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新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二 王何必曰利》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5小題,每小題0分,滿分0分)

  • 1.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組卷:1引用:2難度:0.8
  • 2.選出下列各項加點詞語活用情況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 ?。?/h2>

    組卷:1引用:2難度:0.7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0分)

  • 6.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宋牼將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gòu)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愿聞其指。說之將何如?”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仁義也。做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1)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將見楚王而罷之  說:勸說。
    B.愿聞其 指:通“旨”,意旨,意向。
    C.先生之則不可 號:號召。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這樣卻。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先生將何之
    B.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
    C.說之將何如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B.第二段,宋牼告訴孟子去楚國的目的,就是為了勸說楚王和秦王停止戰(zhàn)爭。
    C.第三、四段,通過問答,宋牼說出了自己勸說二王的策略:“我將言其不利也。”
    D.最后一段孟子指出,利用“利”去勸說二國必然失敗,利用“仁義”去勸說二國必然成功,從而闡明了實行仁義的巨大作用。

    組卷:0引用:1難度:0.6
  • 7.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①子曰:“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br />(《論語?里仁》)      ②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xiāng)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br />(《孟子?告子下》)【注】①造次:倉促,急迫。    ②鄉(xiāng):趨向。
    (1)在兩個選段中,孔子和孟子的觀點有何相同之處?請概括。
    (2)為什么孟子會認為現(xiàn)在所謂的“良臣”是古人所謂的“民賊”?請簡要分析。

    組卷:3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