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東省聊城市陽谷實驗中學(xué)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三)
發(fā)布:2025/7/15 18:0:12
一、單選題
-
1.乒乓球被譽為我國的“國球”,其直徑約為( ?。?/h2>
組卷:103引用:3難度:0.9 -
2.小華用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運送貨物上樓,每次運送的量不定,每件貨物重為
100N;圖乙是在整個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貨物重力增加而變化的圖像。整個過程中物體上升保持v=0.4m/s不變,不考慮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 ?。?/h2>組卷:219引用:3難度:0.5 -
3.2022年9月30日,我國空間站組合體首次利用轉(zhuǎn)位機構(gòu)在軌實施大體量艙段轉(zhuǎn)位操作,由兩艙“一”字構(gòu)型轉(zhuǎn)變?yōu)閮膳摗癓”構(gòu)型,如圖所示。在轉(zhuǎn)位過程中,若說問天實驗艙是靜止的,則所選的參照物是( ?。?/h2>
組卷:382引用:11難度:0.6 -
4.學(xué)校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當甲同學(xué)超越乙同學(xué)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h2>
組卷:225引用:4難度:0.7 -
5.下列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的是(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9 -
6.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4297引用:17難度:0.5 -
7.如圖所示,小球從高處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上,在小球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到最短的整個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5891引用:14難度:0.5 -
8.如圖所示的飛艇充入氣體后的質(zhì)量是1.5t,體積為1500m3,下列關(guān)于飛艇的說法正確的是(ρ空氣取1.3kg/m3,g取10N/kg)( ?。?/h2>
組卷:19引用:1難度:0.6 -
9.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空塑料瓶,瓶口扎上橡皮膜,豎直浸沒在水中。其中甲瓶口朝上,乙瓶口朝下,若甲瓶恰好懸浮狀態(tài)立于水中,則( )
組卷:189引用:2難度:0.6 -
10.三只激光筆發(fā)出三束光線射向凸透鏡,在A點交匯的兩條光線經(jīng)透鏡在右側(cè)B點交匯,關(guān)于此光路涉及的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542引用:3難度:0.9
二、多選題
-
11.透過紅玻璃看藍紙呈黑色,這是因為( ?。?/h2>
組卷:2引用:0難度:0.8 -
12.如圖所示,用5N的力拉著重16N的物體沿斜面勻速運動的距離s為1.2m,物體豎直方向上升的高度h為0.3m,拉力的功率為3W,則( ?。?/h2>
組卷:25引用:1難度:0.7 -
13.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為4.5V,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電壓表的量程為“0~3V”,燈泡L標有“2.5V,1.25W”字樣(設(shè)燈絲電阻不變),滑動變阻器R的規(guī)格為“20Ω,1A”。閉合開關(guān),在保證電路安全的情況下,移動滑片P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06引用:3難度:0.5
三、填空題
-
14.簡單機械的使用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法,將被風(fēng)刮倒的樹木拉正,圖甲中A的樹干相當于 ;圖乙中靠近天花板的輪子是 (前兩空選“動滑輪”或“定滑輪”)晾衣架的總重為120N,不計動滑輪重、繩重及摩擦,靜止時繩的拉力F=N。
組卷:44引用:1難度:0.6 -
15.打電話時,我們僅憑聲音就可判斷對方是誰,這是通過聲音的進行判斷的;從手機中聽到對方的聲音,是由于手機的喇叭產(chǎn)生。
組卷:388引用:55難度:0.9 -
16.電磁波是指在空間傳播的交變電磁場,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米/秒,無線電波是其中的一種電磁波。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即人眼能看到的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都是電磁波,它們的產(chǎn)生方式不盡相同,波的長度也不同,把它們按波長順序排列就構(gòu)成了電磁波譜,如圖所示。請根據(jù)上述信息及所學(xué)知識,結(jié)合電磁波譜圖回答:
(1)白光(可見光)可以發(fā)生色散,分解成紅、橙、黃等七種顏色的光,其中波長最長的單色光是光。廣播和電視利用電磁波譜中來傳遞聲音和圖像。
(2)請觀察電磁波譜中各種波的波長與頻率的關(guān)系,可以得出初步結(jié)論。
(3)請進一步觀察和計算電磁波譜中各種波的波長與頻率的關(guān)系,可以得出結(jié)論:。組卷:154引用:2難度:0.5 -
17.“蛟龍?zhí)枴笔俏覈灾餮兄频妮d人潛水器。當“蛟龍?zhí)枴蓖耆M入海水中工作時,排開海水的質(zhì)量是50t,
g取10N/kg,則“蛟龍?zhí)枴笔艿胶K母×κ?N,不考慮海水密度的變化,隨著不斷下潛,“蛟龍?zhí)枴笔艿胶K膲簭?(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組卷:7引用:1難度:0.7 -
18.如圖所示是同種物質(zhì)的三種不同狀態(tài)下的分子結(jié)構(gòu),其中丙圖表物質(zhì)處于 態(tài)(選填“固”、“液”或“氣”),物質(zhì)從丙圖變化到乙圖時時,組成物質(zhì)的體積變大,分子間作用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組卷:76引用:5難度:0.7 -
19.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10Ω、R2=30Ω。只閉合開關(guān)S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3A,則電源電壓為 V;當斷開開關(guān)S,同時閉合S1、S2 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 A。
組卷:571引用:8難度:0.5 -
20.一天,小艾媽媽在廚房做晚飯,爸爸在跑步機上跑步,爺爺在看電視,奶奶在使用電動按摩椅按摩。小艾將空調(diào)的插頭插入插座,啟動空調(diào)時,家中的空氣開關(guān)突然跳閘,小艾認為一定是空調(diào)短路了,你認為她的說法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你的判斷依據(jù)是 。
組卷:63引用:2難度:0.8
四、作圖題
-
21.如圖所示,請畫出隨傳送帶一起向下勻速運動的小物塊的受力示意圖。
組卷:923引用:7難度:0.5 -
22.平行光經(jīng)過凸透鏡后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作凸透鏡的焦點;平行光經(jīng)過凹透鏡后,光線發(fā)散,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作凹透鏡的虛焦點。如圖,F(xiàn)點既是圖示凸透鏡的焦點,也是圖示凹透鏡的虛焦點,請畫出圖中兩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兩個透鏡的光路圖。
組卷:1584引用:23難度:0.5
五、實驗題
-
23.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次數(shù)物理量 1 2 3 鉤碼重G/N 4 4 6 鉤碼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繩端拉力F/N 1.8 1.6 2.4 繩端移動距離s/m 0.3 0.4 機械效率 74.1% 62.5%
(2)小組同學(xué)用第1次實驗中使用的裝置做第3次實驗,表中第3次實驗中空缺的數(shù)據(jù)應(yīng)為繩端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η=%;
(3)如采用圖丙裝置,改變動滑輪重,提升同一物體進行多次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并繪制出如圖丁的圖像,分析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選填“越高”、“不變”或“越低”);分析圖像中的A點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為 N(忽略繩重和摩擦);
(4)物理學(xué)中把機械對重物施加的力與人對機械施加的力的比值叫作機械效益MA,用于比較不同機械的省力程度?,F(xiàn)用圖甲所示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下列描述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與機械效益MA、機械效益MA與物體重力G的關(guān)系圖線中,可能正確的是 。組卷:33引用:3難度:0.5 -
24.新北郊的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通過第四章的學(xué)習(xí)后,知道:直接提起重物做功WG(焦)與拉力通過機械做功WF(焦)之間的比例(比值),能反映這個機械的工作效率η;且比值越大,機械效率η越高。小張同學(xué)繼續(xù)探究使用斜面勻速提升重物做功特點,他用小車作為研究物體,在斜面A上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先用測力計測出小車的重力G,并豎直向上將使小車勻速提升一段高度h;再將小車放在斜面底端,沿斜面用測力計將小車勻速拉到相同高度h,并逐漸改變斜面的傾角θ,又選擇了更粗糙的斜面B繼續(xù)實驗。并計算出直接提起小車做功WG和拉力通過斜面做功WF。表一、表二是他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表一(斜面A)實驗
序號重力G
(牛)拉力F
(牛)小車上升
距離h(米)斜面的傾角
θ(度)直接提起小車
做功WG(焦)拉力通過斜面
做功WF(焦)1 5 1.8 0.2 15 l 1.4 2 5 2.9 0.2 30 l 1.2 3 5 3.9 0.2 45 l 1.1 實驗
序號重力G
(牛)拉力F
(牛)木塊上升
距離h(米)斜面的傾角
θ(度)直接提起木塊
做功WG(焦)拉力通過斜面
做功WF(焦)4 5 2 0.2 15 1 1.5 5 5 3.2 0.2 30 l 1.3 6 5 4.3 0.2 45 1 1.2
(2)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WF和θ及相關(guān)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使用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勻速提起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時,。
(3)分析比較1與4或2與5或3與6中的WF和相關(guān)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
(4)請進一步綜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并歸納得出結(jié)論:使用斜面勻速提起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時,,機械效率η越高。
(5)結(jié)合第(4)題的結(jié)論,請思考能不能使機械效率η調(diào)到100%,簡要說明理由。 。組卷:70引用:2難度:0.5 -
25.如圖甲、乙所示,在探究“影響電流的熱效應(yīng)的因素”實驗中,三個燒瓶中裝入等質(zhì)量的煤油。
(1)為了探究電流通過電阻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流的關(guān)系,小明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在燒瓶內(nèi)安裝一根電阻絲,并插入一支溫度計,該實驗通過比較 (選填“溫度計示數(shù)的變化”或“加熱時間”)來判斷相同時間內(nèi)不同電流產(chǎn)生熱量的多少。下列探究實驗也采用這種研究方法的是 。
A.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guān)系
B.用總電阻表示同一段電路中串聯(lián)的兩個電阻
C.在探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小車動能的大小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比較
(2)實驗中,對于燒瓶內(nèi)的液體,小明選擇了煤油而不是水,這樣選擇的理由是 。
(3)小明先測量燒瓶內(nèi)液體的溫度后,閉合開關(guān),通電30s再測量燒瓶內(nèi)液體的溫度,得到溫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流的大小,重復(fù)上述操作,獲得第2組數(shù)據(jù)(見表)。實驗次數(shù) 電流/A 通電時間/s 電阻/Ω 溫度的升高量/℃ 1 0.3 30 10 1.5 2 0.6 30 10 6.0
(4)若要探究電流通過導(dǎo)體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guān)系,可選擇圖乙所示的 (選填“B”或“C”)燒瓶中的電阻與圖甲所示燒瓶中的電阻 (選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
(5)小明提議利用上述實驗裝置改做“比較水和煤油比熱容的大小”的實驗,則他應(yīng)選擇圖乙所示的 (選填“B”或“C”)燒瓶與甲圖中的燒瓶串聯(lián),并將其中一燒瓶中的液體換成相同質(zhì)量的水。組卷:542引用:2難度:0.6
六、計算題
-
26.小南家有一電熱茶壺,有加熱擋和動態(tài)保溫擋,工作電路圖如圖甲所示,其中僅R0是加熱電阻絲,加熱擋功率為1210W。R'是最小阻值不為0的可變電阻,通過調(diào)節(jié)R'的阻值,可以實現(xiàn)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的動態(tài)保溫。
(1)在電源電壓220V下工作時,該電熱茶壺加熱擋的電流是多大;
(2)用電高峰時實際電源電壓為200V,此時電路中只有電熱水壺在工作且處于加熱擋,如圖丙所示的電能表在1min內(nèi)會轉(zhuǎn)動多少圈;
(3)實際電源電壓為200V時,若將茶壺改到動態(tài)保溫擋工作,裝滿水的茶壺每秒向外散失的熱量Q跟壺內(nèi)水的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的溫差Δt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小南打算在家泡綠茶,需要將裝滿水的茶壺水溫保持在85℃,其房間溫度如圖丁所示,則應(yīng)將R'的阻值調(diào)為多大。組卷:44引用:1難度:0.6 -
27.某太陽能熱水器,水容量為100L,該熱水器在冬季有效日照時段里,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積上每小時接收的太陽能約為2.8×106J,若該熱水器接收太陽能的有效面積為1.5m2,每天日照時間按8h計算,若這些太陽能能使裝滿水的熱水器中的水溫從20℃升高到60℃[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水的密度為1.0×103kg/m3,求:
(1)熱水器中水的質(zhì)量;
(2)一天內(nèi)熱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熱量;
(3)熱水器在冬季的效率。組卷:102引用:5難度:0.4 -
28.如圖所示,某人用滑輪組從水池底勻速提起實心正方體物體A(物體底部與池底不密合)。物體A從離開池底到剛要露出水面經(jīng)歷的時間為15s,提升的高度為3m。當人作用在繩端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1時,物體A受到池底的支持力為FN;當物體A剛剛離開池底到剛好要露出水面前始終以某一速度勻速上升時,人作用在繩端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此時人拉力做功的功率為160W。已知:物體A的密度為ρ=2.5×103kg/m3,體積為V=0.04m3,水的密度為ρ水=1.0×103kg/m3,F(xiàn)1:F2=2:5。不計摩擦和繩重及水的阻力,g=10N/kg。求:
(1)物體A未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F浮;
(2)物體A在水中勻速上升時,人拉繩的速度v;
(3)物體A在水中勻速上升且未露出水面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4)當作用在繩端的拉力為F1時,物體A受到池底的支持力FN。組卷:151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