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8課 夢游天姥吟留別》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10)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典例解讀】

  • 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下列各題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①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下面有關(guān)本文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著名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
    B.《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吟”,指的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nèi)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
    C.五岳,中國歷史名山,指東岳嶧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D.文中“謝公”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yùn),他喜歡游山訪勝,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住宿。
    (2)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A、煙濤微茫難求(確實) 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以魄動(因驚懼而心跳) 向來之煙霞(先前)
    C、天姥連天向天(遮蔽) 虎鼓瑟兮鸞回車(拉車回轉(zhuǎn))
    D、迷花倚石忽已(睡著) 熊咆龍吟巖泉(震動)
    (3)下列依據(jù)文章做出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并非實指,只是極言其高,詩人并不直接說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較和襯托的手法,把那高聳入云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
    B.詩人完全擺脫了詩律的束縛,隨著夢境的變化、情感的運(yùn)行而遣詞造句。這種句法、韻法適應(yīng)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絕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達(dá)到了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
    C.這首詩的內(nèi)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gòu)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情調(diào)。
    D.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所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是虛托的。雖然詩末有不卑不亢的氣概,但作者逃避現(xiàn)實,消極頹廢,不免給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4)請把文本中劃線的詩句翻譯在答題卷上。
    ①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組卷:38引用:4難度:0.5

二、【名師點睛】

  • 2.思考:既然題為“夢游天姥”,為何開篇要“談瀛洲”?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3.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4.品味第二段中的重點字詞:飛、送、殷、栗、驚等。

    組卷:0引用:1難度:0.7

四、綜合提升變式練

  • 1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fēng)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yuǎn)游子。
    (1)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分別運(yùn)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描寫清溪水色?請簡要分析。
    (2)詩的尾聯(lián)描繪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1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首聯(lián)上句寫所聞,泉水淙淙,犬吠隱隱;下句寫所見,桃花帶露,濃艷耀目??磥?,詩人是緣溪而行、穿林進(jìn)山的。
    B.首聯(lián)下句中的“帶露濃”三字,除了為桃花增色外,還點出了人山的時間是在早晨,與下一聯(lián)中的“溪午”相映照。
    C.頷聯(lián)寫詩人在林間小路上常常見到出沒的麋鹿;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卻沒有聽到道院打鐘的聲音。
    D.尾聯(lián)通過問訊的方式,從正面寫出了“不遇”的事實,又以倚松兩三的動作寫出了“不遇”道士的惆悵。
    (2)頸聯(lián)中的“分”“掛”的使用,妙在何處?

    組卷:1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