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十六縣(市)二十校高三(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在五千年文明發(fā)展史中,無論是朝代更迭還是社會動蕩,中國古代村落一直是最為穩(wěn)定的社會基本單位,而且都是官方鄉(xiāng)村組織的基本載體。
          自村落出現(xiàn)追于戰(zhàn)國,一直以宗法血緣組織編制鄉(xiāng)村。村落之內均聚族而居,一個村落由若干個家族組成。雖然此時的村落不具備經濟、政治與軍事的獨立性,只是生產與生活單位,但社會管理都以村落為基本單位,賦役征發(fā)與分封賞賜也以村落為基本單位,村落一直是最為穩(wěn)定的社會基本單位。
          戰(zhàn)國以來,村落功能逐漸完備,村落內部的社會結構出現(xiàn)了多元化,村落也成為較為獨立的社會存在。在各王朝鄉(xiāng)村管理體系的變遷中,雖然一直以地緣行政組織編制鄉(xiāng)村,經歷了鄉(xiāng)里制、鄉(xiāng)村制以及都保制、里甲制等編制方式,但每一種方式都是以村落為基本單位,作為行政體系的鄉(xiāng)村基層組織與作為自然聚落的村落高度重合。
          秦漢時期,鄉(xiāng)里制成為鄉(xiāng)村組織的通制,鄉(xiāng)里不僅實現(xiàn)了對絕大多數村落的覆蓋,而且還構建起里與自然村落有機統(tǒng)一的村落組織體系。王朝政府在進行鄉(xiāng)里編制時雖然規(guī)定了鄉(xiāng)里規(guī)模與戶數,但在具體操作時因村設里,多數情況下各村落均設一里。自然村落不僅未被行政組織打破,反而成為行政組織所依托的載體。
          魏晉南北朝時期,鄉(xiāng)村組織形態(tài)雖然不斷變化,但對村落的依托并未改變。至唐代,南朝的鄉(xiāng)里制轉化為鄉(xiāng)村制,以里正行其職。鄉(xiāng)之下直接以村落為基層單位,設村正為一村之長。《通典》載:“在田野者為村,別置村正一人,掌同坊正?!贝逭罢仆徽保徽罢品婚T管鑰,督察奸非”,也即以治安為主。村正除治安外,還作為里正的助手出現(xiàn),協(xié)助里正進行鄉(xiāng)村管理。當然,在唐代的鄉(xiāng)村社會,里正是鄉(xiāng)政行使者,是縣級政府的直屬胥吏,權限、責任遠過于村正,村正只是一個自然村落之首,具有典型的民間色彩,但這恰恰反映了王朝政權對村落地位的重視。隨著中央王朝越來越倚重于田土之征,對人戶的控制不斷削弱,直接影響著鄉(xiāng)村社會的基礎。因而,宋元時期鄉(xiāng)村管理實施了都保制,以加強對人口的直接管理。在這一管理體系中,既以人戶數量為單位編制村落,又依原有村落體系適當調整,兩者有機統(tǒng)一,村落的完整性同樣得以保存。
          明清時期鄉(xiāng)村管理實施了里甲制,仍然是依托村落而設。里甲制雖然明確規(guī)定一甲10戶、一里110戶,但要求各地在執(zhí)行中對畸零戶就地消化。所謂疇零戶,就是在編制里甲過程中多出110戶的戶數。各地在實際編制里甲的過程中,對于畸零戶各有變通。除了一些較大的村落一村設置二里或若干里、一些較小的村落一里多村外,多數村落還是里村合一,實現(xiàn)了行政系統(tǒng)與地緣村落系統(tǒng)的融合。
          由上可見,各王朝鄉(xiāng)村治理體系盡管變化不斷,但都未打破村落范疇,村落始終是鄉(xiāng)村組織體系中實際的基本單位,對于鄉(xiāng)村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及農耕文明的傳承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摘編自馬新《論中國古代村落的基本特點》)(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隨著村落功能的逐漸完備和其內部社會結構的多元化,戰(zhàn)國之后村落的穩(wěn)定性越來越強。
    B.盡管我國各個封建王朝的鄉(xiāng)村管理體系有所不同,但每一種管理體系都重視村落的作用。
    C.宋元時期實施的都保制,既是對前朝鄉(xiāng)村管理經驗的承襲,也是為了滿足當時現(xiàn)實形勢的需要。
    D.明清時期的里甲制對一甲、一里的戶數都有明確要求,那些多出的戶數只能合并到其他村落。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簡明扼要地論述了我國古代村落的特點及作用,交代了全文的論述對象。
    B.文章從第三段起依次分析鄉(xiāng)里制、鄉(xiāng)村制、都保制、里甲制,論述了村落組織的形態(tài)變化。
    C.文章引用《通典》中的話,以文獻資料論證了唐代鄉(xiāng)村治理中村正所具有的職責。
    D.文章以時間為序,論述并分析了我國不同時期鄉(xiāng)村管理體系的優(yōu)缺點,觀點全面。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古代同一村落的人們彼此大都存在宗法血緣關系,而不同村落的人們其宗法血緣往往是不同的。
    B.不管是鄉(xiāng)里制、鄉(xiāng)村制還是都保制、里甲制,都依托村落設置鄉(xiāng)村基本行政單位,保護了村落的整體性。
    C.在唐代社會,政府委任里正、村正進行鄉(xiāng)村兩級管理,如催交鄉(xiāng)村賦稅等事務需要里正、村正共同參與。
    D.村落是古代社會的基本單位,盡管經歷了不同時代的變化,但它的存在始終有利于鄉(xiāng)村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中國古文字資料的載體主要是甲骨、金石和簡帛等。這些歷史文物及其文字資料都是收藏單位的珍稀瑰寶。古文字資料的文物屬性,使得其保護和利用成為長期以來困擾收藏單位和古文字研究者的一大問題。數字化技術可使古文字文物以多維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通過網絡系統(tǒng)和其他電子媒介將深藏于博物館的珍貴文字文物資料與研究者和公眾分享,為古文字研究、傳承和傳播提供極為便利的條件,同時也能妥善解決古文字文物保護和利用的矛盾。目前,一些收藏單位已開始嘗試將所收藏的古文字文物數字化,并通過信息門戶網站向社會公布。
          同時,古文字學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需要語言學、文字學、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等多學科知識積累。古文字知識的生產,不像其他社會學科那樣快速。數字化技術在古文字研究領域的運用,有望改變古文字知識的生產方式。比如,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探索甲骨綴合、竹簡編聯(lián)新路徑,甚至嘗試進行疑難文字的釋讀,可為古文字的釋讀工作提供信息技術支持;采用圖像信息處理技術解決文物文字信息提取和辨識的難題,可為正確釋讀古文字的疑難字奠定文本基礎;如此等等??梢灶A言,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將會改變古文字研究的傳統(tǒng)模式,形成與數字時代相適應的古文字研究新方法和新范式。
    (摘編自黃德寬《數字時代古文字的傳承和傳播》)材料二:
          就古文字考釋而言,人工智能可以提供的幫助是多方面的。古文字學家唐蘭先生曾將古文字的考釋方法總結為形體對照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等。人工智能中的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技術正可與這幾種方法相互對應。
          如推勘法。推勘法是將出土材料與文獻中的記載進行對勘,尋繹文義,進而破解未釋形體。近年來,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發(fā)展迅速,在實體識別、語義關系等方面有重大提升。經過足夠的數據訓練,模型能夠具有普通人甚至專家的能力。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假設“過節(jié)了我們煮△△”一句中的“△△”二形是未釋字或殘損字。如果要考證這兩個形體,經過訓練的深度學習模型可以給出備選答案,如“餃子”“湯圓”“粽子”等相符合的詞語。因為有“過節(jié)”限定,所以“白粥”等普通熬煮食物不會被推薦;因為有“煮”字限定,“月餅”等非熬煮食品不會被推薦。深度學習模型完全能夠捕捉語句里面關鍵字詞的文意。對于例子中的這句話,普通人也能給出正確的判斷方向。但是如果面對的是古文字材料,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多數人對古代漢語并不熟悉,即使專業(yè)學者也無法熟記大量的古代語料。所以,專家可以利用出土文獻的釋文數據和傳世古書的記載來構建、訓練語言模型,從而在研究過程中利用模型圈定待釋字的目標范圍,這能給予專家極大的幫助。
          當然,人工智能技術只能提供輔助性作用,進入這一研究領域并取得創(chuàng)新成果需要付出根辛的努力,古文字學者往往要窮其畢生精力,專心致力于研究領域,才能獲得一定的成就。
    (摘編自李春桃《人工智能如何輔助古文字研究》)材料三: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推動了甲骨學與計算機的深度結合。在甲骨學與計算機深度結合的背后,有著深刻的學科發(fā)展背景。放眼世界,“人工智能+古文字”的浪潮正席卷而來。以色列發(fā)現(xiàn)的“死海古卷”曾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人工智能通過“虛擬拼圖”幫助殘卷復原,又通過辨析古卷上的筆跡類型,推測出“死海古卷”的撰寫人數。甲骨學與計算機的深度結合,也正是這一波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為什么人工智能會與古文字碰撞出如此多的火花呢?因為二者有很多契合點。人工智能近期取得突破的重要領域,恰好能與古文字密切聯(lián)系起來。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人臉識別運用的是人工智能的圖像識別技術,所有古文字本質上都是一種平面圖像,識別起來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困難。再如,運用廣泛的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本質上是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而古文字是古代語言的一種書面形式,當然也可以成為自然語言處理的對象。
          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古文字與計算機已經從初步連接開始走向深度結合,“計算古文字學”正在路上。與計算機素有淵源的甲骨學,無疑又走在這一深度結合的前列。
    (摘編自莫伯峰《“計算古文字學”正在路上》)(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文字資料收藏單位
    通過
    數子化技術將其藏品,數字化并向社會分享
    利于
    古文字的研究、傳承和傳播
    B.數字化技術在古文字研究領域的運用
    改變
    古文字研究的傳統(tǒng)模式
    形成
    適應數字時代的新方法、新范式
    C.專家構建、訓練人工智能語言處理模型
    替代
    專業(yè)學者完成信息捕捉
    幫助
    專家利用模型圈定待釋字的目標范圍
    D.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fā)展
    推動
    “人工智能+古文字”研究新方式的誕生
    取得
    以色列發(fā)現(xiàn)“死海古卷”、我國甲骨學和計算機深度融合等成就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依托數字化技術可以改變古文字資料的收藏方式和呈現(xiàn)方式,這為解決古文字文物保護和利用之間的矛盾提供了一種新的辦法。
    B.相較于其他社會學科,古文字知識的生產需要多學科知識的積累,而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則可能改變古文字知識的這種生產方式。
    C.推勘法是對照有關古文字材料,推求文義,進而推斷出未解字的研究方法;在人工智能時代,可以利用知識圖譜技術幫助推斷。
    D.古文字學和人工智能分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但在研究內容、研究本質等方面有很多契合點,所以古文字學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
    (3)三則材料介紹了數字化技術對古文字研究的影響,這對你將來從事其他領域的研究工作有哪些啟示?請簡要說明。

    組卷:1引用:2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號圣的傳人
    王鼎鈞
    “老兵怕號,新兵怕炮?!辈粚?,有人說是老兵怕炮,新兵怕號。不管怎么說,那“的的打打”的號聲總有人怕就是了。當時,一些失學的學生們陸續(xù)匯入這所流亡學校,學校仿照軍營,實行軍事管理。我是新兵,炮聲還沒聽過,號聲卻劈頭蓋臉逼得人喘不過氣來。教官規(guī)定:集合時,號音起開始行動,號音落排好隊形,不許遲延,不許落后,不許錯誤。因此,每逢集合號響,大家立即向操場飛奔,遲到一步的人盡管跑個舍生忘死,也得挨教官那又黑又硬的大拳頭。
          一天之內有例行的集合,也有臨時突然的集合。例行的集合內心預先都有準備,可以從容不迫地在號聲里歸隊;那突如其來的臨時集合就教人失魂落魄,那號聲簡直是洪水猛獸,直吹得天崩地裂,吹得個個面無血色。
          我們的號兵——正式的職稱是號目,我們尊之為號長——中等身材,鼓著個圓圓的肚子,顯得很矮;眼球上總纏著血絲,有人說是因為他吹號把微血管吹漲了。這副模樣,穿上軍服也顯不出威武,何況他的風紀扣多半敞開,皮帶多半掛在肚皮上,他在操場出現(xiàn)的時候,皮帶上又多半掛著一只鬧鐘,每走一步,那只鬧鐘就拍打他的大腿,鬧鐘“的打的打”指揮他,他就“打打的的”指揮我們。
          他最得人緣的舉動,是在吹集合號的時候盡量把最后一個音符拉長,教官要在號聲完全停止時才開始打人,只要尾音不滅,我們總有逃脫的機會。這漫長的號音救過很多人,有好幾次,我一面快跑,一面急喘,一面絕望,暗想完了,在劫難逃,誰知那號音以一種難信的固執(zhí)響著,神靈一般地呵護我。一個長音怎么能拖那么長,那聲音簡直自己有了生命,可以離開號獨自生長。想想號長兩眼的紅血絲,他是拼命替我們爭取時間。我們雖然怕他的號,卻喜歡他這個人。
          號長說,他的師父是江南的號圣?!按堤栠@一行也有圣賢,也有公侯伯子男。提起號圣,我這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是號圣關門弟子,他老人家只收過兩個徒弟?!碧崞鹚膸熜?,號長的表情是恭敬加上驕傲:“我?guī)熜直任覐姡攀翘柺サ膫魅?。他這人虎背熊腰,儀表堂堂,人人都說他有做將官的相貌沒有做將官的福分,其實他吹起號來不就是個司令!平時連長營長也是拿他當個官看!戰(zhàn)場上一聲上刺刀,官靠兵,兵靠號,我?guī)熜帜且魂嚰奔比缏闪畹乃辄c子,把弟兄們變成了天兵天將!”說到這里,號長挺胸抬頭,臉膛發(fā)光,目光三面掃射,儼然置身第一線陣地待命出去的模樣。他說,他師兄最善于看時機,拿火候,該拖長音的時候拖他個長江大河,弟兄們馬上像吃了定心丸,刺刀對刺刀,手不酸、腿不軟、膽不怯、氣不喘。
    “你們師兄弟吹號怎么能拖那么長的音呢?”一提到這個問題,號長有忍不住的得意:“這就是號圣徒弟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別人想吹這么長的長音,中間得換氣,一換氣,號音就斷了,士兵的一股氣也松散了。我們學吹號先練氣,練氣功夫到了家,吹起號來自己不傷身體,別人聽了也提精神。我?guī)煾?0歲還能吹號,每星期總有兩三天到村子外高地上去吹號,高地下面是個大學,他老人家一吹號,一群一群大學生就跑出來聽?!比绻姓l說貪生怕死才當號兵,我們這位號長馬上就拉長了臉:“你上過戰(zhàn)場沒有?知道不知道號兵怎么吹沖鋒號?”他的口氣嚴厲:“沖鋒的時候,多半離敵人只有百把公尺,這時候你說號兵在什么地方?坐在戰(zhàn)壕里吹號?伏在地上吹號?告訴你,他頂天立地站在那里吹!他的喇叭對準敵人的陣地!槍林彈雨拿他當活靶!我?guī)熜志褪沁@么吹的,一手把住號,一手推開拍命的判官小鬼!”他的眼皮忽然下垂,聲音也低了:“我?guī)熜至瞬坏?,他一面吹號,他大腿上的槍眼里往外冒血。他不知道自己受傷,有人告訴他受了傷,他吹得更起勁!一直吹到一顆開花彈在他屁股后頭炸了,你們沒見過這樣的好漢!”
          師兄弟倆去了一個,剩下的這個有了心事。“要是我也死了,誰給號圣傳這一炷香火呢?”要是沒個徒弟,到地下怎么見號圣?左思右想,決定到后方機關找徒弟,有人借此說他貪生怕死,他心一橫,不管了。他換了兩個單位,徒弟到現(xiàn)在還沒有?!鞍?,年頭不同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學這一行了?!?br />      后來,號長經常到災民住的地方轉悠,找到了一塊材料——一個14歲的男孩,可就在號長拉著我去幫他簽契約時,聽著父子倆骨肉分離的哭聲,號長扔下他們和一桌飯菜落寞地走了。
          轉眼中秋到了。這天晚上不點名,不吹熄燈號,任憑每個人坐在自己的地球上,望著自己的明月,各人聽著各人的秋蟲,各人承受這落在發(fā)上臂上的露珠。
          月光引起的惆悵,引起的想象,形成一副重擔,壓得流離失所的我們永遠坐在那里,不能起身,連改變姿勢的力氣也沒有。
          就在這近乎麻木和自棄的時候,號聲響了。今夜的熄燈號比平時低沉一些,比平時緩慢柔和。號音像暖流一樣沖刷著我們,一遍又一遍,用即生即滅的號音和萬古千秋的月魄競爭。號聲里綜合了簫的聲音,琴的聲音,母親的聲音,愛人的聲音。
          那天夜里,我覺得吹號真是迷人的事業(yè)。我?guī)缀跸肴柪咸栭L:“你愿意收我做徒弟嗎?”
    (選自王鼎鈞作品集《山里山外》,有刪改)【注】①七七事變后,日本軍隊大舉侵華,占領中國廣大土地,在敵占區(qū),日本改變了教育的精神和課程內容以配合侵略,許多青年不肯進入這樣的學校,冒險穿過封鎖區(qū)到后方流亡,后方就設立了這種因戰(zhàn)局變化而游動遷移的學校,稱之為“流亡學校”。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選取抗戰(zhàn)時期一個流亡學校作為觀察點,透視那個特殊年代漂泊在兵兇戰(zhàn)危邊緣的人和事,真摯樸實,溫情感人。
    B.說到吹長音的絕技,號長忍不住得意;當有人質疑當號兵就是貪生怕死時,號長連珠炮似的嚴厲駁斥,兩情相較,妙趣橫生。
    C.文中寫到,為了給號圣傳一炷香火,號長四處物色徒弟,先到后方機關,后到災民區(qū),卻都未能如愿,可見其選擇標準的嚴苛。
    D.中秋晚上,號長在號聲里巧妙地傳遞各種聲音,這些聲音慰藉了流亡在外的人,“我”更是感受到吹號的魅力,萌生了拜師的沖動。
    (2)作家王鼎鈞說:“我中年以前崇拜英雄,中年以后把感情交給無名的蒼頭眾生。”請談談本文是如何具體塑造“無名”的號長的。
    (3)作品在敘事上有哪些特點?請結合原文作簡要分析。

    組卷:6引用:2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荔枝不耐貯藏?,F(xiàn)經研究證實,溫度保持在1℃到5℃,可貯藏30天左右。①_____,古代宮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就干過這樣的事。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
          荔枝的核就是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數品種為綠色。優(yōu)良的荔枝,種子發(fā)育不全,形狀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隨品種而不同。廣東有雙季荔枝,②_____。又有四季荔枝,一年開花四次之多?;ǚ执菩?,僅極少數品種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時開放,宜選擇適當的品種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機會。一個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結實總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
          荔枝原產于我國,是我國的特產。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③_____。據有關記載顯示,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足見當時廣東或許已有荔枝,由此可見它的栽培歷史已約有2000年以上了。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引用的是唐代杜牧的詩句,請簡要分析其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組卷:12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年疫情結束,在外奔波的人們終于可以回家,封閉家中的人們終于可以出發(fā)。生活又回到常態(tài)。于是不少人感嘆,人生仿佛就是一個不斷回歸的過程,常常在經歷一些事情之后,人們又會回到原來的位置。但也有人說,其實未必如此。
          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