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遼寧省營口市部分學校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發(fā)布:2024/7/4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俗的概念不斷地由底層大眾重新詮釋,一個重要的內容即是抗拒雅的壓抑。“俗”意味著日常人間與煙火氣息,意味著渺小而質樸的勞作、歡樂與苦難,意味著田野、廠房、窮鄉(xiāng)僻壤或者邊陲之地,這一切時刻提供“雅”中未曾有過的文化經(jīng)驗。這些文化經(jīng)驗天真未鑿,飽滿而粗糙,單純而簡陋。由于格格不入,“雅”代表的正統(tǒng)體系往往無視這些文化經(jīng)驗,或者冷漠地拒絕乃至嚴厲地驅逐它們。“雅”的文學或者藝術程式成為一種無形的柵欄,這些文化經(jīng)驗及其背后的社會階層無法完整地露面,甚至仿佛不存在。因此,“俗”的反抗時常表現(xiàn)為無所顧忌的率直?!把拧钡年愱愊嘁驎r常形成僵硬的軀殼與自以為是的雕琢,形成紛繁、堆砌而纖弱的形式風格,這時,“俗”的率直是一種解毒劑?!拔沂謱懳峥冢咆M能拘牽?”“俗”不再尊重“雅”維持的各種森嚴規(guī)范;這時,“俗”以開放的姿態(tài)重新接納外部世界生機蓬勃的文化經(jīng)驗,并且與各種“為人生”的文學主張相互闡發(fā)。
②文化史上“俗”的反抗屢屢發(fā)生,現(xiàn)在的文學或者藝術形式保留了種種遺跡。諺語、笑話、相聲、快板書等相對短小的形式迄今仍然流傳于底層大眾中,充當簡單的娛樂或者宣傳。另一些通俗文化成功地占領了中心位置,獲得“雅”的收編和改造,甚至以經(jīng)典的面目存留于世。盡管如此,詞、曲、章回小說等文體始終貯存了“俗”的記憶,這種意義上的“化俗為雅”是文人雅士心悅誠服的表現(xiàn)。文學或者藝術形式的遺跡證明,“俗”始終是歷史之中主動的積極能量。
③相對于“雅”的莊重與嚴肅,底層大眾所熱衷的“俗”往往隱含某種狂歡性質。由于巴赫金的闡述,“狂歡節(jié)”概念業(yè)已成為理論史的一個著名范疇。顯然,巴赫金心目中的狂歡節(jié)是一種全民慶典,抹掉了游戲與生活的界限。狂歡節(jié)沒有舞臺,“狂歡節(jié)不是藝術的戲劇演出形式,而似乎是生活本身現(xiàn)實的(但也是暫時的)形式,人們不只是表演這種形式,而是幾乎實際上(在狂歡節(jié)期間)就那樣生活”。也許,巴赫金的描述帶有相當程度的象征意味,狂歡節(jié)的喧鬧對于“雅”和一本正經(jīng)甚至矯揉造作給予毫不掩飾的嘲弄。巴赫金指出了狂歡節(jié)的諸多特征;狂歡節(jié)是非官方、非教會、非國家的;狂歡節(jié)之中充滿了肉體,享用食物是巨大的快樂;談諧之趣也是狂歡節(jié)的重要品質,大眾愿意為笑聲奉獻自己的智慧;狂歡節(jié)之中,人們可以不拘形跡,無視各種等級,摧毀一切禁忌,廣場是狂歡節(jié)的真正空間,這里可以敞開一切;最為重要的是,狂歡節(jié)自下而上,沒有必要顧忌權威頒布的禮儀規(guī)則。盡管狂歡節(jié)是西方文化的節(jié)慶,但是,我們可以在中國的民歌、民間演藝、廟會等方面察覺相似的特征。很大程度上,“俗”的狂歡性質是拋開“雅”的陳規(guī)陋習之際不無過激的反彈,種種精致微妙、典雅斯文、欲說還休、含蓄蘊藉都將在粗獷的哄然大笑之中解體。
④大眾傳媒通常是“俗”的催化劑。古代的戲曲舞臺或者說書、演唱的茶館酒肆如此,現(xiàn)代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唱片、互聯(lián)網(wǎng)也是如此。從印刷術到電子傳媒,持續(xù)的升級換代從未改變這種狀態(tài):大眾傳媒對于“俗”的依賴遠遠超過了“雅”。盡管每一種大眾傳媒各顯神通,但是,無遠弗屆的傳送與愈來愈廣泛的參與成為每一代大眾傳媒崛起的首要理由。有趣的是,每一代大眾傳媒的崛起無不伴隨或強或弱的非議。多數(shù)知識分子對于大眾傳媒表示反感。他們往往覺得,大眾傳媒的內容蕪雜混亂,格調低下,耗費人們大量的時間,無助于培養(yǎng)深思熟慮的習慣。涉及文學或者藝術的時候,“俗氣”是知識分子再三抨擊的理由:如此膚淺的作品與如此發(fā)達的傳播技術幾乎成為一個可笑的對比。盡管如此,大眾傳媒與“俗”的結盟從未被削弱。
(摘編自南帆《論雅俗之辯》)材料二:
①黃圖珌①用“白描本色”這一概念來概括戲曲文學語言的特質,并對作為本色主要特征的白描做了多方面的說明:作為手段,白描的作用在于傳達一定的“詞旨”,作為風格,白描介乎“高遠”與“鄙陋”之間,其基本特點是“清真”;關于白描語言的詞匯質地,則應當“純是口頭言語,化俗為雅”。
②前兩點,前人多有論述,唯第三點系黃氏創(chuàng)見。前人多強調戲曲文學語言須通俗、口語化,因此產(chǎn)生了俗與雅、口語化與文學書面語言誰更宜于戲曲文學的矛盾。金圣嘆雖然提出過“將常字翻別”說,但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黃氏“化俗為雅”說,則從理論上說明了戲曲作為市民藝術所需要的“俗”,與戲曲文學作為文學所需要的“雅”應當?shù)玫浇y(tǒng)一,其方法就是對口頭語言進行擷取、提煉、加工,使之上升為文學語言,將“俗”化為“雅”。
③黃氏對曲的語言和詞的語言所做的比較可以作為上述詮釋的佐證。他說:“宋尚以詞,元尚以曲,春蘭秋菊,各茂一時。其有所不同者:曲貴乎口頭言語,化俗為雅;詞難于景外生情,出人意表?!庇纱苏f明曲與詞、戲曲文學與文人文學同樣需要語言的“雅”;所不同的是,戲曲文學的“雅”是以運用民間口頭言語并將其“俗”加以改造為前提條件的。市民藝術所需要的“俗”和書面文學所需要的“雅”,便在這個“化”的過程中得到了統(tǒng)一。
(摘編自陳竹《論“化俗為雅”》)【注】①黃圖珌,清代戲曲學家,力主“化俗為雅”的“本色語”。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俗”所提供的文化經(jīng)驗具有天真、單純、粗糙、簡陋、飽滿等特點,是“雅”中未曾有過的,與“雅”有不相容的一面。
B.“俗”對“雅”的反抗在文化史上并非鮮見,“俗”一直以來是歷史發(fā)展中主動的積極能量,在文學藝術形式中存留了豐富遺跡。
C.每一代大眾傳媒的崛起都伴隨著非議,尤其是知識分子,大多反感大眾傳媒的蕪雜低下等,但這促使大眾傳媒加速崛起。
D.黃氏“化俗為雅”說,指出作為市民藝術的戲曲的“俗”與作為文學的戲曲的“雅”應統(tǒng)一,并闡釋了化“俗”為“雅”的方法。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側重闡述“俗”的反抗與發(fā)展,揭示“俗”的狂歡性質以及它的傳播載體;材料二側重評述“化俗為雅”的戲曲語言觀。
B.“俗”對“雅”的反抗往往顯得率直,它對“雅”沿襲的僵化陳規(guī)以及紛繁、堆砌而纖弱的形式風格具有消解的作用。
C.“俗”如果不能獲得“雅”的收編和改造,就不可能在文化領域占據(jù)中心位置,也就不可能成為經(jīng)典而得以長期存留于世。
D.黃圖珌所崇尚的“本色語”,并非僅是“貴乎口頭言語”與“純是口頭言語”,而是經(jīng)過了戲曲家烹煉的“化俗為雅”之語。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詩詞語言不能體現(xiàn)“化俗為雅”的一項是
A.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
B.草深一鳥忽飛起,儂不覺他他覺儂?!緱钊f里《晚歸再度西橋四首(其一)》】
C.強年過猶近,衰相來何速。應是煩惱多,心焦血不足。(白居易《因沐感發(fā)寄朗上人二首》)
D.走去走來三百里,五日以為期。六日歸時已是疑。應是望多時。(辛棄疾《武陵春?走去走來三百里》)
(4)材料一第③段與材料二第③段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
(5)試結合上述材料相關內容,針對下列新聞現(xiàn)象,寫一則短評。
據(jù)媒體報道,一批“90后”藝術生將《琵琶行并序》改編成流行歌曲,改編后的歌曲在某視頻彈幕網(wǎng)站火了。這首5分半鐘的歌曲,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00多字的詩全編進去了,而且沒有堆砌之感,旋律親切,朗朗上口,副歌部分還用了戲劇唱腔。僅上傳兩天,該視頻就收獲1300多條彈幕,2萬多次點擊。組卷:7引用:3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橫禍
【俄國】安?巴?契訶夫
摘自里果夫斯科?切爾烈傅斯基銀行的大事記:
“我困了!”我在銀行里坐著,暗想,“那我就回家去,躺下睡覺吧?!?br /> “多么快活啊!”我草草吃過飯。站在我的床前,小聲說,“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真是好啊,好得很!”
我不住地微笑,伸懶腰,在床上躺著舒舒服服,好像曬太陽的貓。我閉上眼睛,開始睡覺。我閉著的眼睛里仿佛有些螞蟻爬來爬去。我的頭腦里有一團霧在旋轉,有些翅膀在扇動,一些白毛從我腦袋里飛出去,騰上天空……天上有些棉花降下來,鉆進我的腦袋……一切都那么大,那么軟,毛茸茸,霧蒙蒙的。那團霧里有些小人東奔西跑。他們跑一陣,轉來轉去,隱到霧的后面,消失了。臨到最后一個小人不見了,摩耳浦斯①的工作大功告成,我卻打個冷戰(zhàn),驚醒了。
“伊凡?奧西培奇,到這兒來!”不知什么地方有人大叫一聲。
我睜開眼睛。隔壁房間里有腳步聲,有開酒瓶的聲音。我在床上翻個身,拉起被子來蒙上頭。
“我愛過您啊,現(xiàn)在也許還愛您……”隔壁房間里有個男中音唱起來。
“為什么您不添置一架鋼琴呢?”另一個聲音問道。
“這些魔鬼,”我嘟噥說,“不讓人睡覺!”
那邊又開酒瓶,盤盞叮叮當當?shù)仨懫饋?。有人邁步走路,靴后跟上的馬刺發(fā)出聲響。房門砰的一聲關上。
“季莫費依!你很快就能把茶飲燒好吧?快著點,老兄!另外還得拿菜碟來!怎么樣,諸位先生?咱們按基督徒的規(guī)矩辦事吧,各人喝一小杯?!唑研〗悖蛱阈〗?,我求求你們?!?br /> 酒宴在隔壁房間里開始了。我把頭埋到枕頭底下去。
“季莫費依!要是來了個高身量的金發(fā)男人,穿著熊皮大衣,你就告訴他說,我們在這兒……”
我啐口唾沫,跳起來,敲幾下墻。隔壁房間里就靜下來。我又閉上眼睛。于是螞蟻爬來爬去,還有白毛、棉花。……可是,唉!過一分鐘他們又大聲吼叫了。
“諸位先生!”我用懇求的口氣喊道,“這太不像話了!我求求你們!我有病,要睡覺?!?br /> “您自管睡您的,誰也沒有攔著您。要是您有病,那就該出外去找大夫!‘騎士的愛情和榮譽啊……’”男中音唱起來。
“這多么愚蠢!”我說,“愚蠢極了!”
“我請求您不要說廢話!”一個蒼老的聲音隔墻響起來。
“莫名其妙!居然跑出發(fā)號施令的人來了!好一個大人物!可您到底是什么人?”
“少說廢話!”
“大老粗!灌飽了白酒,就哇哇地嚷!”
“少說廢話!”蒼老沙啞的聲音重復了十來回。
我在床上不住翻身。我想到那些閑散的浪子害得我不能睡覺,怒火就漸漸地升上來?!沁呴_始跳舞了?!?br /> “要是你們再不安靜下來,”我叫道,氣憤得上氣不接下氣,“那我就打發(fā)人去叫警察來!來人吶!季莫費依!”
“少說廢話!”蒼老的聲音又一次叫道。
我跳起來,像瘋子似的跑到隔壁房間里去。我打定主意,無論如何非達到我的目的不可。
那邊正在灌酒。桌子上放著些酒瓶。一些人圍著桌子坐著,眼睛像龍蝦似的突出。房間深處的長沙發(fā)上,有個禿頂?shù)男±项^半倚半躺著。一個金發(fā)女郎把頭靠在他胸脯上。他瞧著我旁邊的那面墻,扯開破鑼般的嗓子嚷道:
“少說廢話!”
我張開嘴,剛要罵人,可是……哎呀,不得了!我一看,原來小老頭就是我工作的那家銀行的經(jīng)理。一剎那間,我的睡意,我的憤怒,我的高做,一齊從我身上飛掉了。我從隔壁房間里跑出來。
足足有一個月之久,經(jīng)理一眼也不看我,一句話也不對我說。我們互相躲避。過一個月他側著身子走到我桌子跟前來,低下頭,瞧著地板,說:
“我本來以為……本來指望您自己會識趣。不過現(xiàn)在我看出來,您并沒有那種打算。嗯……您不用激動。您甚至可以坐著。我認為,我們兩個人不能再在一處共事了。您在布爾狄興公寓里的那種舉動……您把我的外甥女嚇壞了。您明白?那么,把您的工作移交給伊凡?尼基契奇吧?!?/bdo>
然后,他抬起頭,從我身邊走開了……
我完蛋了。
(有刪改)
【注】①希臘神話中的睡神。
文本二:
契訶夫在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時,有意識地進行革新。在篇幅上,他盡量壓縮時空,在極短篇幅內突出一個獨立的情節(jié),并且以大量人物的心理自白和相互對白來展現(xiàn)一個在現(xiàn)實基礎上適度夸張的故事,開創(chuàng)了一種獨有的抒情心理小說,同時亦展現(xiàn)了一種具有戲劇化特征、帶有戲劇化魅力的小說創(chuàng)作形式。
此外,戲劇本身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戲劇與小說的緊密聯(lián)系,都是契訶夫在小說中普遍運用戲劇元素的原因。
讓?雅克?貝爾納曾這樣評價契訶夫:“他的每一篇小說都是一出小小的戲。有一些只在短短幾頁紙上,濃縮出一部精雕細琢的微型戲劇”正是契訶夫對戲劇元素巧妙而熟練的運用,我們讀者,才能在其小說里品到一幕幕精彩的戲劇,即使書已合,幕已落,腦海里依舊還上演著那一場場的熱鬧喧嘩。而這,正是契訶夫小說獨有的戲劇化魅力所在。
(摘編自戴晶鈺、沙麗娜《夜空里的繁星——淺析契訶夫小說的戲劇化》)(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摘自里果夫斯科?切爾烈傅斯基銀行的大事記”這句補注獨句成段,交代下文所敘故事的出處,起到增強故事真實性的作用。
B.“螞蟻爬來爬去”“霧在旋轉”“翅膀在扇動”“棉花降下來”等這些幻化意象的接連出現(xiàn),生動形象地渲染了“我”漸濃的睡意。
C.“少說廢話!”這一蒼老的聲音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起到設置懸念、前后照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刻畫人物形象性格等多方面的作用。
D.“我”是個正派的銀行職員,沒有參加隔壁房間同事的酒宴,一是因為“我”生病,二是因為“我”不屑與花天酒地、聲色犬馬之徒為伍。
(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我不住地微笑,伸懶腰,……好像曬太陽的貓”運用神態(tài)、動作描寫,以及比喻手法,寫出了“我”擺脫了令人厭惡的工作的狀態(tài)。
B.“眼睛像龍蝦似的突出”“扯開破鑼般的嗓子”這些夸張化比喻句勾勒出人物外貌、話語的主要特點,意在突出宴飲者的粗獷、率性。
C.小說畫橫線段落插敘了“我”被銀行經(jīng)理辭退的真相,連用八個“您”字,表明經(jīng)理對“我”的尊敬,凸顯“我”不合群、孤傲的個性。
D.小說以“我完蛋了”這個短句結尾,干凈利落,戛然而止,滿含自嘲意味,揭示了小人物被肆意欺凌的可悲命運。
(3)文本一中“我”對隔壁房間里的人前后都用了哪些稱謂?作者敘事時為什么要這樣變換稱謂?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結合文本二內容,請簡要分析《橫禍》的戲劇化魅力的具體表現(xiàn)。組卷:6引用:4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打算送一件禮物給一位友人。我才忽然發(fā)現(xiàn),這世界上原來有一種人,你簡直無法用任何東西來增加他,他自己已是一個完美的宇宙。
也許我可以學別人一樣,把豬肉干、牛肉干之類的東西當成土特產(chǎn)送給他。但我知道一個忙碌的、席不暇暖的人,他不可能有時間坐下來嚼零食。
他的一副眼鏡架已經(jīng)用了十年了,松得滑在鼻翼上,他仍然不肯換,只說:“何必呢?都成了老朋友,已經(jīng)有了感情了!”
送他一點奢侈品嗎?他只過最簡樸的日子。任何生活里牽牽絆絆的小物件對他而言都未必有意義。他是一個經(jīng)常忘記自己的人——他必須經(jīng)別人的反復提醒才會猛然意識到自己這個人的存在。
也許,我可以送他一本書,但對一個已經(jīng)擁抱了這世界的人,還有什么書可以增加他的智慧?還有什么知識可以提高他的價值?
原來這世界上有一種人,你簡直無法用任何東西來增加他,他自己已是一個完美的宇宙。
(1)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2)文段中兩處橫線的句子幾乎相同,把后面一處的“原來”一詞放到與前一處相同的位置好不好?為什么?組卷:7引用:5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①曙光在頭上,不抬起頭,便永遠只能看見物質的閃光。
(《“圣武”》) ②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
(《論睜了眼看》)
③危險?危險令人緊張、緊張令人覺到自己生命的力。在危險中漫游,是很好的。
(《秋夜紀》)
④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生命的路》)
⑤“安貧”誠然是天下太平的安道,但倘使無法指定究竟的運命,總不能令人死心塌地。
(《運命》)
復興高級中學語文學科校本課程《魯迅雜文選讀》選修課上,同學們正在交流各自摘抄的“魯迅語錄”。以上是部分為同學們所喜歡的語錄。請你也來品讀與玩味,并任選其中深有感觸的兩條,提煉一個主題,聯(lián)系當下社會現(xiàn)實,結合個人成長體驗,寫一篇文章,參與即將召開的“魯迅語錄縱橫談”讀書心得分享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