    表一:
    實驗序號 彈簧編號 彈簧被壓縮距離/cm 木塊被推動距離/cm
    1 A 3 24
    2 B 6 24
    表二:
    實驗序號 1 2 3
    彈簧被壓縮距離/cm 2 4 6
    木塊被推動距離/cm 3 11 24
    在老師指導下,小雷糾正錯誤重新正確實驗,得出數(shù)據(jù)如表二。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小雷得出:在彈性限度內(nèi),同一彈簧的彈性勢能大小與彈簧被壓縮量成正比。小雷此結論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分析表二數(shù)據(jù),能得出的結論是:
    。(不能和小雷同學的結論相同)

    組卷:112引用:1難度:0.5
  • 19.據(jù)報道,一位物理老師在動物園內(nèi),用彈簧測力計稱出了一頭大象的重量,在稱象過程中,他用到吊車、鐵籠和一根很長的槽鋼(質(zhì)量分布和粗細均勻)等輔助工具,操作步驟如下:
    a.如圖(a)所示,將鐵籠系于槽鋼上的一端B點,當?shù)踯嚨蹉^在槽鋼上的懸吊點移至O點時,槽鋼在水平位置平衡。
    b.將大象引入鐵籠,保持吊鉤懸吊點O點和鐵籠懸掛點B點的位置不變。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住槽鋼的另一端,使之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b)所示。測得OB=10cm,OA=5m,鐵籠重2450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00N.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測出了大象的重量。
    (1)設計步驟a的目的是
    ;
    (2)大象的重量為多少N(寫出解題步驟);
    (3)槽鋼的重量為多少N(寫出解題步驟)。

    組卷:86引用:3難度:0.4

四、計算題(共3題,共30分)

  • 20.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小明按照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種情況進行實驗,其中A為木塊,B為重物,甲、乙兩圖中的接觸面較光滑且粗糙程度相同,丙圖中接觸面較粗糙。

    (1)實驗中要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應該讓木塊在水平面上做
    ,根據(jù)
    原理就可以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對比甲、乙兩圖的實驗,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
    (3)比較甲、丙兩圖的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

    (4)小明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丁所示。他用水平拉力F=3.8N拉動長木板,待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5N,若增大拉力F,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
    (5)生活中除了有滑動摩擦還有靜摩擦。如圖戊所示,消防員沿著固定的豎桿勻速向上爬行,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消防員沿著爬桿勻速向上爬行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
    B.消防員沿著爬桿勻速向上爬行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消防員的重力
    C.當消防員靜止時,若增大手對爬桿的握力時,其間的摩擦力不變

    組卷:83引用:1難度:0.5
  • 21.中國選手李堅柔在索契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本屆冬奧會首金,如圖所示為她在冰場上滑行的情景,回答下列問題(g取10N/kg)
    (1)若李堅柔體重55kg,每個冰刀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5cm2,當她單腳著地時,對冰面的壓強是多大?
    (2)滑冰過程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識,請你寫出其中兩條。

    組卷:36引用:2難度:0.5
  • 22.如圖甲所示,一個足夠高的薄壁圓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放有一個實心均勻長方體B,其底面積SB=300cm2,高hB=10cm,B的底部中心通過一根輕質(zhì)細桿與容器相連。現(xiàn)向容器內(nèi)緩慢注水,一段時間后停止注水,B始終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在注水過程中,細桿對物體B的力F隨水深度h的變化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忽略吸水等次要因素,且桿重、體積和形變均不計)。求:
    (1)細桿的長度。
    (2)B的密度。
    (3)如圖丙所示,把一個實心均勻正方體A緩慢放在B的正上方,水面上升2cm后恰好與A的上表面相平,平衡時桿對B的力恰好為
    1
    2
    F0,求A對B的壓強。

    組卷:277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