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寧夏銀川市永寧縣上游高級中學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8/26 3:0:8

一、單選題,共24題,每小題2分。

  • 1.西周禮樂制度下,周天子在中央設立“辟雍”“學宮”“大池”等教育機構進行軍事教育。同時,諸侯國及卿大夫也設置了“泮宮”“庠”“序”“?!薄佰印钡葘W校,以保證基層軍事教育的普遍推行。這說明當時(  )

    組卷:4引用:3難度:0.6
  • 2.漢律中有“非正與亂妻妾位律”,諸侯王施行嚴格的嫡長子繼承制,只允許嫡子為嗣:如正妻無子,則除國為郡,庶子再多也無用;若試圖讓庶子繼承,即所謂“非正”,免為庶人;如若試圖從母親那里變更庶子地位,則為“亂妻妾位”,不僅免為庶人,而且有時還處以遷刑。這一政策旨在( ?。?/h2>

    組卷:26引用:5難度:0.5
  • 3.北宋為加強中央對地方州、縣官僚的管理,在中央與州之間設置了“路”。路級官僚機構的辦公署地或同置一處,或分殊它處,對州級長官也無直接的統(tǒng)領之權,州府上表奏事可越過路級直通朝廷。據此可知,宋代的“路”( ?。?/h2>

    組卷:17引用:8難度:0.7
  • 4.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頒布“禁例十二條”,嚴格規(guī)范國子監(jiān)學生的道德和行為,并鐫刻臥碑,置于明堂之上,如有不遵者,以違制論。“禁例十二條”的頒布( ?。?/h2>

    組卷:4引用:2難度:0.6
  • 5.如表是明清時期江南部分府縣的市鎮(zhèn)數(shù)量統(tǒng)計表。據此可知,明清時期( ?。?br />
    朝代
    府別
    明代 清代
    鎮(zhèn)數(shù) 市數(shù) 合計 鎮(zhèn)數(shù) 市數(shù) 合計
    蘇州府 45 45 90 58 59 117
    松江府 42 20 62 97 39 136
    鎮(zhèn)江府 9 6 15 13 17 30
    嘉興府 30 13 43 29 21 50
    湖州府 18 4 22 29 35 64

    組卷:6引用:9難度:0.7
  • 6.下列工具中利用水利作動力的是( ?。?br />①筒車②耬車③水排④花樓機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7.在青花瓷發(fā)展的基礎上,明代彩瓷的發(fā)展也飛躍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色彩發(fā)展到后面極為華麗。而且繪畫紋飾的內容更加復雜多樣,植物、動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無不入畫,極具收藏價值。這些現(xiàn)象反映了( ?。?/h2>

    組卷:15引用:5難度:0.7
  • 8.唐代制度規(guī)定“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而宋代形成了從草市、鎮(zhèn)市,到州縣城市、區(qū)域中心城市,乃至全國中心城市的市場網絡。這一材料可用于探究宋代( ?。?/h2>

    組卷:1引用:4難度:0.5
  • 9.隋唐都城均在長安,但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關中饑荒,隋文帝率百姓“就食”洛陽。唐末,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其后建立后梁定都開封,并為北宋所沿襲。這主要是因為( ?。?/h2>

    組卷:29引用:3難度:0.7

二、材料分析題

  • 26.政治是妥協(xié)的藝術,政治妥協(xié)在人類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政治離不開妥協(xié)。閱讀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國別 事例 材料出處
    英國 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協(xié)是一種司空見慣的政治現(xiàn)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決沖突的手段,以妥協(xié)方式解決沖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取向,英國人便承襲了典型的妥協(xié)傳統(tǒng) 錢乘旦《“說”與“做”的悖論——英國議會選舉與政黨政治解析》
    美國 美國憲法是多元利益集團談判和妥協(xié)的結果,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團根據不斷變化的歷史環(huán)境,利用憲法衍生的憲政機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聯(lián)邦的“公共”利益的定義和定位,相互進行一種連續(xù)不停的談判和妥協(xié) 王?!对瓌t與妥協(xié)》
    法國 法國大革命后的近百年,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社會持續(xù)動蕩,經濟發(fā)展速度受到影響,工業(yè)化進程緩慢。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fā)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xié)。此后沒再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xié)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王?!对瓌t與妥協(xié)》
    中國 通過民族、政治和權力這三大妥協(xié),辛亥革命以較小的代價和低烈度的震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tǒng)治,較為順利地達到了“不流血而貫徹共和之目的”制度變革的目標。辛亥革命的妥協(xié)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種政治勢力發(fā)揮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革命的共和底線確立及其大勢所趨所逼。國家沒有陷入民族戰(zhàn)爭、領土分裂的局面 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協(xié)及其歷史遺產》
    選取上述材料中的兩個典型事件,以“政治妥協(xié)”為主題,自擬論題,并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組卷:10引用:7難度:0.5
  •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設諸路轉運使監(jiān)管地方財政,兼及行政監(jiān)察,號為“監(jiān)司”。但以后又增設多種名目的路級監(jiān)司:提點刑獄司主管司法,提舉常平司主管倉儲,安撫使司主管軍事、治安,合稱“四監(jiān)司”。他們互不統(tǒng)屬,路之轄境劃分不盡相同,或雖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二 大明政權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襲了元代的行中書省制度。明初承襲了元代行省權大且集中的基本特點,“舉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敝煸罢J為這無疑會對其新王朝構成潛在的威脅,便把元代行省的權力一分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務,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獄政,都指揮使司掌地方軍權。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顯:地方最高權力向三司分流,從而使地方明顯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樞”,嚴重影響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過于分權與鉗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強化。督撫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以監(jiān)察官的面目出現(xiàn),并在實際行使權力的過程中迅速成為地方政權的最高中樞,彌補了這一“真空”,并凌駕于“三司”之上,總領一省、數(shù)省的軍政、民政,從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摘編自史云貴《承襲與變異:明清督撫制度述論》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北宋加強地方治理的措施。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明代實行督撫制的原因。

    組卷:3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