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課 庖丁解?!?022年同步練習(xí)卷(7)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13分)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瓠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br />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
B.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
C.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
D.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也叫《道德經(jīng)》,是莊子和他的門人及其后學(xué)所著,大量采用并虛構(gòu)寓言故事作為論證的根據(jù)。
B.“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職業(yè),“丁”是名字,這種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頗為普遍,如“弈秋”“輪扁”“盜跖”等。
C.“文惠君”為謚號。“謚號”指古代帝王、諸侯、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據(jù)其生平事跡、品德修養(yǎng)而給予的稱號。
D.《桑林》,傳說中商湯時代的樂曲名;《經(jīng)首》相傳為堯時的樂曲名。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庖丁解?!氛Z言精練而富有表現(xiàn)力。“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描寫庖丁解牛成功之后的神態(tài)動作。寥寥數(shù)語,一副怡然自得、心滿意足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
B.“庖丁解牛”是一個寓言故事,莊子通過這個寓言故事來說明“養(yǎng)生”的道理,生動直觀,使抽象的“道”形象化。
C.《庖丁解?!废群笥昧巳N反差鮮明的對比來進(jìn)行說理:一為庖丁解牛之初與三年之后的對比,一為庖丁與普通廚工的對比,一為庖丁解牛與文惠君治國的對比。
D.《庖丁解?!废葘戔叶〗馀5氖炀殑幼骱兔烂钜繇?,再寫文惠君的夸贊,引出庖丁對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說,以此表明主旨。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
②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5)庖丁解牛的故事談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這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組卷:21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