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5課 諫太宗十思疏》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7)

發(fā)布:2024/12/2 9:0:2

一、文言知識梳理:

  •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振之以威怒
     

    (2)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組卷:3引用:2難度:0.8
  •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字的古今異義。
    (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義:
     

    今義:指事物的本質(zhì)。
    (2)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縱情:古義:
     

    今義:盡情。
    (3)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虛心:古義:
     

    今義:一種謙虛的美德。
    (4)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
    以為:古義:
     

    今義:認(rèn)為。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字的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狀語。
    恭而不心服:
     

    (2)名詞作動(dòng)詞
    江海百川:
     

    (3)形容詞用作名詞
    ①人君當(dāng)神器之
     

    ②居域中之
     

    ③懼讒
     

    ④擇而從之:
     

    ⑤則思正身以黜
     

    ⑥簡而任之:
     

    (4)形容詞用作動(dòng)詞
    智者其謀:
     

    (5)使動(dòng)用法
    ①必其根本:
     

    ②知止以人:
     

    身以黜惡:
     

    ④則思心以納下: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虛詞的用法。
    (1)之:
    ①臣聞求木長者
     

    ②人君當(dāng)神器重,居域中之大
     

    ③豈取易而守之難乎?
     

    (2)蓋:
    ①善始者實(shí)繁,克終者寡:
     

    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3)雖:
    在下愚,知其不可:
     

    董之以嚴(yán)刑:
     

    (4)誠:
    ①必竭以待下:
     

    能見可欲:
     

    (5)而:
    ①源不深望流之遠(yuǎn):
     

    ②則思謙沖自牧:
     

    ③垂拱治:
     

    ④子產(chǎn)死,誰氣嗣之:
     

    (6)下:
    ①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
     

    ②臣雖愚,知其不可:
     

    ③懼滿溢,則思江海百川:
     

    (7)當(dāng):
    ①盛夏之時(shí),當(dāng)風(fēng)而立:
     

    ②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
     

    ③安步當(dāng)車:
     

    組卷:4引用:1難度:0.6

二、課內(nèi)知識鞏固: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shí)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四組實(shí)詞含義全不相同的一組是
     

    A.臣求木之長者 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且夫我嘗少仲尼之,而輕伯夷之義者
    B.善始者實(shí) 春華秋實(shí)  葉徒相似,其實(shí)不同
    C.之以威怒 長策而御宇內(nèi) 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
    D.塞源而欲長也 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之遠(yuǎn)
    (2)下列四組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微人之力不及此 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B.斯亦伐根求木茂 則思知止安人
    C.德不厚思國之安 塞源欲流長也
    D.思國之安,必積其德義 竭其力
    (3)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quán),處在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shí)繁,克終者蓋寡——?dú)v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剛開始人才興旺,到后來卻成了孤家寡人。
    C.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竭盡誠心,就能聯(lián)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D.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nèi)心并不服氣。
    (4)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古今含義完全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5)下列對連詞解釋錯(cuò)誤的一項(xiàng)是
     

    A.“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边@里的三個(gè)“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边@里“以”和“而”在相對位置出現(xiàn),意思是接近的“卻”,都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
    C.“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這里的三個(gè)“則”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边@里的兩個(gè)“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

    組卷:6引用:1難度:0.6

三、課外閱讀:

  • 14.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zé)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zé)o今日之禍?!碧跒橹?dāng)咳?,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nèi),訪以政術(shù)。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yuǎn)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碧谠唬骸拔赫魍邔?shí)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dǎo)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太宗大悅,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珪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dú)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
    (《貞觀政要?任賢》)(1)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汝離間我兄弟
    ②魏征為太子洗馬
    ③喜逢知己之主
    往事息隱
    ⑤但其盡心所事
    從容對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2)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雅有經(jīng)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象仇敵一樣。
    D.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yōu)秀的冶金的高手。
    (3)“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B.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yuǎn)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guān)系。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這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jì)前嫌,給以重用。
    D.這段文字體現(xiàn)了唐太宗一貫強(qiáng)調(diào)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組卷:3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