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0課 勸學》2022年同步練習卷(43)
發(fā)布:2024/11/13 2:0:1
一、
-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110引用:7難度:0.9 -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與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h2>
組卷:108引用:3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72引用:6難度:0.7 -
4.下列各句中,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82引用:12難度:0.7 -
5.下列有關文學或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64引用:9難度:0.9
二、拓展閱讀
-
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勸學(節(jié)選)
荀 子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①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②而后止也。故學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③,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抖Y》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⑤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凇⒍g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⑥,問一而告二謂之囋⑦。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抖Y》《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⑨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數(shù):數(shù)術(shù),即方法、途徑,這里引申為“科目”。②沒:通“歿”,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則、界限。④箸:通“著”,顯明。⑤蝡:同“蠕”,微動。⑥傲:浮躁。⑦囋:形容言語煩碎。⑧向:通“響”,回音。⑨方:仿效。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B.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C.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D.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jīng),指經(jīng)書,先秦“六經(jīng)”包括。但后來亡于秦末戰(zhàn)火,只剩下五經(jīng)。
B.君子,廣見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diào)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為“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自此,“君子”一詞有了德性。
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義的“君子”的反義詞,儒家對小人的定義,指像小孩子那樣說翻臉就翻臉,說變臉就變臉,出自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說。
D.學者,“學”者,覺也,系指通過學問覺悟之人,即專門從事某種學術(shù)體系研究而通達智慧的人。
(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認為,從學習的科目來說,是有盡頭的,但如果從學習的意義來說,人應該終身學習。
B.學習不應該停留在表面,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應該入耳入心,貫徹到行動中,表現(xiàn)在舉止上。
C.在荀子看來,《禮》是基礎,《詩》《書》《禮》《樂》《春秋》涵蓋了天地之間所有學習的內(nèi)容。
D.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接近賢師,這樣也就能養(yǎng)成崇高的品德并獲得廣博的知識,也能通曉世事了。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學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②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5)本文在分析說理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第3段“學莫便乎近其人”的觀點和《師說》中的哪些說法意思相近?組卷:31引用:6難度:0.6
高考點兵(2022年全國新高考2卷)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1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吳漢,字子顏,南陽人。韓鴻為使者,使持節(jié),降河北,人為言:“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上既破邯鄲,誅王郎,召鄧禹宿,夜語曰:“吾欲北發(fā)幽州突騎,諸將誰可使者?”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bdo>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吳漢與蘇茂、周建戰(zhàn),漢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后至者斬?!彼旃亩M,賊兵大破。北擊清河長垣及平原五里賊,皆平之。
吳漢伐蜀,分營于水南水北,北營戰(zhàn)不利,乃銜枚引兵往合水南營,大破公孫述。吳漢兵守成都,公孫述將延岑遺奇兵出吳漢兵后,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尾得出。吳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cè)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檠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戰(zhàn)攻具,上常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狈鉂h廣平侯。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吳漢爵位奉賜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墳,不作祠堂,恭儉如此。疾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識知,唯愿慎無赦而已。”病甍,奏謚曰:“有司議宜以為武?!痹t特賜曰忠侯。
(節(jié)選自《東觀漢記》卷十)(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B.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C.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D.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銜枚指在口中橫銜著枚。枚的形狀像筷子,是古代行軍時用以禁止喧嘩的器具。
B.差強人意,文中指表現(xiàn)較差,不能令人滿意,后來的意思轉(zhuǎn)變?yōu)槊銖娏钊藵M意。
C.尊重,文中是尊貴顯要的意思,現(xiàn)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視,二者的意思不同。
D.車駕,文中以帝王所乘車馬代指帝王,與古詩文中“絲竹”代指音樂用法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鄧禹向皇上推薦吳漢承擔調(diào)發(fā)幽州軍隊的任務,皇上命吳漢為大將軍,吳漢斬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贊賞鄧禹有知人之明。
B.吳漢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設大營,北營不利,合兵南營,大破公孫述,但后來被延岑襲擊后方,吳漢落水,拉著馬尾才得以脫險。
C.吳漢為人質(zhì)樸,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著皇上征戰(zhàn)四方時,常常隨從左右,小心侍衛(wèi)總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
D.吳漢處世儉樸恭敬謹慎,不置田產(chǎn),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時家人曾置買一些田產(chǎn)宅業(yè),他歸來后全部都分送給了故舊部署。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br />②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
(5)《后漢書?吳漢傳》用孔子的“剛毅木訥近仁”一語來贊譽吳漢,請簡要概述吳漢的剛毅與木訥之處。組卷:569引用:9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