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三(上)第零次診斷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三才”理論是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的指導思想,其經典表述見于戰(zhàn)國末年的《呂氏春秋?審時》:“夫稼(農作物),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yǎng)之者天也?!庇纱诵纬傻闹袊鴤鹘y(tǒng)農學的核心精神是( ?。?/h2>
組卷:11引用:2難度:0.6 -
2.在公元前4世紀前后的中亞、印度等地區(qū)的古墓中,發(fā)現(xiàn)有精美的中國絲綢殘片,甚至出土了帶有鳳凰圖案的中國刺繡;大約同一時期的希臘古典著作稱中國為“賽里絲”(絲國)。據此可知( )
組卷:14引用:5難度:0.6 -
3.秦漢時期,官員沒有明確的品級劃分,以俸祿多少表示職位高低,如“萬石”“二千石”等。曹魏開創(chuàng)九品分階制,將官階分為九品,至北魏形成了九品十八級二十階的職官分級制度。這一變化反映的是( ?。?/h2>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4.唐朝后期,興起了許多農村定期集市,有墟、集、草市等稱謂。史書記載,“凡江淮草市,盡近水際,富室大戶,多居其間”。唐代宗大歷七年(772),“以張橋行市為縣”;穆宗長慶年間,“滄州置歸化縣于福壽草市”。這說明( )
組卷:9引用:9難度:0.6 -
5.永嘉學派,南宋時期興盛于永嘉(今浙江溫州)地區(qū)。其代表人物陳亮認為,“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葉適也提出“功到成處,便是有德;事到濟處,便是有理”的主張。據此可知,永嘉學派( ?。?/h2>
組卷:6引用:4難度:0.7 -
6.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仿照《尚書?舜典》記述的禮儀致祭泰山,御題“普照乾坤”四字;回鑾途中專程前往曲阜孔廟,以空前隆重之禮節(jié)瞻拜孔子,還命人編成《幸魯盛典》頒行天下。其意在( ?。?/h2>
組卷:3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5分。
-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89年,康有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國”。梁啟超1902年發(fā)表《新中國未來記》,他設想的“新中國”,曰“大中華民主國”,第一任總統(tǒng)羅在田為光緒皇帝?!靶轮袊辈捎昧椪w,前期為君主立憲國,到光緒讓權時轉為民主共和國,“非到萬不得已之時,必不輕用急激劇烈手段”。1903年,鄒容在《革命軍》一書中,將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國家定名為“中華共和國”,并提出具體政綱:“中華共和國為自由獨立之國”,“與各大國平等”;“投票公舉一人為暫行大總統(tǒng),為全國之代表人”;“須經人民公許,建設政府,專掌保護人民權利之事”。
——摘編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國”一詞的概念內涵與話語演進》等材料二: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提出,“以掃清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設真正民主政治的獨立國家為職志”,建立“自由統(tǒng)一的中國”。
1929年3月,中共中央號召工農兵士商學聯(lián)合起來,推翻國民黨軍閥政府,建立“工農民主蘇維埃共和國”。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改“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1936年10月,毛澤東在《國共兩黨抗日救國協(xié)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華民主共和國”。
1940年1月,毛澤東指出:“中華民主共和國,只能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lián)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br />1945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大報告中指出:“建立一個新中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tǒng)一的、富強的中國。這就是我們的總路線?!?br />1948年12月,毛澤東在《將革命進行到底》中提出,“在全中國范圍內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民主的和平”。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新中國”符號的話語建構與歷史演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梁啟超和鄒容對于“新中國”的設想有何不同?20世紀初,建立“新中國”的愿望反映出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中國共產黨賦予“新中國”的基本內涵。中國共產黨關于“新中國”的話語構建,回應了復雜的革命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策略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試對這一看法進行闡述。組卷:10難度:0.6 -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法語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節(jié)錄)時間 重要事件 1330年 巴黎的法蘭西島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為國王語言,王權所在地巴黎的地區(qū)方言演變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際用語。 1539年 弗朗索瓦一世頒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國內所有判決、任命、契約乃至遺囑都只能以巴黎方言為主形成的法語撰寫。 1549年 文學團體“七星詩社”發(fā)表了《保衛(wèi)與發(fā)揚法蘭西語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語從其他民族語言中脫穎而出,變得像拉丁語一樣高貴。 1714年 《拉斯塔特條約》簽訂以后,法語成為了最重要的國際性外交語言,流行于歐洲所有的宮廷和使館。此后,歐洲的一切國際條約都以法語書寫。 1791年 以杜梅爾格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語愛好者協(xié)會”。他們認為,語言是建構民族過程中凝聚個體與共同體的重要橋梁。 1919年 英國和美國強烈要求《凡爾賽和約》不能只用法語,必須用英、法兩種語言簽署。迫于形勢,法國最終同意。這是歐洲第一次用英語簽訂國際條約。 20世紀60年代以來 20世紀60年代,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提出建立“法語(國家)共同體”的設想。法國政府成立“保衛(wèi)和推廣法語高級委員會”、設立“國際法語日”等,傳播和推廣法語和法國文化,擴大法語世界影響力。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二戰(zhàn)后法國政府“法語保衛(wèi)戰(zhàn)”的認識。組卷:4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