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40個,每個1.5分,共60分)

  • 1.有同學查閱郡縣制相關資料時發(fā)現:“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當是之時,秦地已并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五年……初置東郡?!边@說明( ?。?/h2>

    組卷:33引用:13難度:0.5
  • 2.“宰相制國用,從古然也。今中書主民,樞密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故財已匱,而樞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財不已”。宋代這種情況突出反映了( ?。?/h2>

    組卷:137引用:62難度:0.9
  • 3.唐朝前期地方行政制度為州縣兩級制,到唐朝后期,本為監(jiān)察區(qū)劃的“道”逐漸成為一級實體行政區(qū)劃,地方形成道、州、縣三級行政體制。這種變化說明唐朝時期( ?。?/h2>

    組卷:8引用:14難度:0.7
  • 4.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認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諸侯是周天子將宗族姻親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h2>

    組卷:30引用:46難度:0.9
  • 5.秦朝丞相王綰和廷尉李斯就分封制的存留進行爭論;唐朝設置了宰相議事的政事堂;北宋的諫院權限很大,對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種政事都可討論,規(guī)諫朝政缺失;明朝創(chuàng)行密疏言事之制,賜給大學士“繩愆糾繆”圖章,“凡政事有缺,……悉用此印密疏以聞”。這些制度的創(chuàng)立重在( ?。?/h2>

    組卷:5難度:0.7
  • 6.漢初各地特別是楚、齊、趙地的文化傳統仍有很大影響,東西方各處文化習俗的差異和沖突明顯。為此漢朝在東部分封諸侯王,從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縣制。這表明郡國并行制(  )

    組卷:14難度:0.5
  • 7.學者阿爾蒙德指出:“政治發(fā)展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政治參與問題,即各種社會集團施加壓力,要求參加政治體系的政策制定問題。”為此,近代英國(  )

    組卷:19難度:0.7
  • 8.據圖1和圖2可知( ?。?br />菁優(yōu)網

    組卷:8引用:16難度:0.6
  • 9.羅馬共和國初期,羅馬城建設緩慢,建設活動由元老院委托監(jiān)察官、承建商招標并由國庫出資;共和國后期,羅馬城建設加快、造價加大,個人出資的建設方式逐漸興起,凱撒曾出巨資購地新建廣場、擴建元老院會堂等。這些變化(  )

    組卷:43難度:0.6
  • 10.古代雅典民主機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 ?。?/h2>

    組卷:11難度:0.7
  • 11.托克維爾指出,“以前的邦聯政府直接治理的是加盟政府,而美國的聯邦政府則直接治理公民個人”,這使得“美國政府并不是一個聯邦政府,而是一個不完備的全國政府”。托克維爾意在說明美國(  )

    組卷:12難度:0.6
  • 12.1928年8月,中國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決定按照孫中山的建國程序結束“軍政”,進入“訓政”,明確由國民黨承擔“訓政”全責,培養(yǎng)訓練人民行使政權的能力。這表明國民黨意在(  )

    組卷:52引用:48難度:0.5
  • 13.1937年全面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逐步擴大,中國共產黨為了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需要,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上,實行的原則是( ?。?/h2>

    組卷:0難度:0.6
  • 14.1915年,曾做過袁世凱總統府顧問的美國人古德諾,說中國是“民智低下之國”“率行共和斷無善果”“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據此可知( ?。?/h2>

    組卷:42引用:13難度:0.5

二、材料分析題(41題15分,42題15分,43題10分,共40分)

  • 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唐代科舉取士,明經科和進士科是其中常設的兩個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讀書人自己決定。明經雖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難做到大官;進士雖難考但考上后十分受重視且容易做到大官。所以說“大抵眾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為盛焉”。
    唐代明經、進士兩科的考試內容
    初試 二試 三試
    明經 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孝經》《論語》《爾雅》,每經帖十條 口答諸經大義十條 答時務策三道
    進士 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爾雅》,每經帖十條 作詩、賦、文各一篇 作時務策五道
    --摘編自陳茂同《中國歷代選官制度》等材料二 在中世紀的英國,宮廷和政府之間沒有明確界限,官員主要由國王遴選,并被視為國王的仆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后,文官開始出現。光榮革命后,國王和權貴行使有封建特權色彩的官職恩賜權來任用官員。直至18世紀末,文官錄用仍無常規(guī)可據,文官錄用權主要由國王、宮廷權貴和各部長官直接行使,私人關系和個人感情成為獲取官職的關鍵因素。
    --山東中學聯盟工業(yè)革命催生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國,文官并不包括組成內閣的大臣,即與內閣共進退的“政務官”,而僅指“事務官”,其職責是執(zhí)行當時政府的政策,而非對政黨活動的參與。他們構成了政府中所謂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參與黨派之爭的人。1853年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關于建立常任英國文官制度的報告》,建議實行公開競爭考試錄用制,并認為考試科目應有四類:古典文學;數學和自然科學;政治經濟學、法學和近現代哲學;現代語言、近現代史和國際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擇優(yōu)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職恩賜制的重要起點。1870年樞密院關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規(guī)定,多數重要文官職位必須按照文官制度委員會的要求,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用。該令的頒布成為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標志。
    --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等(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概括中國唐代科舉考試的特點。指出唐代科舉取士與英國工業(yè)革命前官員選用的主要區(qū)別。
    (2)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文官制度出現的必要性,指出唐代科舉制與英國近代文官考試制度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共同之處。

    組卷:10引用:15難度:0.4
  • 4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秦朝 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長,統領百官
    漢朝初年 漢承秦制,中央繼續(xù)實行三公九卿制
    漢武帝 設立中朝,中央行政權力逐漸由丞相轉移到皇帝親信手中
    東漢 尚書臺成為中央最高決策中樞,三公權力受到削弱
    隋唐 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中書省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尚書省是執(zhí)行機構,三省長官并稱宰相,分掌宰相職權
    宋朝 中央實行二府三司制,樞密院掌軍事,三司掌財政,參知政事掌行政,分割宰相權力。
    明朝 朱元璋廢除宰相,直接統領六部
    清朝 康熙帝設南書房作為秘書班子,雍正帝設軍機處,由軍機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處理軍國大事
    如表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趨勢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組卷:9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