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5課 《<論語>十二章 大學(xué)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2)
發(fā)布:2024/4/20 14:35:0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dú)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詩》乎?’對曰:‘未也。’‘不學(xué)《詩<論語><論語>》,無以言?!幫硕鴮W(xué)《詩》?!?br />(《論語?季氏》)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醇葹樘熳右樱覇栴ぶ浅?,如何?”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于王事而不得養(yǎng)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dú)賢勞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孟子?萬章上》)(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陳亢認(rèn)為伯魚應(yīng)該從孔子那里學(xué)到了很高深奇異的學(xué)問,但伯魚并不這么認(rèn)為。
B.孔子要求伯魚學(xué)《詩》,而伯魚聽從了父親的勸告。
C.咸丘蒙覺得《詩》中所說并不能完全解釋現(xiàn)實(shí)中的實(shí)際情況。
D.孟子認(rèn)為咸丘蒙拘泥于文字而曲解了《詩》的意思。
(2)對于學(xué)《詩》,孔子和孟子的觀點(diǎn)有什么不同?組卷:8引用:7難度:0.6
-
4.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各題。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yùn)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yù)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kuò)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br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2)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睂υ唬骸叭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辈蛔R有諸?”
曰:“有之?!?br />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br />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cái)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br />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br />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fù)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曰:“否?!?br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dú)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br />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上》)(1)下列對句子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怵惕:驚駭 B.自賊者也 賊:傷害 C.以羊易之 易:交易 D.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愛:吝惜 A.非惡其聲而然也 彼惡知之 B.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C.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 而不足以舉一羽 D.若火之始然 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A.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這不是因?yàn)橐肴ズ瓦@孩子的父母拉關(guān)系 B.知皆擴(kuò)而充之矣 知道都要擴(kuò)大充實(shí)它們 C.于我心有戚戚焉 在我心里產(chǎn)生了觸動 D.挾太山以超北海 一個(gè)人背著泰山超過渤海
A.在文段(1)中孟子高度重視“惻隱、羞惡、辭讓、是非”這四種心。
B.文段(2)中孟子親眼看到梁惠王可憐牛,判斷他可以實(shí)行王道。
C.兩個(gè)文段中均采用的排比手法,凸顯了孟子的雄辯語言藝術(shù)智慧。
D.兩個(gè)文段中孟子都運(yùn)用了喻證法闡述自身觀點(diǎn),讓他人容易理解。
(5)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6)兩則文段中都提到了“治天下可運(yùn)之掌上”“天下可運(yùn)于掌”,結(jié)合兩則文段,歸納總結(jié)孟子治天下運(yùn)于掌的前提條件及具體表現(xiàn)。組卷:48引用:4難度:0.5 -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br />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語?顏淵》)材料二: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br /> 問知,子曰:“知人?!?br /> 樊遲未達(dá)。子曰:“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br /> 樊遲退,見子夏曰:“向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yuǎn)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yuǎn)矣?!?br />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子曰“其‘怒’手!己所不欲,勿拖于人?!?br />(《論語?顏淵》)材料三: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論語?先進(jìn)》)
材料四: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①”。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br />(《論語?先進(jìn)》)(注)①?。汗糯自诠撞耐饷娴拇蠊?。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請問其目 目:詳情 B.舉直措諸枉 諸:諸多 C.子慟矣 慟:悲傷過度 D.吾不徒行以為之槨 徒行:徒步行走
A.從孔子與樊遲的對話中可知,樊遲和孔子所說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稱贊說“富哉言乎”是因?yàn)樗J(rèn)為孔子的話含義深刻豐富。
C.“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說行仁德既在于自己,也需要外界的監(jiān)督,表明了孔子對待人生所采取的積極進(jìn)取態(tài)度。
D.仁是儒家學(xué)說中含義非常廣泛的一種道德觀念,包括了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內(nèi)容。
(3)請?jiān)u析材料四中孔子不為顏淵做槨的行為。組卷:37引用: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