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2課 胠篋》2021年同步練習卷(6)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劉玨,字希范,湖州長興人。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初游太學,以書遺中書舍人鄒浩曰:“公始為博士論取士之失,免所居官,在諫省斥宮掖之非,遠遷嶺表,豈逆計禍福,邀后日報哉,固欲蹈古人行也。今庶政豈盡修明,百官豈盡忠實,從臣繼去,豈盡非才,言官屢逐,豈盡有罪!信任逾曩昔而拱默不言,天下之士竊有疑焉,愿有以慰塞群望。”浩得書愧謝之。宣和四年,擢監(jiān)察御史,坐言事知舒州,留為尚書主客員外郎。
建炎元年,復召為中書舍人,至泅州,上書言:“金人尚有屯河北者,萬一猖獗而南,六飛【注】豈能無警,乞早賜行幸。西兵驍勇,宜留以為衛(wèi)。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為用,并令東下?!睍r李綱已議營南陽,玨未嘉也。既至,極言南陽兵弱財單,乘輿無所取給,乞駐蹕金陵以待敵。汪伯彥、黃潛善皆主幸東南,帝遂如揚州。潛善兄潛厚除戶部尚書,玨言兄弟不可同居一省,帝遣張愨諭旨,玨論如初。詔潛厚提舉醴泉觀。
遷吏部侍郎,同修國史,言:“淮甸備敵兵食為先今以降卒為見兵以糴本為見糧無一可恃維揚城池未修軍旅多闕卒有不虞何以待之”已而金人果乘虛大入,帝亟如臨安,以玨為龍圖閣直學士知宣州。俄復為吏部侍郎。
隆佑大后奉神主如江西,詔玨為端明殿學士、權(quán)同知三省樞密院事從行。金人攻吉州,分兵追太后,舟至太和縣,衛(wèi)兵皆潰,玨奉太后退保虔州。監(jiān)察御史張延壽論玨罪,玨亦上書自劾,逾嶺俟命,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延壽論不已,責授秘書少監(jiān),貶衡州。紹興元年,許自便。明年,以朝散大夫分司西京。卒于梧州,年五十五。官其二子。八年,追復龍圖閣學士。
(選自《宋史》)【注】六飛:古代指皇帝的車駕六馬,疾行如飛;文中指皇帝。
(1)下列對文中嘶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淮甸備敵/兵食為先/夸以降卒為見兵/以糴本為見糧/無一可恃/維揚城池未修/軍旅多闕/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B.淮甸備敵兵/食為先/今以降卒為/見兵以糴本為見糧/無一可恃/維揚城池/未修軍旅多/闕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C.淮甸備敵/兵食為先/今以降卒為/見兵以糴本為/見糧無一可恃/維揚城池未修/軍旅多闕/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D.淮甸備敵兵/食為先/今以降卒為見兵/以糴本為見糧/無一可恃/維揚城池/未修軍旅多/闕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在宋代是指參加科舉考試通過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試”的人;明清時期,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三名分別稱為探花、榜眼。
B.太學,我國古代設(shè)立在京城,用以培養(yǎng)人才、傳授儒家經(jīng)典的最高學府。西周時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立五經(jīng)博士,為西漢設(shè)太學之始。
C.博士,古代多指博古通今、能言善辯的人。也常用作學官名,起源于戰(zhàn)國,秦、漢時設(shè)置,因其掌通古今,以各諮詣,為學術(shù)顧問的性質(zhì)。
D.蹕,初指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來往,帝王出行時所經(jīng)過的道路稱為蹕道,清道的吆喝聲稱為蹕聲。后常用“蹕”泛指帝王出行的車駕。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玨敢于直諫。初游太學,寫信向中書舍人鄒浩直言進諫,力陳當今諸多弊病,希望鄒浩能夠有所作為,得到認可。后來劉玨被提拔為監(jiān)察御史。
B.劉玨深謀遠慮。擔任中書舍人之職時,看到金兵對皇帝所處之地謝有威脅,力主遷徙。后來皇帝接受汪伯彥、黃潛著提的前往東南的建議,停駐揚州。
C.劉玨對戰(zhàn)事有遠見。任吏部侍郎時,認為在兵力安排與城池防御方面問題突出,戰(zhàn)斗力不強一旦金兵^侵,后果不堪設(shè)想?;实鄄杉{了他的建議。
D.劉玨勇于承擔責任。在隨同隆祜太后到江西時,遭到金兵追擊,衛(wèi)兵潰散,情勢危急,劉玨護太后到虔州。后劉玨主動上書請求處罰,為此事?lián)煛?br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為用,并令東下。
②已而金人過乘虛大入,帝亟如臨安,以玨為龍圖閣直學士知宣州。組卷:1引用:2難度:0.4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br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下列關(guān)于選文的分析理解,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端:盡頭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轉(zhuǎn) C.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 少:不滿 D.吾非至于之子門則殆矣 殆:危險
A.河伯起初覺得自己的天地最廣大,是因為他所擁有的天地確實闊大,他當初的認識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廣闊的大海,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承認自己的原有認識是錯誤的,這一認識轉(zhuǎn)變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嘆里,河伯覺得有些人對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確的,他們不應該認為孔子的學識少,也不應該認為伯夷的道義輕。
D.河伯的感嘆里還表達了這樣的意思:自己有幸來到大海,增長了見識,否則,因見識短淺而自以為是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蔽抑^也。
②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組卷:3引用:2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題。
且子獨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嚙挽裂,盡去而后慊。觀古今之異,猶猨狙之異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窮哉!
(外篇?天運第十四)
(1)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舍之則仰 舍:放下 B.其猶柤梨橘柚邪 猶:像 C.觀古今之異 異:差異 D.其里之富人見之 里:心里
①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②而夫子其窮哉 ③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 ④故西施病心而顰其里
A.①與②意思相同,③與④意思不同
B.①與②意思不同,③與④意思相同
C.①與②意思相同,③與④意思也相同
D.①與②意思不同,③與④意思也不同
(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桔槔俯仰由人,所以,它降落和升起都不會因人而獲罪。此反映了道家“無為”的思想。
B.三皇五帝的禮義法度不是謹慎于求同,而是謹慎于求治,可見禮義法度應當“應時而變”。
C.短文寫里之丑人模仿西施,嚇退了所見之人。雖批評了其機械照搬,盲目模仿,但也贊美了她對美的追求精神。
D.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懂得應變自然規(guī)律,不使自己陷入困境。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
②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組卷:10引用:3難度:0.7 -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題。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br />(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渚:水中沙洲。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轉(zhuǎn)。
C.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莫:沒有。
D.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子:這里指海神若。
(2)對下列各句中的“于”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②至于北海,東面而視
③冰,水為之,而寒于水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的兩句話寫秋天的雨水按季節(jié)來到,小股水流無以計數(shù),灌入黃河,浩浩蕩蕩,暢通無阻,無比壯觀。
B.“河伯欣然自喜”誦讀時重音要放在“自喜”二字之上?!耙蕴煜轮罏楸M在己”,誦讀時要將重音放在“盡”字上,因為一個“盡”字,將河伯的躊躇滿志、飄飄然描寫得淋漓盡致。
C.全文可分為兩層意思。第一層從“秋水時至”到“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第二層從“順流而東行”至“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寫河伯見到大海后自嘆不如。
D.《秋水》一文可使我們深刻地意識到,在限定的環(huán)境中,人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對黃河,覺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這里,見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嘆不如。這就告訴我們,必須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所發(fā)展。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②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組卷:9引用:2難度:0.7 -
5.閱讀下列語段,完成后面各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湯問棘曰:“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字的讀音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朝菌不知晦朔
②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③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
④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
A.①②讀音相同,③④讀音不同
B.①②讀音相同,③④讀音也相同
C.①②讀音不同,③④讀音相同
D.①②讀音不同,③④讀音也不同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②蟪蛄不知春秋
③奚以知其然也④而彼且奚適也
A.①②意義相同,③④意義不同
B.①②意義相同,③④意義也相同
C.①②意義不同,③④意義也不同
D.①②意義不同,③④意義相同
(3)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A.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 冥靈:樹名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以久 特聞:獨以長壽著名 C.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羊角:旋風 D.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窮發(fā):最北的地方
A.本段文字可以分兩層:第一層,歸納上文,闡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層引“湯之問棘”一段話,對前文補充印證,并點明“小大之辯”。
B.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復。在論證上,它與篇首的內(nèi)容相照應。
C.這段文字,運用了擬人、夸張的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D.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眾人”與“冥靈”“大椿”“彭祖”對比,說明“大知”與“小知”的不同。組卷:8引用:3難度:0.7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題。
魯哀公問于仲尼曰:“衛(wèi)有惡人焉,曰哀駘它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于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數(shù)而未止也未嘗有聞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無君人之位以濟乎人之死,無聚祿以望人之腹,又以惡駭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異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與寡人處,不至以月數(shù),而寡人有意乎其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國無宰,寡人傳國焉悶然而后應,泛然而若辭寡人丑乎,卒授之國無幾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無與樂是國也是何人者也?”
(1)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衛(wèi)有惡人焉 惡人:不善良的人 B.丈夫與之處者 丈夫:古代對成年男子的通稱 C.婦人見之,請于父母曰 婦人:這里泛指成年女子 D.泛然而若辭 泛然:這里形容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 A.魯哀公問于仲尼曰 不可入于靈府 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C.婦人見之,請于父母曰 今吾聞至人之言 D.是必有異乎人者也 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A.無君人之位以濟乎人之死
B.果以惡駭天下
C.其脆易泮
D.少仲尼之聞
(4)下列關(guān)于選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哀駘它雖然丑得讓人驚駭,但他以高尚的德行養(yǎng)成了他內(nèi)心的純和,極大地發(fā)展了自己的潛能,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人格魅力。
B.這則故事意在表明莊子“道”的思想,一個人不管相貌如何,只要道德充實,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受人追捧、受人尊敬的人。
C.莊子在敘述故事時,描寫人物鮮明獨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寫哀駘它,運用比喻手法,使這一形象生動而又有個性。
D.這則寓言故事啟示人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相貌的美丑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只有品德高尚,心靈美好,才能夠真正彰顯其人格魅力。組卷:0引用:2難度:0.6 -
7.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老聃曰:“小子少進,余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黃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親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堯之治天下,使民心親,民有為其親殺其殺,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競①,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②,則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nèi)擞行亩许?sup>③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其作始有倫,而今乎婦女,何言哉?余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亂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④.其知憯于蠣蠆之尾⑤,鮮規(guī)之獸⑥,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猶自以為圣人,不可恥乎?其無恥也!”子貢蹴蹴然立不安。
(選自《莊子?外篇?天運》)
【注】①競:競爭。②不至乎孩而始誰:不等長到兩三歲就開始識人問事。③人有心而兵有順:人人存有機變之心因而動刀動槍成了理所當然之事。④中墮四時之施:就中而言毀壞了四時的推移。⑤其知憯于蠣蠆之尾:他們的心智比蛇蝎之尾還慘毒。⑥鮮規(guī)之獸:未經(jīng)馴化、仍具野性的猛獸。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小子少進 少:年輕 B.而民不非 非:非議 C.以天下大駭 駭:驚擾 D.猶自以為圣人 猶:還
A.人有心而兵有順
B.而亂莫甚焉
C.而猶自以為圣人
D.而今乎婦女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
B.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
C.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
D.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
(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通過老子對子貢談三皇五帝治天下的事,表達了老子追求自然無為的人生境界。
B.從老子的言論和子貢的表現(xiàn)可看出老子對儒家學說持反對的態(tài)度。
C.三皇五帝自以為是圣人,所以老子對他們是不是可恥和有沒有羞恥之心不敢確定。
D.老子反對利欲觀和人為因素對人的天性與物的本性的扼殺,主張?zhí)?、地、人都統(tǒng)一于自然而然的道,表達了對人的生存本身的深切關(guān)注。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子貢蹴蹴然立不安。組卷:14引用:3難度:0.7
二、選擇題
-
8.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h2>
組卷:14引用:3難度:0.8 -
9.下列句子中,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br />例句:而彼且奚適也
組卷:0引用:2難度:0.9 -
10.下列句子中,加橫線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9 -
11.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子何為者邪組卷:0引用:1難度:0.8 -
12.下列加橫線的詞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9 -
13.下列加橫線的詞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9 -
14.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br />例句:吾與之友
組卷:1引用:1難度:0.9 -
15.下列句子中,加橫線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引用:1難度:0.9
三、語言表達
-
44.如圖是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China Life)的標志,請仔細觀察圖片內(nèi)容,展開想象,闡釋一下你對這個標志寓意的理解。
組卷:1引用:2難度:0.9 -
4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兩句話,
要求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前后構(gòu)成對比,句式與示例相同。
井底的蛙,當你自在得意時,天空便小了;空中的鷹,當你搏擊蒼穹時,宇宙就大了。組卷:7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