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四校聯(lián)盟八年級(下)月考語文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4/5/2 8:0:9

一、(10分)

  • 1.閱讀回答問題。
    《魯迅入門讀本》前言      ①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總是以本民族的經典作家來教育國民與后代。那么,中國有哪些最基本的、源泉性的民族文化經典呢?我曾經就此和許多專家、朋友進行討論,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至少應有五大經典:《論語》《莊子》——中國文化的原典;唐詩——中國文化的青春期的精華;《紅樓夢》——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式的總結;魯迅著作——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開創(chuàng)和奠基。也有的朋友建議還應加上陶淵明、蘇東坡的詩作。這些意見都可以討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魯迅是和孔子、莊子、李白、杜甫、曹雪芹并肩而立的民族文化的高峰,以他們所創(chuàng)造文化經典,作為每一個中國國民精神發(fā)展的“底子”,這是一項民族精神建設的基本工程。
          ②作為集中了“20世紀中國經驗”的思想家與文學家,魯迅與我們又是最為貼近的,許多人讀魯迅的文章,都會感到他仿佛就是針對當下中國的問題在發(fā)言,而又具有歷史的高度和深度;魯迅是活在現(xiàn)實中國的,每一個愿意并在思考和關注社會、人生、文學問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都能夠和他進行心靈的對話與交流。
          ③“魯迅與青年”本身就是一個講不完的話題。魯迅無論在其生前還是去世后都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產生巨大的吸引力,這絕非偶然。這首先是因為魯迅是一個“真的人”,他敢于說出別人不敢說、不愿說、不能說的一切真實。魯迅恰恰是在人們因為缺乏勇氣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時,把思想的探索進行到底,從不顧忌將會引出什么可怕的結論。這里所表現(xiàn)的,正是一種年輕人所向往的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氣概。魯迅追求“真”的徹底性更表現(xiàn)在,他從不向讀者(包括年輕人)隱藏自己內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與失誤。他敢于面對自身的局限,更無情地批判自己。他從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絕充當“導師”,他將真實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們一起探討與尋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傾訴一切,討論、爭辯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
          ④魯迅同時是一位現(xiàn)代漢語文學語言的大師,他的語言以口語為基礎,又融入古語、外來語、方言,將漢語的表意、抒情功能發(fā)揮到極致,又極具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閱讀魯迅作品,不僅能夠得到精神的啟迪以至震撼,還能得到語言的熏陶與美的享受。盡管初讀時會有些困難,但堅持讀下去,自會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而且常讀常新。流連于魯迅所構建的漢語精神家園,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⑤正是出于這樣兩大基本信念:相信魯迅其人其作品的魅力,相信當代中國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們的心是和魯迅相通的,我們將這本《魯迅入門讀本》奉獻于諸位面前。
    (文/錢理群,基于命題需要有刪改)(1)從第①段來看,每一個中國國民精神發(fā)展的“底子”不包括的一項是
     

    A.仁義思想和禮儀規(guī)范
    B.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C.愛國主義與家國情懷
    D.辯證思維與批判精神
    (2)第③段中,魯迅的人格魅力未涉及的一項是
     

    A.勇敢率真的個性
    B.坦誠謙遜的品格
    C.反省和批判的精神
    D.幽默尖銳的風格
    (3)閱讀全文,請簡要概括作者選編《魯迅入門讀本》的意圖。

    組卷:6難度:0.3

二、(20分)

  • 2.閱讀回答問題。
    輝映的星光      ①宋朝的文運十分昌盛,可同時,朝廷中那種“黨爭不斷、對壘攻訐”的文人權斗,也堪稱歷朝之最。蘇軾、王安石和秦觀,既是北宋年間三大杰出的文人,又都曾是朝廷的官員。他們之間有恩怨,也有惺惺相惜和冰釋前嫌,讓人感悟到的,是一派胸襟氣象的高華。
          ②秦觀,天生多愁善感、氣質優(yōu)柔,是個少年喪父、居家苦讀、體質文弱的書生。所幸的是,他遇到了“命中貴人”。熙寧十年(1077年),秦觀懷著仰慕之情,拜謁徐州新任知州蘇軾,是為初次相識。
          ③二人曾同游吳江、湖州、會稽等地,于湖光山色中,談論詩道,臧否人物,算是正式結交。在蘇軾的引導下,秦觀發(fā)奮苦讀,但兩度應試皆名落孫山。情緒低落之際,蘇軾特意作詩予以勉勵。這還不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途經江寧時,向王安石力薦秦觀的人品才學,而王安石也欣然接受了這個后生。
          ④蘇軾當時已經名滿天下,秦觀只是一名尚未成名的文學青年,蘇軾卻以惜才愛才的名士風度,不但接受了秦觀的拜訪,而且與之結伴出游。蘇軾把秦觀托付給王安石,按尋常邏輯看,應屬所托非人,畢竟秦觀已列入自己的門墻,而他過去和王安石又有那么多的隔閡和互傷,但他相信王安石胸中懷有“英雄不問出處”的氣量。
          ⑤1084年,47歲的蘇軾離開貶所黃州,奉詔赴任汝州(后未成)。途經江寧(南京),專程拜訪昔日政敵、63歲的前宰相王安石,欲為當年“新舊兩黨”由于不同政見所導致的不和及誤傷向王安石表達內疚之意。不承想,已經下野七八年、時在病中的王安石聽說蘇軾到了江寧,竟風塵仆仆趕到渡口等候,這是多么入畫的場面??!江寧數日,二人多次作詩唱和,談玄說妙,其樂融融。蘇軾游鐘山后,詩句有“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王安石讀罷,謙稱“老夫生平所作詩,無此二句”。蘇軾離開后,王安石又對人說:“不知更年幾百,方有如此人物?!?br />      ⑥歷經宦海浮沉的政治對手,最后捐棄前嫌,惺惺相惜,這是一種“放下”的境界。
          ⑦“烏臺詩案”發(fā)生時,王安石已被罷相三年,正在江寧隱居,當他知曉蘇軾遭此劫難后,竟連夜寫信,派人飛馬進京呈神宗,信中有這么一句話,分量很重:“豈有圣世而殺才士乎?”這是何等堅守道義的磊落胸懷!神宗看了王安石的信,思之再三,決定放過蘇軾,將其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試想,當時蘇軾已被定罪,自忖兇多吉少,甚至給胞弟蘇轍交代了后事。蘇軾入獄后,在“天下之士痛之”卻“環(huán)視而不敢救”時,沒承想賦閑在家、不問世事卻聲望猶在的昔日政敵王安石,振臂一呼,跳出來解救蘇軾,吁請神宗刀下留人。
          ⑧文人相輕不是大文人所為,大文人看見別人有美妙的才華,非但不會忌妒,反而會倍加呵護,給予幫助,所以,才當得起一個“大”字??!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秦觀因蘇軾的一路扶持而走上自我發(fā)展的道路,但毋庸諱言,也正是由于他是蘇門弟子,故而從政后隨著蘇軾政治生命的起落而備嘗世道的艱辛。貶職、起復、流放、再貶職、再起復、再流放。且在彼此的流放途中,秦觀與他的恩師蘇軾時有書信輾轉往來。
          ⑨說句實話,作為男人的秦觀,在生命的承壓能力上,遠沒有他的老師那么豁達。蘇軾的流放比秦觀的更為荒僻,遠貶海南是當時最嚴厲的懲罰。至于蘇軾遭受的誹謗、打擊甚至威脅,也遠比秦觀更為險惡、更為嚴重。但用一句現(xiàn)在的話來說:蘇軾的心理素質過硬,他吃得下、睡得著、看得開,無論何種境遇,都能活出一份自己的精彩。相形之下,秦觀卻有一顆多情而纖弱、敏感而憂郁的“詞心”;稍有一點痛苦,他就痛徹難當,劃開一道小口子,就流血不止。話又說回來,不諳官場、詞才超絕的秦觀,卻甘愿終生追隨蘇軾,哪怕這意味著更多的苦難,他從沒有像其他一些人那樣見風使舵、落井下石,搞政治投機,這就很不簡單!他真的就是“一根筋”——認定了,就走下去;已經追隨的,就永遠追隨,至死而未悔。秦觀把所有的傷痛和哀愁、落寞和心碎,填進一首首凄美的詞中。貌似柔弱的秦觀,卻是人中的君子和世間的大丈夫呢!王、蘇、秦三代人個性迥異,命運殊途,但他們惺惺相惜的美麗故事和共同的精神氣質,溫暖了后世無數人心。
          ⑩蘇軾的風度,王安石的氣魄和秦觀的風骨是北宋歷史天空上輝映的星光,這樣的星光在中國歷史上持續(xù)散發(fā)著迷人的光和熱。有人認為,“文人相輕”是自古以來的一種惡習。但試想,如果唐宋主流文人不具備這樣開闊的胸襟和恢宏的氣度,又怎能造就唐詩宋詞的文化盛況?
          ?改朝換代的歷史是叱咤風云的英雄寫就的,但一個朝代文化的高度和厚度卻是以文化巨匠們聚集的亮度來衡量的。中華千古文脈歷經萬劫,卻香火不絕,不僅因為中華文化博大深邃,更在于這些將其薪火相傳的大文人。假如北宋沒有王安石、蘇軾和秦觀,宋代的歷史軌跡不會有太多偏移,但沒有王安石、蘇軾和秦觀的北宋,會是多么的索然無味;元、明、清的文化河流缺乏這些巨匠的精神招引,又不知將如何慘淡經營。
    (原文/喻軍,根據命題需要有刪改)(1)讀第①~④段,說說蘇軾對待他人上展現(xiàn)了哪些風度?
    (2)讀第⑤~⑦段,作者認為“王安石的氣魄”表現(xiàn)在哪些行為上?
    (3)讀第⑧⑨段,作者為什么說“貌似柔弱的秦觀,卻是人中的君子和世間的大丈夫”?
    (4)讀第⑩?段,請分析為什么作者如此推崇“大文人”?

    組卷:9引用:1難度:0.5

六、(15分)

  • 6.閱讀回答問題。
          近年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日益成為年輕人追捧的風尚,   ①國潮正在成為這代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炯住扛魑牟﹩挝患娂姟俺鋈Α保奈镅└獯蛟斐觥吧嗉馍系牟┪镳^”,考古盲盒讓人人都能成為考古人,文具、服飾、日用品等國潮文創(chuàng)                    。博物館啟動好玩的親民模式,《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上新了故宮》輪番上映,以嶄新的形式宣傳文物②《唐宮夜宴》《只此青綠》《洛神水賦》用創(chuàng)意古典舞切中時代的審美脈博,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張力發(fā)揮得淋滿盡至,③漢服成為時尚寵兒,古裝攝影風靡一時,景區(qū)景點內經常碰到身穿漢服的游人;最集中年輕人的游戲陣地也由國潮席卷,造型、布景上的中國元素,游戲在背景音樂上下功夫,邀請非遺傳承人加盟創(chuàng)作,追求更經典、更中國,用文化為游戲產業(yè)加分。【乙】
          在一系列文化現(xiàn)象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蘇醒。文化自信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文明                     ,百世闕文,千載遺韻,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這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礎?!颈咳欢挥羞@些還遠遠不夠,縱觀歷史,文化自信一定要建立在國家強大、民生繁榮的基礎上。中國年輕人的文化覺醒,正以令人欣喜的方式,自然而然又浩浩蕩蕩地發(fā)生著。④他們重新                       生于斯長于斯的古老文明,發(fā)現(xiàn)最美的景色一直就在身邊。年輕人開始用新的眼光打量傳統(tǒng)文化,發(fā)現(xiàn)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的魅力。國潮日益成為一種自發(fā)自覺的行為,個人、團體、企業(yè)、社會都參與進來?!径 ?br />(1)文段中加點的詞語,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mó)式 脈博
    B.(zhǎn)新 底蘊
    C.醒(jué) 淋漓盡至
    D.風(mí)一時 博大精深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層出不窮 源遠流長 審視
    B.司空見慣 滔滔不絕 審察
    C.層出不窮 源遠流長 審察
    D.司空見慣 滔滔不絕 審視
    (3)下列對文中用橫線標明的①②③④四處標點符號,使用不規(guī)范的一項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最集中年輕人的游戲陣地也由國潮席卷,除了造型、布景上的中國元素,游戲在背景音樂上下功夫。
    A.年輕人的游戲陣地也被國潮最集中地席卷,既有造型、布景上的中國元素,游戲更有背景音樂上下功夫。
    B.年輕人最集中的游戲陣地也被國潮席卷,除了造型、布景上的中國元素,游戲更在背景音樂上下功夫。
    C.年輕人的游戲陣地也被國潮最集中席卷,既有造型、布景上的中國元素,游戲更在背景音樂上下功夫。
    D.年輕人最集中的游戲陣地也由國潮席卷,除了造型、布景上的中國元素,游戲在背景音樂上下功夫。
    (5)把下列語句還原到文中,【甲】【乙】【丙】【丁】四處最恰當的一處是
     

    這是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是社會審美的共同選擇,也是文化發(fā)展的趨勢。
    A.【甲】
    B.【乙】
    C.【丙】
    D.【丁】

    組卷:31引用:3難度:0.8

七、(50分)

  •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偉大的書法家長期不斷地書寫同樣的漢字筆畫,才能寫出曠世的書法名帖;優(yōu)秀的冰雕師成千上萬次重復簡單的鑿冰動作,才能完成一件美好的冰雕作品;出色的足球運動員日復一日地練習單調的定點射門,才能踢出驚艷球場的完美弧線。的確,一切美好事物的創(chuàng)造,往往需要經歷重復簡單的枯燥過程。
          請你根據對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敘述生活經歷,或論述其中道理,寫一篇文章。
          要求:依據材料的整體語意立意,自擬標題,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現(xiàn)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請以化名代替。

    組卷:5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