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赤壁賦 登泰山記》2023年同步練習卷(5)

發(fā)布:2024/10/17 10:0:2

一、填空題

  • 1.一詞多義。
    (1)當
    其南北分者
     

    ②崖限道者
     

    ③安步
     

    (2)以
    ①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始循
     

    ③回視日觀西峰
     

    (3)道
    皆砌石為磴
     

    少半
     

    ③得多助
     

    ④以咨諏善
     

    ⑤不足為外人道也
     

    (4)及
    ①今所經(jīng)中嶺山巔
     

    既上
     

    ③皆不
     

    (5)云
    ①世皆謂之天門
     

    ②亭東自足下皆
     

    (6)乘
    ①自京師風雪
     

    ②公與之,戰(zhàn)于長勺
     

    (7)或
    ①或得日
     

    異二者之為
     

    (8)極
    天云一線異色
     

    ②初狹,才通人
     

    ③南極瀟湘
     

    (9)視
    ①回日觀以西峰
     

    ②下其轍
     

    ③其人端容寂
     

    (10)坐
    ①與子穎日觀亭
     

    ②停車愛楓林晚
     

    組卷:10引用:5難度:0.7

二、文言文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xiāng)人也。漢王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臣聞平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平,反覆亂臣也,原王察之?!睗h王召讓平。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誠臣計畫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得請骸骨?!睗h王乃謝,拜為護軍中尉。諸將乃不敢復言。
          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fā)兵坑豎子耳?!备叩勰?。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云何?”上具告之。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痹唬骸靶胖??”曰:“不知?!标惼皆唬骸氨菹戮肱c楚?”上曰:“不能過?!逼皆唬骸氨菹聦⒂帽心苓^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zhàn)也,竊為陛下危之。”上曰:“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陛下弟出偽游云夢,會諸侯于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游,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备叩垡詾槿?,乃發(fā)使告諸侯會陳,將南游云夢。行未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見信至,即執(zhí)縛之,載后車。遂會諸侯于陳,盡定楚地。
          于是與平剖符,世世勿,為戶牖侯。其后常以護軍中尉從攻陳豨及黥布。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
    (節(jié)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1)“絕”是會意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絕,斷絲也”,其本義是把絲弄斷。后來“絕”的意思延伸開來,文中“世世勿絕”中的“絕”是①
     
    的意思。隨著詞義的不斷演變發(fā)展,現(xiàn)在“絕”已有很多意思,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絕”是②
     
    的意思,“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的“絕”是③
     
    的意思。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昆弟,指兄弟,與昆仲、昆玉一樣都是稱呼別人兄弟的敬詞。
    B.巡狩,即巡行狩獵,文中漢高祖借外出打獵的機會平定楚地。
    C.郊迎,指到郊外迎接賓客,韓信為表示對皇帝的敬重到郊外迎接。
    D.剖符,漢朝封功臣時,將作為信物的符節(jié)剖分為二,君臣各執(zhí)其一。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平初受重用,卻遭讒毀。漢王任命陳平為都尉后,絳侯、灌嬰等都詆毀陳平,認為陳平是反復無常的奸臣,不可重用。
    B.陳平思慮周全,行事謹慎。有人告發(fā)韓信謀反,諸將表示應立即發(fā)兵,而陳平在充分了解情況后,認為應以計平亂,不宜用兵。
    C.陳平足智多謀,深受倚重。高祖問計,陳平建議高祖假裝南游云夢,然后趁韓信到郊外迎接高祖時,派力士生擒韓信。
    D.陳平屢出奇計,功勛卓著。陳平以護軍中尉的身份跟從高祖征討陳豨和黥布,他一共出過六次奇計,因此被封為戶牖侯。
    (4)給文中加波浪線的句子斷句(用“/”標出,限3處)。
    今 兵 不 如 楚 精 而 將 不 能 及 而 舉 兵 攻 之 是 趣 之 戰(zhàn) 也
    (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高帝豫具武士,見信至,即執(zhí)縛之,載后車。
    ②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登泰山記》)
    (6)陳平為什么不主張發(fā)兵攻打楚王韓信?請簡要說明。

    組卷:24引用:3難度:0.4
  • 3.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登泰山記??泰山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風雪,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实坌袑m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失。僻不當?shù)勒?,皆不及?/bdo>。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1)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京師風雪 乘:冒著
    B.齊河、長清 歷:經(jīng)過
    C.而半山霧若帶然 居:居住
    D.其遠古刻盡 漫:模糊
    (2)下列各項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泰山 越長城
    B.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余始循
    C.余所不至 此東海
    D.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子潁坐日觀亭
    (3)對下列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處在南北分界地方的,是古長城。
    B.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
    C.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只見蒼老的高山上覆蓋著白雪,燭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D.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4)下列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泰山之陽”:“陽”指的是泰山的南面。
    B.“乾隆三十九年”:“乾隆”是清高宗弘歷的年號。
    C.“戊申晦”:“晦”指農(nóng)歷每月最后一天。
    D.“桐城姚鼐記”:“桐城”是明朝學者姚鼐的籍貫。
    (5)下列對《登泰山記》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姚鼐的一篇登臨泰山的游記,他此行是與朱孝純之子朱潁一同從京城出發(fā)。
    B.作者開篇從地理環(huán)境落筆,山南汶水西流,山北濟水東去,名山傍水,景色分外壯觀。
    C.作者重點描述了日觀峰處的日出景觀,山水、風雪、日光,勾畫出一幅壯麗的山水畫。
    D.本篇游記寫景角度靈活,遠近結合、動靜結合,運用比喻手法,泰山的景色形象生動。
    (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②僻不當?shù)勒?,皆不及往?br />(7)請簡要概述作者登泰山途中經(jīng)歷了哪些困難。

    組卷:36引用:3難度:0.6

三、詩歌閱讀

  • 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雪中望岱岳
    清?施閏章
    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
    冰泉懸眾壑,云路郁千盤。
    影落齊燕白,光連天地寒。
    秦碑凌絕壁,杖策好誰看?
    【注】①秦碑,秦相李斯當年鐫刻在懸崖峭壁上的石碑,為泰山上的著名古跡。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該詩是一首五言律詩,主要描寫大雪初霽后的泰山景色,突出泰山雪景的壯觀。
    B.首句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煙濤微茫信難求”意境相似,“煙”都指云霧。
    C.“光連”句與“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都用了通感。
    D.尾聯(lián)詩人想象矗立在絕壁之上的秦碑,以問句作結抒發(fā)詩人想要登山極望之情。
    (2)施閏章的《雪中望俗岳》與姚鼐的《登山記》(選文如下)都描寫了雪后泰山的雄奇壯麗,試分析兩位作者筆下的描寫有何不同。
          ……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組卷:8引用:4難度:0.7

五、解答題

  • 11.閱讀下面葉圣陶《夜》的片段,分析這個句子是如何描寫景物的,有何作用。
          一條不很整潔的里里,一幢一樓一底的屋內,桌上的煤油燈發(fā)出黃暈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慘淡,好像反而加濃了陰暗。

    組卷:1引用:2難度:0.6

六、作文

  • 12.如果你是泰山的導游,你會如何介紹泰山?寫一段介紹泰山的文字,至少引用一句詩,200字以內。

    組卷:3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