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7/25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
-
1.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稻稈堆積物,半坡遺址出土的粟、菜籽遺存,可實證我國六七千年前( ?。?/h2>
組卷:212引用:21難度:0.7 -
2.有學者認為,秦始皇統(tǒng)中國后,在更加廣闊的國土上更加徹底地實施郡縣制,才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行同倫、統(tǒng)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國貫徹落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
組卷:32引用:7難度:0.7 -
3.歷史學家錢乘旦寫到:“文明有兩個載體:一是政治的載體即國家,二是精神的載體即意識形態(tài)……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社會就已將孔子的學說(精神載體)與帝國的結(jié)構(gòu)(政治載體)契合起來,形成了思想與國家的完美對接。”下列哪個措施符合材料主旨( )
組卷:155引用:11難度:0.8 -
4.如圖所示圖片是唐代墓葬或遺址中出土的貨幣,它們共同反映了唐代( ?。?br />
組卷:108引用:12難度:0.7 -
5.學習隋唐史后,四位同學作了主題演講,你認為能準確地概括這段歷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h2>
組卷:225引用:229難度:0.9 -
6.隋朝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下列表述最能反映隋朝歷史特點的是( ?。?/h2>
組卷:32引用:6難度:0.7 -
7.學者曾經(jīng)用“3+4+5=1”(一條完整的大運河)形容隋朝大運河,其中“3”寓意大運河的三個端點,“4”寓意大運河的四段,“5”寓意大運河溝通了五大水系。下列關(guān)于隋朝大運河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78引用:9難度:0.8 -
8.讀如圖,圖中內(nèi)容反映的中國古代王朝是( )
組卷:101引用:35難度:0.7 -
9.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動蕩黑暗的歷史時期,本質(zhì)上是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的繼續(xù)和發(fā)展,但實際上,這一時期一直都存在著統(tǒng)一的因素,而且統(tǒng)一因素在不斷的增長……材料從整體上體現(xiàn)出該階段的特點是( ?。?/h2>
組卷:235引用:15難度:0.3 -
10.下列對科舉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 ?。?br />①科舉制度重視考察人才的學識
②科舉制度開創(chuàng)于唐朝
③科舉制度促進了唐詩的繁榮發(fā)展
④科舉制度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組卷:54引用:7難度:0.8 -
11.“和親是唐朝主要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唐朝與相關(guān)民族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從而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毕铝心囊皇穼嵎线@一觀點( ?。?/h2>
組卷:84引用:9難度:0.7
二、綜合題(共3道題,總計40分,其中31題15分,32題13分,33題12分)
-
32.嚴復(fù)在《憲法大義》中寫道:“制無美惡,期于適時,變無迅速,要在當可。”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guān)問題。
材料一:中國古代某階段中央機構(gòu)示意圖
材料二:“太祖既得天下,召普問曰:天下自唐季(末)以來,數(shù)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來,戰(zhàn)釁不息,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鎮(zhèn)(藩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稍奪其權(quán),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材料三:北宋初年,宋遼互有征戰(zhàn)。1004年,宋遼締結(jié)“澶淵之盟”。西夏建立后,多次進攻北宋。1044年,宋夏議和,宋每年賜給西夏歲幣。宋和遼、夏和議以后,恢復(fù)了經(jīng)濟文化交流。
(1)材料一體現(xiàn)的是何種政治制度?依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分析該制度的作用。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jié)合所學,分析材料中“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針對“普”的建議,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注:軍事上、在中央、在地方)
(3)材料三反映宋在與其他民族政權(quán)交往的過程中,屢屢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這與宋朝實行的什么國策有關(guān)?組卷:8引用:2難度:0.5 -
33.在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活躍繁榮的外交歷史,也曾有過幾乎與世隔絕的時候。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材料一: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致非洲、歐洲一些國家,都有往來?!瞥谑澜缟舷碛泻芨呗曂?,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二:1405年,鄭和率領(lǐng)二萬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三: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將沿海居民內(nèi)遷數(shù)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mào)易。清朝統(tǒng)一臺灣后,開放四個港口……后來……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唐朝與明朝前期的對外政策,反映出怎樣的共同點(對外政策)?請你就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歷史舉一事例。
(2)材料三反映的清朝對外政策是什么?這種對外政策帶來了怎樣的后果?
(3)綜合上述材料,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組卷:2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