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二 王何必曰利》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5小題,每小題0分,滿分0分)
-
1.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組卷:1引用:2難度:0.8 -
2.選出下列各項加點詞語活用情況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 ?。?/h2>
組卷:1引用:2難度:0.7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0分)
-
6.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宋牼將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gòu)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愿聞其指。說之將何如?”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仁義也。做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1)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 說:勸說。 B.愿聞其指 指:通“旨”,意旨,意向。 C.先生之號則不可 號:號召。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這樣卻。
A.先生將何之
B.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
C.說之將何如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B.第二段,宋牼告訴孟子去楚國的目的,就是為了勸說楚王和秦王停止戰(zhàn)爭。
C.第三、四段,通過問答,宋牼說出了自己勸說二王的策略:“我將言其不利也。”
D.最后一段孟子指出,利用“利”去勸說二國必然失敗,利用“仁義”去勸說二國必然成功,從而闡明了實行仁義的巨大作用。組卷:0引用:1難度:0.6 -
7.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①子曰:“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①必于是,顛沛必于是?!?br />(《論語?里仁》) ②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xiāng)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br />(《孟子?告子下》)【注】①造次:倉促,急迫。 ②鄉(xiāng):趨向。
(1)在兩個選段中,孔子和孟子的觀點有何相同之處?請概括。
(2)為什么孟子會認為現(xiàn)在所謂的“良臣”是古人所謂的“民賊”?請簡要分析。組卷:3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