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蘇省南京市高考歷史模擬試卷(一)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共16題,每題3分,共48分。
-
1.從戰(zhàn)國至三國時期,黃河流域粟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且小麥已經發(fā)展到了僅次于粟的地位,同時水稻也因為水利灌溉系統(tǒng)的發(fā)展,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這反映出此時期的黃河流域( ?。?/h2>
組卷:9引用:12難度:0.6 -
2.游俠是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一個武士群體,他們因愛打抱不平,扶弱濟貧,藏活豪士,不求報酬,而成為各諸侯王的座上賓,但往往以武犯禁遭到統(tǒng)治者的打壓,漢武帝時就重用酷吏打擊游俠勢力。漢武帝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 ?。?/h2>
組卷:22引用:4難度:0.5 -
3.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故重武輕文的現(xiàn)象相當嚴重。一些人還以衛(wèi)青、霍去病為榜樣,認為他們雖然不讀書,卻能成為公輔,故“男兒當橫行天下,自取富貴,誰能端坐讀書,作老博士也”。這反映出當時( )
組卷:54引用:27難度:0.5 -
4.圖1和圖2分別是唐代“十道”分布圖和“十五道”分布圖。對比兩圖,其中的變化反映( )
組卷:2引用:10難度:0.6 -
5.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全椒知縣樊玉衡上《請皇長子冊立冠婚》章奏,因言辭激烈觸怒皇帝,旨一日三四擬,禍且不測,大學士越志皋力救,帝乃焚其上書,忍而不發(fā)。這反映了( ?。?/h2>
組卷:12引用:5難度:0.6 -
6.蔣廷黻在其《中國近代史》中說:“林則徐實在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戰(zhàn)百勝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國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賄賂,把他驅逐了。”這實際上說明( ?。?/h2>
組卷:26引用:17難度:0.6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改革官僚機構是戊戌變法的重頭戲。有學者認為封建王朝末期的改革之所以成效極其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統(tǒng)治者用于發(fā)動改革的官僚隊伍本身就是一支腐敗之師。因此,封建王朝的歷次改革都將精簡機構與人員作為挽救王朝命運的措施之一,戊戌變法也不例外。甲午戰(zhàn)后,光緒帝為奮發(fā)自強,命督撫廷臣保舉人才以備調用,于是各方保舉折片絡繹不絕,然光緒帝尤對維新黨人青睞有加,授予他們極高的品銜,有利于推動維新變法的同時,也使維新派陷入與老資格官員的尖銳對立之中。此外,光緒帝還對官僚機構以大刀闊斧之勢進行改革。1898年6月,僅京師一地被裁撤衙門就達十余處,被裁的官員胥吏“將及萬人”,以致“朝野震駭,頗有民不聊生之戚”,凡遇新政詔下,樞臣俱模棱不奉,或言不慢,或言未辦過,地方督撫看到京師亂象后,其原本的觀望態(tài)度變成敷衍,裁撤詔全在地方成為一紙空文。
--摘編自熊小欣《再論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1)據(jù)材料,概括戊戌變法改革官僚機構的原因及舉措。
(2)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戊戌變法中改革官僚機構失敗的原因以及對后世改革的啟示。組卷:16引用:15難度:0.5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
20.材料:鄭成功去世后,鄭經襲承王位,他聲稱:“臺灣遠在海外,非中國版圖”,背叛了其父的立場。清政府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與鄭經進行了多次談判,并作出過重大的讓步,但鄭經在其要求得到滿足后,卻一再橫生枝節(jié),制造新的障礙。鄭經倒行逆施,參加了三藩之亂,給兩岸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致其眾叛親離??滴跤H政前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對臺灣采取招撫政策,善待鄭氏歸誠者。施瑯向康熙密陳攻臺方略,分析攻臺的重要性,從選將、練兵、籌餉、制器、造船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辦法,又從守土、賦稅、邊防、后患等方面深入分析,得到皇帝的贊賞。鄭經去逝后,臺灣內部紛爭不斷,加之干旱等原因,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平定三藩之亂后,大陸社會安定繁榮,康熙帝得知鄭經病逝的消息,即命施瑯為水師提督,姚啟圣督運糧餉,武力攻臺。澎湖之戰(zhàn)后,軍前議和,鄭克塽投降。臺灣解放后,清廷大臣對臺灣的棄留,有明顯的分歧,關鍵時刻,康熙帝一錘定音:“臺灣棄留,所關甚大,棄而不守,尤為不可”,于是,清政府在臺灣設一府三縣,歸福建管轄,結束了臺灣長期孤懸海外的局面。
——摘編自王政堯《簡論清初收復臺灣》(1)據(jù)材料,概括康熙帝決定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原因。
(2)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康熙帝解放臺灣的影響。組卷:8引用:6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